苏州市教育局
(2013年4月18日)
苏州下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等四市六区,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47万人,常住人口1300万,地区生产总值达1.2万亿元。苏州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来教育发达、人文荟萃。历史上先后有51名状元、1500余名进士出自苏州,当代苏州籍的两院院士达110名。
自1992年在全国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来,苏州高举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两面大旗,区域整体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苏州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的精神,确保全市317所小学、180所初中先后顺利通过县级自查、市级复核、省级督导,积极迎接教育部以县域为中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一、统一思想,自觉增强责任意识
苏州各级党委、政府始终认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32.18万名外来人口子女(占全省53.6%)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压力,苏州面临“有学上”和“上好学”两大难题,其中以“上好学”为重点的均衡发展任务更艰巨、更复杂。去年9月,在全市庆祝教师节大会上,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要求各级政府健全完善“城乡一体,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今年年初,苏州市政府将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和教育目标责任书中。3月14日,苏州市政府在常熟召开了全市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创建工作推进会,市政府王鸿声副市长、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到会作了重要的动员讲话。全市上下把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决策部署上来,将创建工作作为推动苏州教育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作为各级政府年度重要工作目标,努力抓好抓实。
二、正视差距,切实加大整改力度
从省级督导、市级复查和县级自查结果来看,小学和初中的差异系数离“不高于0.65、0.55”的基本均衡要求,在局部地区及单项指标还有差距,主要原因是有些地区存在布局调整不合理、应建学校不到位现象。虽然各地教育发展水平与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水平不一定正相关,但我们清醒地看到,要真正缩小校际之间的差距,真正体现苏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先地位、示范作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我们要求各市、区在学习研讨标准、细化解释方案的同时,对辖区内所有学校进行拉网式的督查,尽全力增加教育经费,拉长发展短板,整改薄弱环节,让学校得到更多实惠。全市共落实整改经费近3亿元,所有小学、初中达到省教育技术装备二类标准;小学每校服务人口2.18万人,校均规模1497人;初中每校服务人口3.28万人,校均规模906人。
三、注重统筹,不断凝聚创建合力
为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实现创建目标,各市、区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作创建”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落实、靠前指挥,分管领导按照即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面部署,周密安排;不断完善目标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创建工作列入重大事项督查,纳入对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苏州市教育局建立了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局相关处室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面上工作的协调指导。可以说,全市上下为创建工作做足了准备,憋足了劲,充分体现了“创则必成、干则必胜”的鲜明导向,其中张家港市为现场会的顺利召开付出了更加辛勤的劳动。
苏州下辖四市六区积极创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既是教育部、省教育厅对苏州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次全面检阅,也是苏州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里程碑。我们将以创建工作为契机,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关心指导下,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破解新时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真正把苏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崇教好学之邦、普教惠学之地、善教乐学之城。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