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教育局副局长 鞠振伟
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在国家课程标准框架下,进行了区域性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探索和实践,这项突破有效地推进了课程实施,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实现了对学生由被动式减负转向主动式减负,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基于问题,行动研究,建立区域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随着课改的推进,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已经成为影响新课程实施的突出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很多教师对新课程留下的空间,不能结合本地实际进行适当填充,“天花板”与“地板”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导致了教师教学的盲目性,在课堂上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程度不很清晰,出现超时、超量、超标的不合理现象,加重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教师们强烈感受到教学应该有一个可操作的“依据”,确保教与学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基于此,2007年,我市决定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下,积极探索区域“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一是出台课题实施计划,并被全国规划办列为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二是先后请英国北林肯郡教育局的专家、香港考试评核局的专家、美国CTB教育评价专家等评价名家到大连讲学。翻译了《英国国家课程》(包括各学科的表现水平标准),供大家在研制中参考。三是发挥高校、教科所、学生质量监测中心的学科教育专家和研究人员在技术上的保障作用。四是成立研究机构,采取“课题牵动”,实行行政引领,教研部门、科研部门、学科名师工作室教师,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的方式开展行动研究。五是依据国家课程标准,通过实地调研、深入课堂、收集数据、归类分析、组织测试等环节,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方式,对指标体系、评价基准等进行编制,组织学科骨干进行编写,并请广州、长春、成都、武汉、重庆、南京、厦门等城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对标准成稿提出意见和建议。2007年出台了《大连市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标准》(11个学科),2008年出台了《大连市初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14个学科)和《大连市高中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15个学科),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提供了质量标准。每个学科的质量标准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主要内容是学科课程性质,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部分为学业质量标准,主要内容是知识框架、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学业标准、质量要求等。标准以全面有效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为出发点,对课程总体目标及各年段学习目标进行了较为深入、具体的解读,注重课程总目标与各年段学习目标的联系,注重各年段学习目标的层级性,从而使课程目标的要求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体、更明确,体现出较强的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对教学的指导性、示范性,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明晰课程标准下的具体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承递性,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目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的科学性。2012年,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我市修订了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切实提高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评价等的指导作用。
二、改进教学,减轻负担,引导教与学行为科学化
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使用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把握教学程度、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明确自己学业进步程度和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实施,实现了教学行为的科学化:
——有效解决了教的盲目性。教师遵循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在课程标准下开展教学、教研、备课、监控、反思活动,进一步明确了教什么、怎么教,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使备课目的性更加明确,保证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为落实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的三维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供了有力保障。
——进一步转变了教学方式。我们在落实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提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方式,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进行有效教学行动研究,根据学生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课前预设、课堂实施、课后研讨”,以研究学生为立足点,以构建多元化评价为落脚点,以优化教学策略为效益点,以师生和谐互动为关键点,以教学反思为生长点,落实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成为组织者、引领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负担减轻,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平台,促进被动减负转变为主动减负。
——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形成。以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板块,包括:课前学习板块,学生在教师提供学案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和资料收集;课中学习板块,包括情境导入、探索发现、互动质疑、挖掘延伸、回归系统环节;课后学习板块,包括总结提炼、反思升华两个环节。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负担骤然减轻,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构建了学业质量监控体系。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促进了我市学业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提高了教育行政科学决策的水平;确保了教研部门对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保障了对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监控的有效性;有利于科研部门科学分析,找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利于督导部门构建监测与评估细则和工作程序;有利于基层学校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从而保障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真正实现了减负增效。解决了课程内涵建设问题及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校教学怎么管的问题;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检测由经验型转向科学型,使质量评价走向科学化的轨道;明确了中考命题指向,实现了课改有效引领考试的目标;变被动减负为主动减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自信、愉快、阳光还给学生。
为了保证每堂课都能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我们出台了《大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于进一步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提供了有效依据。
三、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打算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理念。落实教育部的《意见》,我市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着力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的20项关键性指标,依据国家中小学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办学行为的要求等开展质量评价,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按照不同学段的不同性质和特点,细化评价指标、考查要点和评价标准的内容要求,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科学设计评价流程,有序开展评价工作,并通过监测跟踪、数据分析等方式,逐步健全评价标准,完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二要科学运用评价结果,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结合我市目前正在开展的创建义务教育特色学校活动,注重对学校优势特色和存在的具体问题的反映,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三要完善推进评价改革的保障机制,加强专业基础能力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将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纳入学校督导评估范围,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是推动中小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按照教育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促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