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主、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我校2008年3月由教育部批准正式成立,新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恰好伴随着我国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形成。学生资助工作在促进我校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坚持升华工作目标,延伸工作内涵,坚持以育人为导向,努力改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环境,全面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使资助工作回归学校“育人”的根本目标。工作具体开展情况简介如下:
一、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学校着力打造“高效、便捷、关爱”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2013年该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工作前移,积极做好绿色通道的准备工作
在保证国家及学校资助政策简介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给每一位新生的同时,学校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分类摸底调查。尤其关注受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黑龙江、辽宁、广东、甘肃、四川等地的新生。学校共与二十三位来自上述受灾严重地区的新生取得了联系,了解学生家庭情况,询问是否有报道困难。多数学生家庭状况良好,有一位来自甘肃的新生家庭受灾较为严重,家庭经济较为困难,学校将为其提供包括路费在内的综合性资助措施,保证该生能够正常入学,快速融入大学生活。
2.多措并举,充分体现学校送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第一份关爱。
今年我们简化了审批手续,只要申请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我们都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待学生入学后我们再进一步逐一核实情况,为每个学生提供合理的资助方案,建立个人资助档案。
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定制大礼包。提升爱心礼包的资助力度,最高的礼包价值1600元左右,内容涵盖了新生入学后所需的基本学习和生活用品(100元校园一卡通充值券,350元教材,345元行李,700元手机及话费,免费体检,校园耳机)。另外礼包的设计注重人文关怀,全部采用礼券的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要选择自身所需的物品及款式,避免物品发放千篇一律,更加体现资助工作的人性化。
努力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的接待工作,积极与公寓联系尽可能为需要住宿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提供一定住宿条件。
持续关注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报到后深入宿舍了解每一位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学生情况,发现存在生活困难的指导其立即申请一次困难补助,解决临时生活问题,随后再指导其申请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措施。
二、开学后学校将认真落实北京市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及时、快速、有效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学校将认真开展各级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工作,充分发挥奖学金的励志导向作用。增加奖学金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比重,使奖学金成为学生资助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
抓好资助工作主渠道,充分发挥国家助学贷款在资助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目前学校已经建立起以“专人辅导、集中办理、现场签约、及时放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助学贷款服务工作模式,与经办银行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有需求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部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解决学费问题。
规范流程,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勤工助学工作的育人功能。学校不断加强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已经搭建起一个网络化的校内勤工助学服务平台,在校内模拟一个市场条件下的用工环境,实现勤工助学活动的网络招聘与管理。工作中我们有意识提高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助教、助研、助管”等岗位的比例,使勤工助学实践活动更多与学生专业知识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专款专用,严格管理,充分发挥国家助学金及其他无偿资助政策的辅助功效。我校将认真落实北京市国家助学金,饮用水、洗澡、电话费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临时伙食补贴等资助政策。采取“自由申报、综合考察、公开评定”的评审模式,确保评定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严格资金监管,专款专用,保证各项资助政策惠及我校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三、最后简要介绍一下我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理念及成效。
1.我们努力做到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学校在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时,没有将受助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单独进行宣教。而是将学生资助工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全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中加入资助工作所需的教育内容。在校庆图片展览、校园文艺演出、校园知识竞赛、征文演讲比赛等各项校园活动中都闪烁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着自身成长的故事,情感真挚、朴实自然、反响强烈。
2.学生资助工作与学校育人目标有机结合。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始终定位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支持性手段。学校在通过一系列的资助措施缓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压力的基础上,有意识的增加对学生学业资助的比例,资助他们根据个人选择提高自身的外语、计算机、科研等能力。不久前我校机器人足球队“Water”在荷兰举行的第17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型组比赛中获得冠军,其科研团队中就有多名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3.学生资助工作与学校爱心文化培育有机结合。
学校一贯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爱心文化培育的主要载体。从资助工作理念到工作流程努力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学生资助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紧密结合,以关心学生、凝聚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和内心世界,在他们无助的时候给予关心鼓励,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坚定他们直面困难的信心。同时学校也十分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重视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例如学校专门针对受意外事件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次性困难补助,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遇到的突发困难。每逢重大节假日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总会向留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们送上一份祝福。学校的爱心文化也正是在这种氛围中默默的培育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