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散发材料二

问计于教师 建设让党和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评估结果报告

2015-12-07 来源:教育部收藏

石中英

  受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办公室的委托,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课题组,依据教育规划纲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部分的改革任务,从政策制定、政策实施与执行效果角度,针对师德建设、教师业务水平、教师待遇、教师管理等四个方面任务,以政策分析和调查研究为基本方法,对28省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5000余份,访谈了百余名中央和地方的有关人员,就过去五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展了全面、客观和系统的政策评估。

  五年来,教育规划纲要中部署的各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深入和高效开展,教师工作在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和支撑性作用均得到显著提升。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视察并慰问师生时,从国家战略高度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指明了价值方向。国务院、教育部和有关部委共颁布48项主要政策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教师工作的决策和管理体系。问计于教师,着力解决广大教师和全社会高度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出台《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大力推进教师管理的体制机制创新,首次实施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首次实施职后教师定期注册制度,首次发布了各级各类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标准,首次实施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等,极大地激发了教师队伍的生机活力。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五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教师队伍呈现出新面貌。2014年,全国各级各类普通学校专任教师1507.67万人,比2010年增加102.22万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生师比,分别从2010年的17.70∶1、14.98∶1、15.99:1,下降到2014年的16.78:1、12.57:1、14.44:1。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40岁(不含)以下占55.99%,高校教师45岁(不含)以下占71.65%,均比2010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学历层次不断提高,其中普通小学、初中、高中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从2010年的99.52%、98.65%、94.81%提高到2014年的99.88%、99.53%、97.24%。

  一、教师队伍建设专题规划有序落实、成效显著

  (一)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针对社会上反响强烈的师德问题,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划出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10种禁止行为、高校教师7条红线,提出“六个严禁”,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轨道。31个省份目前为止都建立了相应的师德建设制度,师德作为聘任和考核重要依据的学校占到95%,比较重要的占到5%。

  选树师德典型。“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活动,微博粉丝达220万,微博信息覆盖人数超过5000万。带动设立“中国启功教师奖”等全国和地方性的奖项和荣誉。

  (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高

  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改革,完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继续调整师范院校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综合大学共同参与的教师培养格局。加强免费师范生教育,五年来,6所部属师范大学招收5.2万多名免费师范生,落实5.3万多名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加强职后培训,中央财政投入85.5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900多万人次;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近11.7万人。2014年,特殊教育专业招生院校数和人数分别比2011年增长了35%和107%。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五年来,遴选支持长江学者829名,覆盖除海南省外的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6所高校,培育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384个,资助培养新世纪优秀人才3000余人,总投入达12.03亿元。每年资助1000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高校协议工资制试点逐步开展,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促使教师潜心教学科研。

  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素养职教教师。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实施,受到绝大部分校长和教师的认可,认可率达到91%。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逐步健全,2011-2014年,全国有26个省(区、市)投入8.11亿元,支持6644所中高等职业院校19254个专业点聘请兼职教师61564人,中等职业学校聘请校外教师每年大约为10000名左右。

  (三)教师地位待遇不断提高

  开展优秀教师评选表彰活动。2010年起每年一届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活动,中央领导同志看望获奖代表并颁奖。

  推进落实绩效工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全面落实,多数地区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稳步推进,约90%的校长、教师感受到教师工资水平逐步提高。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教育局负责人认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后,教师工资比其他事业单位提高了10%,不低于公务员基本工资平均水平,绩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津贴水平。

  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施,2013年启动至今中央财政下达综合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惠及604个县的94.9万名乡村教师,乡村学校和乡村教师的受益面分别达到94%和87%。补助标准较高的农村地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初步出现了城镇教师愿意到乡村学校任教的情况。

  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速度加快,五年来,中央安排预算内资金141亿元,建设教师周转宿舍25.2万套,入住教师31.2万人。“这一天,我们将永远铭记在心!这一天,我们终于有家了!”这是辽宁省彰武县满堂红九年制学校郑老师搬进新居时的感受。湖北省恩施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难的问题,使广大农村教师“住有所居”,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农村教师呈现出新面貌

  全面规划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颁布《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份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把“发展乡村教育”置于“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战略高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和职业吸引力,整体提升农村教育的质量,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培养补充农村教师。在中央政策示范引领下,目前全国有24个省份采取在学免费、学费返还等方式,实行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约有3.4万名师范生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比2009年增加75%。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0.67万名,覆盖中西部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00多个县30000多所农村学校(村小、教学点),特岗教师留任比例超过90%。

  编制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对学生规模较小的村小和教学点,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编制,确保基本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教师职称评聘向农村教师倾斜,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评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806人,县级以下农村学校教师有240多人,约占总数的30%,拓宽了农村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

  提升农村教师专业能力。五年来,国培计划培训农村教师706万余人次,占96.4%,完成对640多万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培训;2015年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培训200万人。每年组织连片特困地区2000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国家级培训。

  (五)教师管理制度持续创新

  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提高教师准入门槛,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

  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30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个地级市、11.2万多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87万多名中小学教职工参加试点。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并向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出台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以及幼儿园园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普通高中学校校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等,许多填补历史空白,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由84个标准或规范组成的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加快建设全国教师管理信息平台。形成了幼儿园、中小学、特教、中职、高职高专和本科院校6套指标体系,开发了包含教育部、省、地市、县、学校和教师本人的6级用户的核心信息管理系统,试点运行成功,推进教师管理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二、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

  今后五年,教师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素养提升、待遇提高、配置优化等问题。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全民族素质,是我国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与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教师工资不高、工资增长幅度低,未反映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该具备的地位待遇,在劳动力市场上还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第二,面对新时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挑战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国各级各类教师虽然基本具备了合格学历,但亟需提高学历水平和综合素养。第三,教师在城乡、学校和学科之间配置需进一步优化,农村学校班师比仍明显高于城市与县镇。第四,“全面二孩”政策实施,需要根据学龄人口高峰迁移做适当师资储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编制核定,以适应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源持续流向城镇造成的农村小规模学校与城镇大规模学校的发展需求。第五,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相对不足,普通高校毕业生对生产和服务一线了解较少,兼职教师缺乏教师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培养能力有限。

  三、“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

  放眼全球,世界各国均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国家战略高度,综合施策,培养造就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我国未来五年,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通过“抓住主线、认清重点、德能并重、制度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抓住主线即抓住深化教师领域综合改革的主线,认清重点即以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为重点,德能并重即以提高师德素养和提高业务能力为抓手,以培养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

  第一,优化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全面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进一步扩大“特岗计划”规模,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加大城乡教师校长交流力度,探索在乡村设立弹性编制教师的具体办法。第二,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年度评议、问题报告、定期调查、舆情反应制度,把失德行为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展示“四有”好老师风采,引导教师重德养德。第三,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适应各级各类教育发展需求、教师教育特色更加鲜明、规模和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显著提升的高水平、灵活开放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持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第四,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健全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改革绩效工资政策,创新教师管理制度。第五,创新“双师型”培养模式,构建职业教育教师资格标准体系,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绩效评价标准。

(责任编辑:忠建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