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不让10%成为“死角”

2015-12-10 来源:《中国教育报》收藏

  “评估报告讲的资助政策知晓度是90%,意味着还有10%的问题,不能让这10%成为死角。”在教育部今天举行的第七场教育规划纲要实施5周年新闻发布会的记者提问环节,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赵建军开门见山谈问题。

  对于评估报告提出的学生资助尚未立法、学前教育资助个别地区落实力度需加强、高中教育阶段普通高中资助方式比较单一和中职免学费需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阶段个别省市尚未出台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政策等问题,赵建军回应说:“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和国家财力状况等因素,适时对资助标准进行动态调整,逐步提高资助标准,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需要。”

  据介绍,未来5年还将完善奖补机制,推动地方进一步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扩大资助面。全面落实好对所有义务教育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按照五中全会的部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在各项政策基本稳定的基础上,适时研究制定学生资助法律法规。

  “精准资助”是此次发布会上的一个高频词。如何让钱真正花在贫困生的身上,是官员、专家和媒体共同关注的问题。评估报告指出:“在工作机制方面,对于如何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需要加强研究;精准资助需要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监督检查力度仍需加强。”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张光明表示:“国家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一是要找到精准资助的对象,二是根据程度给予精准的资助,三是要做到底数摸清、情况找准,指向要有针对性,这些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

  学生资助评估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建议:“尽快建成以学籍为基础的覆盖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阶段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切实提高学生资助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要实现与人口、低保、扶贫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或信息共享,为各级各类学校确认学生身份、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技术支持。”

  赵建军表示:“将强化监管。对虚报学生人数、套取国家资助资金的行为,坚决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过强化资助监管工作,让国家的资助政策真正落实到需要资助的学生身上,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好的政策,尤其是民生政策,群众越了解、越熟悉,政策就会执行得越好。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今后多关注和宣传资助政策。”赵建军最后表示,“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对国家资助政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重点做好对关键地区、关键时间节点和关键人的宣传。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的宣传,加强在每年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开学前等重点时间节点的宣传,加强对低保家庭、因灾因病致贫家庭等的宣传,使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本报记者 高靓 见习记者 凌馨 12月9日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李春伟(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