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散发材料四

“四个强化”健全保障体系
推动“全面改薄”工作落地见效

2015-12-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

  武宣县位于广西中部,隶属来宾市,全县总面积1739平方公里,辖8镇2乡,142个行政村、6个社区,总人口44.69万,其中农业人口38.4万。2014年武宣县启动“全面改薄”工作,县委、县政府建立了“四个强化”的工作保障体系,为推动“全面改薄”工作落地见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项目工程顺利实施

  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全面改薄”工作,先后召开了8次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全面改薄”工作,并将“全面改薄”纳入为民办实事和绩效考评内容,借助绩效考评的强大推动力,促使各相关单位、部门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制定出台县四家班子领导挂点联系、县直单位对口帮扶学校等系列工作方案,县四家班子领导先后60多批次深入学校进行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资金等实际困难的问题,为项目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强化资金统筹,确保经费投入逐年增长

  尽管武宣县属省级贫困县,但县委、县政府将“全面改薄”地方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并尽最大能力加大投入,按改薄工程总投入近30%比例安排县级资金。2014-2015,武宣县安排县级“全面改薄”资金4930万元,占改薄总资金的28.5%。

  (一)健全经费保障机制,教育投入“三连增”。县委、县政府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3-2015年,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并全部用于教育,全县义务教育投入分别达27333万元、31416万元、37500万元(预计),教育投入逐年增长,确保了改薄资金的足额投入。

  (二)资金覆盖亟需地区,聚焦薄弱学校。按照“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的要求,县委、县政府立足“补足短板,兜住底线”, 将薄弱学校纳入“全面改薄”规划,最大限度地向乡村薄弱学校倾斜,确保满足其基本办学需要。2014年以来,中央和自治区支持武宣“全面改薄”资金达1.73亿元,实施项目建设77个,90.9%的改薄项目都安排到乡镇、村级学校。

  (三)注重软件建设,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推行《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管理奖励办法》,实施乡村学校教师津补贴;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经费,奖励在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成教师周转宿舍554套,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

  三、强化政策支持,确保改薄任务如期完成

  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保障了“全面改薄”任务如期完成。

  (一)出台特事特办政策,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制定了《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实施意见》、《教育项目建设会商制度》等文件,将项目管理工作延伸到项目前期工作,在资金拨付、土地征用等方面特事特办。如在建设城区第四小学过程中,县委要求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建设大开“绿灯”,全县形成“我为教育出份力”的浓厚氛围,学校从开工到交付使用仅用了7个月时间,创造了“武宣速度”,全县大部分教育项目均能做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交付使用。

  (二)出台用地保障政策,优先义务教育建设用地。县政府统筹解决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在布局规划调整、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问题,三年来无偿划拨357.5亩土地作为学校建设用地,并在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中,预留较好的地块作为教育项目建设用地。

  四、强化督查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县委、县政府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将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纳入部门和乡镇年终绩效考评内容,县督考局跟踪督查项目进度、现场施工人员、现场施工管理等到位情况,形成工作倒逼机制,对进展缓慢、工作落实质量差的项目及时通报,确保项目安全高效运行。在项目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运用“互联网+”,建立教育公众信息网站平台,向社会公布“全面改薄”相关政策法规和服务热线电话,接受社会监督,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实施“改薄”项目后,极大改善了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县城学校逐步消除大班额现象,边远农村完小、教学点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大部分教学点和村完小已经达到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20条底线要求,拥有了科学仪器室、实验室和电子白板教室等现代化的教学装备,实现农村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目前,武宣初中、小学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分别达5.59㎡、4.46㎡;生均运动场地9.46㎡、8.95㎡,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生均图书册数43.2册、34.1册;计算机生机比11.5:1和14.3:1;教学仪器设备值2107.74元、1617.32元,均优于国家规定的配备标准;全县中小学校装备多媒体教室760间,配备率达93.5%,超过国家规定80%的标准;教师、学生、家长对改薄项目建设的满意度达97.75%。今年11月份,武宣顺利通过自治区级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