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规划引领制度保障 过程监控
切实推进全面改薄工作

2015-12-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湖北省教育厅厅长 刘传铁

  湖北把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以下简称“全面改薄”)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省政府年度重点督办事项,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行政问责,扎实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最好最美的建筑是学校”已在部分县市成为现实。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和城里一样好的学校了”。

  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着力提升工作精准度

  湖北紧紧牵住规划编制的“牛鼻子”,科学合理地编制五年规划,作为监督检查、督促指导的基础工作,引领全面改薄的实施。

  (一)坚持省级统筹和分县规划相结合。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全面改薄工作专班,牢牢把握改薄政策要求和湖北教育实际,始终坚持“保基本、兜网底、促公平”的基本原则,强化省级统筹,将全省所有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的项目和资金,全部通过改薄规划统筹实施,为每一个县测算提供了规划资金建议数;以“一校一策、县级整合、省级汇总”的方式组织规划编制,县对7759所学校的建设任务逐一核定,省对有改薄任务的96个县(市、区)的规划进行逐县论证、逐县审核,构建了“1+96+7759”的规划体系,形成了全省改薄五年规划和项目库。

  (二)坚持底线指标和标准建设相统筹。湖北始终围绕“满足师生教学基本需要和生活基本需求”这条主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明确教育部提出的20项底线指标完成的时间和路径,实行“六个优先”,即优先解决D级危房、学生课桌椅、安保设备、一生一铺、食堂、饮水和洗浴设备等。在全面完成底线指标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标准化建设,逐步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

  (三)坚持总体培训和个别指导相兼顾。先后召开座谈会、研讨会15次,举办了2期教育局领导和科室负责人参加的改薄业务培训;整理了《湖北省全面改薄政策答疑》2期,包括5大类42个具体问题,提供给各县、市参考。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2个专家小组,以市州为单位,召开座谈会13次,逐片巡回指导,对不同类型县、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确保规划的项目“可实施、可检查、可考核”。

  二、以完善制度为保障,着力增强管理规范性

  湖北出台全面改薄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全面改薄建设标准、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督导评估办法。各市、县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或操作细则。全省形成了有制度、操作有程序、过程有监管、结果有问责的工作机制。

  (一)明确工作标准。各市、县办学条件基础不同、需求各异、建设重点不一,资金如何分配、项目如何安排,迫切需要明确标准。湖北坚持制度先行,早谋划、早研究、早决定,将制度建设摆在推进改薄工作的最前沿,以改薄建设标准为编制规划依据,明确了基本办学条件11类42项具体指标的底线要求;制定了规划审核6大类68项具体标准;设定了6大类20项督导评估指标;明确了改薄工作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目标要求。

  (二)确保规范操作。坚持“遇到问题查找制度,依靠制度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化解矛盾。项目管理办法明确了改薄工作的管理体制,明确了省、市、县、校的职责分工、责任权限;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支持范围、分配使用和监管责任进行了界定,明确了资金的使用方向、监管责任和考核办法;督导评估办法明确了各个环节、各项程序的具体要求,使改薄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三)有效防范风险。提出了“项目建起来、干部不倒下”的工作要求,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项目安全,就是要保证项目建设程序规范、质量可靠;资金安全,就是要把资金管理好、控制好,不能违规运作;干部安全,就是参与全面改薄工作的干部要行得正、立得住。

  三、以细致管理为抓手,着力提升政策执行力

  改薄之要,贵在务实,重在落实。在推进全面改薄过程中,湖北切实加强管理,确保全面改薄工作始终在平稳、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一)强化源头管理,实现备案批复项目全覆盖。严把政策关,对土建类项目实行备案批复制,对设备购置类项目实行县级政府审批、省级备案制,保证各地建设内容都符合改薄政策规定,保证各种渠道的建设资金都落实到具体项目中去。

  (二)强化过程管理,实现省级指导推进全覆盖。在规划编制阶段,以市州为单位,逐片宣讲政策、逐县指导规划编制、逐县理清工作思路。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构建了双月报数据分析机制,定期召开数据分析会议,梳理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同时,针对各地基础不一、建设任务侧重点各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的现状,采取分片指导、分类推进的方式,每月选择1个市、州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对具体问题和现实困难提出指导性的解决途径。

  (三)强化督导管理,实现市县督办检查全覆盖。实行进度通报,省对市州项目建设进度实行双月通报,市州对县同口径通报;每年组织省和市州两个层面的督导检查,实行量化评分并排名;根据双月报和督导检查结果,对进展缓慢的县(市、区),采取印发督办函、约谈政府分管领导等方式督办。截至目前,已印发督办函30份,约谈了8个县(市、区)。

  四、以难点破解为契机,着力提升社会满意度

  实施全面改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改善办学条件薄弱环节,根本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资源需求。湖北坚持以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薄工作的标尺,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难点问题,义务教育学校面貌明显改观。

  (一)农村学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湖北已落实资金98亿元,建设校舍437万平方米,为7603所学校购置设备13亿元。一大批学校新建、改扩建了教学、生活用房,学生课桌椅、食堂、饮水、安保设备基本配齐,运动场等配套设施得到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异日益缩小,薄弱学校师生精神、思想面貌有了明显转变,一些学校已出现了明显的学生回流现象。

  (二)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有效缓解。统筹城镇和城乡结合部教育资源,采取新建、扩建、改建等措施,对县镇义务教育学校进行改造,加强新建住宅区配套学校建设,扩大城镇教育资源,两年来,新建、改扩建校舍12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0.8万个,有效缓解了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

  (三)乡村教师队伍活力明显增强。建立省级统招统派的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新机制,4年公开招聘3.1万名年轻大学生;加强村小学和教学点全科教师培养,“不强求本科,最好是本地”,乡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正逐步成为现实;每年从城镇优质中小学选派一批优秀教师组成“启明星团队”,到农村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实施省级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对在农村学校教学的湖北名师、特级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评选教学一线15%的骨干教师,每人每月补助600元。通过一揽子措施,湖北乡村教师学科结构明显改善,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