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扎实推进“全面改薄”工程
切实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5-12-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重庆市教委主任 周旭

  重庆是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为一体的直辖市,仍处于欠发达地区和欠发达阶段,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尽管近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但不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还较差,各类功能教室、音体美器材、信息化手段等教学设施设备,宿舍、食堂、饮水、厕所等生活设施设备都不足,成为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的薄弱环节。2014年国家启动“全面改薄”工程以来,重庆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工程实施,切实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蓄势储能。

  一、建立健全推进机制

  “全面改薄”建设内容多,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必须加强各级政府的统筹,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

  重庆市建立了“全面改薄”三项工作机制。一是统筹协调机制。市和区县均成立了“改薄工程”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建立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协调机制。教育部门牵头,负责协调管理工作,提出有关政策措施建议,安排年度实施计划;财政部门负责资金保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及时为相关项目立项;国土部门负责落实中小学校建设用地;建设部门负责基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二是“绿色通道”机制。各区县将“全面改薄”作为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制定并落实“全面改薄”相关保障政策,积极减免中小学校舍建设有关收费,实行“一站式办公”、“并联式审批”等工作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和项目推进速度。三是考核评价机制。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全面改薄”工作,几年来坚持把“全面改薄”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办好的25件民生实事,分年度下达项目实施任务,并将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对区县和相关市级部门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精心编制实施规划

  “全面改薄”涉及校点多、项目多,实施周期长。逐校、逐类明确实施项目,建立“全面改薄”项目库,并按照轻重缓急,确定每个项目的实施年度,形成五年总体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是保证“全面改薄”有序推进的基础。

  重庆市在编制“全面改薄”规划中,重点抓了三项工作。一是细化执行标准。根据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标准,按照国家20项底线要求,进一步细化执行标准,印发了包括校园总规划及办学条件基本标准,以及校舍建设、教学设施及仪器、生活卫生设施、校园信息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17项适用标准的指导性文件,分门别类明确纳入“全面改薄”实施项目的具体标准,加强对各区县和学校的操作指导。二是全面摸清底数。按照国家要求,对照我市细化的执行标准,各区县逐校、逐类清查,土建项目规划到每栋楼、每一片场地,教学与学生生活设施配备具体到单个品目,分门别类列出清单,编成账册,全面摸清了底数,明确了需求。三是认真做实规划。在区县和学校反复摸底、找准缺口、一校一策制定方案的基础上,市级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基本标准、勤俭务实三个基本原则,共同开展了四轮审核,形成了全市“全面改薄”五年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

  全市“全面改薄”五年规划投入资金88.02亿元,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136所,占总校数的91%,规划新建或改造教学及辅助用房292万平方米、学生生活用房91.7万平方米,改造或硬化体育运动场地374万平方米,购置或更新黑板3.8万张、课桌凳80万套、图书1862万册、学生用床41.7万张、计算机11.7万台,建设达标实验室2834间、网络多媒体教室18610间。

  三、切实规范项目实施

  “全面改薄”工作量大面广、头绪复杂,必须在加强资金保障的基础上,严格制度要求,明确操作规范,强化分类指导,确保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一是加强统筹资金。保障资金投入是完成“全面改薄”任务的前提,重庆积极统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农村初中、重点民生寄宿制学校建设、市县两级财政等,并积极争取社会资金,确保规划库内每个项目都能有相对确定的资金来源。项目实施2年来,全市“全面改薄”累计投入各类资金36.4亿元(占总规划88亿元的41.36%),其中中央资金16.2亿元,市级投入9.9亿元,区县投入10.3亿元。二是严格实施规范。市级出台了校舍建设管理办法,土建项目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出台了设备采购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家、市级有关政府采购的法律法规和纪律要求;出台了资金管理办法,细化招投标活动廉政风险防控措施,所有招投标工作都要公开公正地进行,保证有资质的单位公平参与,严格资金支付程序,减少中间环节和现金交易,严防“暗箱操作”。建立了市级项目信息库,清单明确到每个区县、每个学校、每个项目,确保项目建设、设备采购和资金使用情况可检查、可监控、可考核。三是加强分类指导。在“聚焦薄弱,保障基本”的基础上,结合 “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调动各区县的积极性,确定各区域改善办学条件的标准和重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坚持“兜底线”原则,实现所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标;城市发展新区坚持“标准化”原则,实现所有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都市功能核心区和拓展区以率先实现“现代化”为目标,高标准推进办学条件改善。在“全面改薄”工程推进过程中,分城市圈、渝东北、渝东南3个片区组织召开现场会,树立同类别区域的标杆,认真总结、及时宣传推广各地的好做法,加强同类别区县的经验交流和工作指导。

  项目实施2年来,各项建设按进度计划推进,全市D级危房消除率、课桌椅配齐率、寄宿学生床位率、校舍门窗完好率、国家课程开齐率均达到100%,已销号规划库内的校舍建设面积111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97万平方米、图书598万册、计算机6.77万台、多媒体网络教室1.27万间、达标实验室1361间、课桌凳19.3万套、数字教育资源779套、饮水设备2236台(套)、学生生活设备62.7万台件套、教学仪器设备116万台件套、六大功能室器材71.4万台件套。此外,建成教师周转宿舍12768套,为10.4万名乡村教师发放岗位生活补助,市级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6万人,为4万名中小学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

  四、全面加强管理监督

  健全“全面改薄”监管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实行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是“全面改薄”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一是加强过程管理。坚持“全面改薄”实施进度月报制,每季度全市通报一次建设进度,并发至区县党委、政府;加强督查督导力度,将形象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纳入义务教育均衡评估过程督导,作为开学检查的重要项目;主动协调审计部门介入,跟踪审计“全面改薄”实施情况。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管理。建立了“全面改薄”数据报表系统,不仅高效完成数据填报、审核、汇总等工作,也实现对各个项目建设情况的动态管理;建立了设备采购“二维码”管理系统,实现对全市采购设备管理“全覆盖”。三是加强信息公开。通过全市“全面改薄”信息网,公开公示市和区县建设规划、年度资金安排情况、工程建设进度、集中采购、公开电话等信息;各区县也建立多种形式的信息公开制度,主动接受监督,使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暖民心、顺民意,营造了全社会共同监督、共同关心支持“全面改薄”工作的良好氛围。

  五、着力提高使用效益

  各级政府投入大量“改薄工程”经费,花钱必须问效,发挥“全面改薄”项目最大的使用效益。在此方面,重庆重点抓了三件事。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音体美、信息技术、实验课、综合实践课等学科为重点,近几年每年新补充全市中小学教师8000名左右;同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重点,加强教师操作技能全员培训,保证新添置的设施设备教师会用、爱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二是加强课程建设。全面开齐开足课程,加强实验课、综合实践活动课、音乐、美术、体育、健康教育等课程建设,大力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功能室等设施设备课外向学生开放,让学生用起来,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挥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三是开展绩效评价。委托市教育评估院开展设施装备使用情况的绩效评价,2015年共抽样评估学校242所、项目1238项;评价结果作为中央和市级专项资金分配依据之一,促使区县、学校重视配置设备设施的使用,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全面改薄”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全局和长远实施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促进教育义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教育公平公正的重要举措,是增强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定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精心组织、规范实施、加强监管、扎实推进,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全面改薄”五年规划任务,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促进城乡均衡化、标准化,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重庆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