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新闻发布会散发材料三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学生营养健康监测评估情况

2016-08-30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为全面了解和科学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推广学生营养改善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领导下,2012年秋季开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组织各试点省、地、县疾控中心每年开展一次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监测评估。有关情况如下:

  一、监测范围

  把22个省的699个国家试点县均列为常规监测县,收集各地“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以及食物供应和学生身高、体重、出勤等信息。同时,从每个省的常规监测县选取1~3个县作为重点监测县,共50个县,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增加学生食物摄入、饮食行为、营养知识、学习成绩以及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生化指标。近年来,监测范围逐年提高,从2012年的414个县(59.2%)上升到了2015年的652个县(93.3%),包含12000多所学校、160余万名学生。

  二、监测结果

  1.学生营养状况有所改善。身高和体重是反映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的基本指标。通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2015年,男、女生各年龄段的平均身高要比2012年高1.2cm-1.4cm,各年龄段男女生的平均体重多0.7kg和0.8kg。其中,6~11岁的小学生或者女生的平均身高和体重的增长幅度更为明显。

  微量营养素缺乏会影响中小学生的体格和智力发育、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通过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学生的微量营养素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如学生的贫血率下降、血清维生素A缺乏率减少。监测中小学生的贫血率从2012年的17.0%,降低到2013年的14.8%、2014年的13.5%和2015年的7.8%。

  2.学生的就餐状况改善。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后,试点地区学生吃一日三餐的比例有所提高,学生每天吃到三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89.6%上升到2015年的93.6%。反映“吃不饱”的学生减少,2015年学生反映午餐(2.9%)、晚餐(3.1%)“总吃不饱”的比例较2012年(4.7%和5.0%)略有下降。上午第3或4节课 “每天都感觉饿”的学生比例在2013年为5.7%,低于2012年(6.6%)。

  3.学生出勤率显著提高。国际经验表明,学校供餐能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改善出勤。“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试点地区学生的健康状况,减少了感冒等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学生的出勤率。2013年,34.5%的学生反映过去一年“基本没有”发生过感冒,高于2012年(22.3%)。学生缺课率为26.5/万人日,低于2012年的35.9/万人日,无论是事假缺勤率、还是病假缺勤率都有所下降。

  三、存在问题

  1.学校食堂营养配餐能力亟待提高。为解决基层食堂工作人员营养配餐能力低下的现状,全国学生营养办和营养所共同开发了“学生电子营养师(农村版)”,为学校食堂科学合理地进行营养配餐提供了实用工具。监测时发现,只有近十分之一的学校食堂在配餐时使用了“电子营养师”。

  2.学校食堂食物供应有待改进。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情况与推荐量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禽畜肉类、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的供应不足。以4~6年级小学生为参考人群,学校食堂平均为每人每天提供粮谷类257克、蔬菜196克、禽畜肉66克、鸡蛋10克、豆制品7克。这些食物可以为学生每人每天提供能量1560千卡、蛋白质48克、铁14毫克、钙230毫克和维生素A75微克视黄醇当量,低于全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主要营养素平均摄入量。

  3.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待提高、饮食行为待改善。学生的营养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但监测发现,学生对相关营养知识回答的正确率在20%-60%之间。同时,学生吃零食现象较为普遍,41.0%的学生“每天吃2次以上”零食;“每天花费1元及以上”购买零食的学生达到了66.6%,且寄宿生高于走读生。膨化食品和方便面是他们常吃的零食之一(超过40%),还有48.9%的学生“每天喝1杯及以上”饮料,他们最常喝的是碳酸饮料(42.9%)。

  4.学生生长发育状况仍处于落后水平。与全国学生生长发育相比,身高体重仍低于全国农村中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贫血率高于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全国农村学生的平均水平。

(责任编辑:任巍)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