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优质均衡是撬动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政策杠杆

2017-05-23 来源:教育部收藏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 辛涛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被认为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教育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义务教育领域发展和改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绩。在基本均衡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教育部建立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制度,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十分有必要。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撬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杠杆。优质和均衡是高质量教育发展的两个重要指标。教育公平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一般被分成三类,包括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结果的公平。教育起点的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体现的是“有教无类”的思想,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教育过程公平是指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地对待,它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因素;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终目标和理想。优质均衡发展不但关注教育起点和过程公平,也突出强调教育结果公平。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教育质量问题的逐步重视,教育公平的关注点也在悄然发生改变。由过去的注重入学率、教育资源、硬件条件等客观指标,逐步转向更加重视教育过程和结果。教育的起点和过程公平被细化,不再仅仅是资源和入学率,关注点转向了教育教学内部,关注课堂上和教师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接受到了公平的“学习机会”。比起教育机会,“学习机会”更加具体,对于学生成绩的影响会更加显著。它涉及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堂上教师特定教学内容所分配的教学时间,教师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课堂上学习情况,教师专业发展以及相关教学技能,学校教学管理等方面。这些指标是发生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学业成绩有较高的相关性。

  不仅如此,教育结果公平也受到关注。以往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往往是分开来谈论的。提起教育质量,主要指标是学生学业水平;提起教育均衡,主要指标是教育资源、办学条件、教师资源等,两者似乎没有一点联系。然而,教育均衡的本质应该是优质均衡,因为没有质量保证的均衡是低效的均衡。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作保证,教育均衡的表现只是所有学校在一个较低水平上的无差异,那均衡就失去了意义,不能作为高质量教育的特征,更不是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和追求的。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质量和均衡放在一起讨论。事实上,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考察教育质量都将高水平的均衡作为重要指标。经合组织发起的影响全球教育发展的PISA测验,除了报告各个国家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的成绩外,还特别计算了各个国家学生的校际差异。高学业成绩和高均衡被视作该国家有高质量教育的基本特征,而低学业成绩的均衡或是校际差异较大的高平均成绩,说明该国教育有需要进一步改进。

  如何来测量和评价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呢?对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指标,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已有初步的探索。2007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开展试点工作。经过8年的努力,2015年全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正式铺开,不仅对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6个主要学科领域进行学业质量的评估,还涉及了教育系统其他相关因素。最初这些相关因素主要涉及教育客观统计指标,如经费投入、场地面积,教师学历达标率等。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教育投入的发展,这些指标已经不足以体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于是,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在统计指标基础上,开发出来评价学校教育软环境的指标,如学校管理水平、学校氛围、教师素质等,进一步调整教育转向内涵式发展,促进教育均衡。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已经为开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优质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体系的建立也是在多年的探索和尝试下得出的,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将成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引导各地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向更高的水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均衡。

(责任编辑:于平平(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