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遵循规律 创新发展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院发展模式

2017-07-12 来源:教育部收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2005年,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强强合并,成立上海交大医学院。十余年来,交大医学院充分发挥“部市共建”“部部共建”的体制机制优势,始终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和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既保持医、教、研、管的相对完整性,又不断加强与交大校部的融合,积极探索实践在综合性大学中发展医学院的模式。

  一、医学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学教育的完整性

  医学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统一体,已发展形成包含基础、临床、预防以及医学人文、医学伦理等众多学科的独特而严密的完整体系,这些学科间有着紧密联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方法。

  两校合并后,交大医学院积极向上海市争取行政管理、业务指导、财政拨款等保持不变,努力完善医学学科合作共建的开放联动机制。在“部市共建”的体制机制下,医学院保持党委常委会以及党委领导体系和组织架构的完整性,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提供了根本保障。同时,上海交通大学加强对医学院的支持,提出医学院要成为建设一流大学的排头兵,由医学院采用独立招生代码,吸引全国有志于医学事业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在这种模式下,我院凝心聚力,改革创新,取得快速发展,强强合并的这十年也被认为是医学院发展的黄金十年。

  二、以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根本,力推医教研管可持续的包容式科学发展

  我们始终坚持大学的核心功能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了大学的定位。我们的定位是培养“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医学是“人学”,其卓越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技能,更应展现在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尚的医德医风,使医学成为“有温度”的科学,正所谓“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在家国情怀、仁爱之心、诚实守信的大格局中成就自我的能力,在坚守医学初心、坚定医学自信中,传承大医精诚,焕发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的时代光芒。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的老师必须是卓越的,老师的卓越首先源自科学研究和医疗实践。我们抓医学科技创新和医疗实践,用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新技术服务医学人才培养,请德“医”双馨的名医大家上讲台、下临床、带实验、练技能,全方位投入到医学教育,在言传身教中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经过多年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将一批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极具创新思维的老师汇聚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超越”的办学理念。在该理念指引下,我们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形成以“精品化”职业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医学教育架构。推动实施以“团队牵引、首席负责、制度保障、教学督导”为核心的教学激励计划;推进以器官系统为主线,淡化学科,融形态与功能、基础与临床、医学与人文为一体的整合式课程体系建设;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建立联合学院、设置新型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卓越医学创新人才。

  同时,我们将思政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将“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精神与“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医学品格融汇、传承,立足“辅导员-班导师”双师联动,开创“一体化”“大教育”“大思政”格局,让科学知识、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贯穿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医教协同,院校协同,助力健康中国的发展

  我院主动适应国家医改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借助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深化多学科交叉的“4+4”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五年制与专业型研究生为主体的医学人才培养基础上,不断完善八年制卓越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我们以教改服务医改为动力,率先开展“5+3”和“5+3+X”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率先对附属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行统一管理。2010年以来,累计招录住院医师1.3万名、专科医师1700名,实现了院校教育与毕业后教育的有机衔接。围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我院完善以临床研究为载体的学科整合机制,建立“医工交叉基金”,前瞻布局未来优势学科。在ESI全球医学学科排名中,有7个学科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1%,其中临床医学跻身全球前0.2‰,为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责任编辑:于平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