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介绍《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2017-07-28 来源:教育部收藏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也是我们教育部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家知道,没有特殊教育的现代化也谈不上我们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特殊教育,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办好特殊教育,这也是首次对特殊教育有这样的提法,着重在“好”字上做文章。

  近些年来,尤其是《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以来,特殊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规划纲要》实施五周年的时候,我们在2015年年底时举行了对各级各类教育的第三方评估,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特殊教育的专题评估组组长,也是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先生代表评估组专门出席我们的发布会,肯定了《规划纲要》出台以后特殊教育取得的成绩,他当时是用了七个“从未有之”,从政策的保障、师资力量的投入等等方面,力度之大都是从来没有过的。

  但是我们也知道,特殊教育长期以来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也存在一些问题,也一直是我们各级各类教育的短板。为了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2014年1月份的时候,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七部门的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我们也简称是第一期计划,目前看来已经实现了预定的目标。为了实现办好特殊教育这样的目标,尤其是在“好”字上面,我理解不但是指规模上的发展,更有内涵、质量上的提升,所以教育部等七部门继续提出实施特殊教育的第二期提升计划。今天我们的发布会就是要向大家发布和解读这个文件。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有: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基础教育司巡视员李天顺,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副主任李东梅,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我们还专门请到了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代表,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校长芦燕云。下面首先有请吕玉刚司长介绍《二期计划》总体情况。

  吕玉刚:

  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再次和我们新闻界的朋友们见面,首先代表基础教育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基础教育事业的关心、厚爱,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们和新闻办商量,今天上午举行这样一个发布会,对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卫计委和中国残联七部门共同印发的《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作一个新闻发布。这个计划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特殊教育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和谋划。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情况。

  一、《二期计划》出台的有关背景

  刚才续梅主任向大家介绍了,特殊教育是我们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是我们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办好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更好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出台《二期计划》主要有两个考虑。

  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一个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办好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刘延东副总理也先后对办好特殊教育、编制实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有关要求和指示。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提升残疾人群特殊教育亿的普及水平、条件保障和教育质量。”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十三五”规划》和《“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都对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出台《二期计划》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

  二是进一步提升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特殊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当中还是短板,需要更加关心,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三年来,各地认真落实履职尽责、特教特办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攻坚克难,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我国特殊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呈现了崭新的面貌。截止2016年底,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已经达到了90%以上,全国有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比2013年增加了147所,增长7.6%;在校生有49.2万人,比2013年增加了14.2万人,增长了33.7%。义务教育残疾学生生均公用经费已经提高到6000元以上,这是很大幅度的提升。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也已颁布实施,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能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但是,特殊教育仍然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薄弱环节,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缘贫困地区普及水平仍然偏低。二是学前、高中和高等特殊教育也就是非义务阶段的特殊教育还相对滞后。三是特殊教育条件保障机制还不够完善。四是特教教师数量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要破解这些困难和问题,也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通过实施第二期提升计划来予以解决。

  二、《二期计划》的总体要求

  《二期计划》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提出了四条基本原则,明确了一个总的目标和三项重点任务。

  第一,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一是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把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结合起来,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

  二是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加大支持特殊教育的力度。根据特殊教育的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给予残疾学生特别的扶助和优先的保障。

  四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加强省级对特殊教育的统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的育人合力。

  第二,总体目标:《二期计划》提出到2020年,各级各类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保障能力全面增强,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也就是说提出了一个“三全”的目标。其中一个关键指标是,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现在是达到了90%,未来这几年提高到95%以上,将实现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

  第三,重点任务主要有三项:

  一是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关键是在全面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力度发展残疾人非义务阶段的教育,将残疾人义务教育与前端的学前教育和后端的高中及以上教育衔接起来。并且,着力让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都发展起来,加快构建残疾人终身学习体系。

  二是增强特殊教育的保障能力。关键是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加大倾斜支持特殊教育的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包括:财政投入机制、办学条件改善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和残疾学生资助机制等等。

  三是提高特殊教育质量。关键是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爱心的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同时,深化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加强课程教材和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这是《二期计划》提出的总体要求,包括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二期计划》提出的主要工作举措

  《二期计划》主要提出了六条工作措施:

  第一,提升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重点是以区县为单位,加强教育部门和残联机构的统筹,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落实一人一案,做好教育安置。首先把残疾儿童找出来,纳入到工作任务当中去。一是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支持建立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就近安排轻度和其他适宜的残疾儿童少年就学。二是发挥特殊教育学校在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中的骨干作用,加强地市对特殊教育学校就读进行统筹。三是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需要专人护理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进行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也就是有三个途径来提高普及水平,一个是普通学校加大随班就读的力度,二是特殊教育学校发挥骨干作用,三是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

  第二,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一是学前、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要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规模。二是学前、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要整合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设置特殊的幼儿园、特殊的高中、特殊的高等教育学院。三是招生机构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高考等考试提供合理便利和帮助。四是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拓宽完成残疾人终身学习的通道。

  第三,健全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机制。一是在落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6000元的基础上,根据学校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比例,适当增加年度预算。6000元是个底线要求,然后根据招收重度、多重残疾学生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倾斜,增加预算。二是根据残疾学生的类别多、程度重、教育成本高等特点,在制定学前、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生均财政拨款标准时,重点向特殊教育倾斜。三是要加大残疾资助力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高中阶段的免费教育。

  第四,健全特殊教育专业支撑体系。也就是提高特殊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一是区县要组建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做好残疾学生入学评估和教育安置。哪些学生适合随班就读,哪些学生适合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哪些在家里学习,送教上门,经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定、认定。二是要建立多部门合作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三是在区县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区域内提供特殊教育指导和支持服务。四是各级教研机构配备特殊教育教研员。五是鼓励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为特殊教育提供专业服务。六是加强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庭在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和康复中的作用。

  第五,加强专业化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是鼓励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普遍开设特教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相关内容,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普及特殊教育专业知识。二是落实并完善特殊教育津贴等工资倾斜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适当倾斜,提高特教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三是省一级承担特教学校教师培训,县一级承担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和送教上门教师的培训,提升特教教师培训组织者的层级。

  第六,大力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一是扎实做好新课标教材的全员培训,提高一线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也就是说把新课标新教材的落地工作做好,把教师培训抓好。二是加强课程资源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三是推进差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积极探索适应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整合教育、卫生、残联等各方面的力量,继续推进医教结合实验。五是抓好符合残疾特点的教育质量监测和考试评价工作,确保科学规范有效。

  同时,为了确保《二期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落到实处,《二期计划》还就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指导检查力度,督促各地落实好《二期计划》,让残疾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就向大家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玉刚司长非常全面也非常清楚的介绍。我注意到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刚才吕司长介绍,通过《二期计划》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入学率要达到95%以上。坦率地讲,在世界范围内,这个指标都是非常高的。而且这个计划也提出了6条很实的举措。我们也相信,在未来的三年,各级部门和有关学校、各有关方面将会下更大的功夫,来确保各项举措能够落到实处,如期实现二期目标。

  残联是出台《二期计划》的部门之一,也是非常关键的部门,下面请李东梅主任介绍残联系统贯彻落实《二期计划》的主要思路和举措。

  李东梅:

  各位新闻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抱歉,我因为感冒,嗓子哑了,所以声音有点对不起大家。大家知道,残疾人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好教育部落实第二期提升计划是各级残联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下面就介绍一下,在下一步落实提升计划的过程中,残联的一些思路和想法。

  经国务院同意,《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正式印发,这是继2017年5月1日施行新修订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后,党中央、国务院送给广大残疾人的又一份厚礼,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办好特殊教育”的具体举措,也是打赢残疾人教育脱贫攻坚战的具体举措。

  缺少教育、文化水平低,是残疾人致贫的重要原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二期计划》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总体要求,针对残疾人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对到2020年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明确了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贯彻落实好二期计划,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作为残疾人代表组织,各级残联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以主人翁的姿态,配合党委政府,聚合社会力量,切实维护广大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重点将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做好适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调查统计工作,助推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我们将依托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动态更新信息数据,做好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调查登记、统计录入、建档造册等工作;要以区县为单位,与教育部门核准数据,摸清需求;要协助做好残疾学生家访和入学动员工作,推动“一人一案”落实。

  第二,配合教育部门做好统筹规划,提供就业服务,让学生接受适宜的职业教育。我们将积极配合教育部门根据当地残疾学生数量和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布局残疾人职业教育机构的建立,优先采取融合教育方式。要主动作为,提前与特殊教育学校对接,开展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要加大力度办好残联系统所属残疾人中高等职业院校,要落实《“十三五”残疾人青壮年文盲扫盲行动方案》,结合精准扶贫,突出重点,统筹安排,抓出实效。

  第三,要继续做好残疾考生高考录取工作,扩大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们将及时了解国家新的关于高考的一些政策,认真履行职责,抓住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录取等关键环节,加强与教育部门和考试招生工作部门的协作,切实维护残疾学生的权益。

  第四,做好扶残助学工作,不让残疾学生因贫失学。要密切配合教育等有关部门,落实已有惠及残疾学生的助学政策,同时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残疾学生的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

  第五,要做好国家通用盲文和通用手语的推广工作,维护残疾人的语言文字权利。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政策,按照《国家手语和盲文规范化行动计划》的要求,在教育和语言文字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好实施方案,加强经费投入,确保《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这里,我最后非常希望拜托新闻媒体朋友们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也感谢大家多年来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注,因为残疾人教育太需要全社会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既要向社会宣传党的政策,同时也要做好优秀残疾学生的宣传工作,能够让更多的家长认识到残疾学生也是有人生的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潜力的,能够积极地配合,让更多的残疾孩子接受教育。谢谢大家。

  续梅:

  感谢李东梅主任。落实好《二期计划》,关键还是要靠各级政府的努力,下面请省级教育部门的代表王海波厅长来介绍陕西省推进特殊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

  王海波: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作为地方教育厅的代表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向记者朋友介绍一下陕西省特殊教育的基本情况。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认真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顶层设计。陕西省坚持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年度考核目标和教育督导内容,建立了由政府领导负总责,教育、发改、民政、财政、人社、卫生和残联等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之上,我们认真制定了《陕西省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出台了实实在在的重大举措,同时研究出台相关配套文件,确保《计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保障能力。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省份,陕西省在近几年经济下行压力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持续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2015年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由1100元提高到6000元,提前一年达到国家标准。其中,神木市将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提高到10000元。“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4.6亿元用于改善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新建和改扩建特殊教育学校56所,基本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独立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为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育质量。从2015年1月起,陕西政府决定将从事特殊教育的教职工特教津贴提高到其基本工资的50%,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特殊教育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坚持把特教教师培训纳入国培、省培和市级教师培训计划,在职称评审、学科带头人培养等方面向特教教师倾斜,提高了特殊教育质量。

  下一步,陕西省将认真贯彻《残疾人教育条例》和《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一步提升全省特殊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残疾儿童少年家长对特殊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为特殊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健全特殊教育经费投入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全省特教学校标准化建设;逐一核实未入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数据,落实“一人一案”,确保到2020年全省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5%以上,加快发展非义务教育段特殊教育,构建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贯通的特殊教育体系。

  三是落实国家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教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出台特教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抓好特教教师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时的全员培训,加强特教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努力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为增进残疾人福祉、促进残疾人小康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续梅:

  谢谢王厅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和落实是直接面对特殊教育孩子们的,他们的工作特别辛苦,也特别值得我们尊敬。下面请特教学校的代表芦燕云校长来介绍北京市西城区培智中心学校开展特殊教育的有关情况。

  芦燕云:

  很荣幸代表特教校长发言。我来自北京西城培智,这是一所全国最早的培智学校。如今,一校三址、四个学段,十五年一贯。不仅有200多名接受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的智障学生,还有140余名幼儿,接受学前融合教育。

  《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颁布,为特教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北京推出了《融合教育行动计划》,连续3年,市、区教委投入1300多万支持我们改善办学条件;特教生均经费也从原来的6000提高到1万2,是普通学校的6倍。评优、评先不但向特教倾斜,职称评定还有了单独的序列。

  政策的保障,政府的支持,令我们特教人信心百倍,更感到了肩上的责任重大。

  学前融合是新的尝试。我们本着“融合 共享 成长”的办园理念,让残健幼儿手相牵,心相连,在共同的活动中,在开心的玩耍中,在彼此的关照中,孩子们学会了关爱与牵挂、谅解与宽容、责任与担当。每日一次有针对的个训,更是大大改善了残疾幼儿的健康状况。早期干预让我们实现了当初最美好的愿望:今年大班毕业生中的4个残疾幼儿经过三年的融合教育,全部被普小录取,成为了普通学校的小学生!孩子的变化鼓舞了我们,从去年开始,我们采用小时制、亲子同训的方式,义务为学龄前残疾幼儿进行康复训练,每周半日,安排他们与园内幼儿共同活动,老师们为自己勇敢担当而自豪:因为,今天的辛勤付出换来了孩子幸福的未来,改善了他们的人生!

  在北京市,特教学生都拥有了普特双学籍,残疾学生可以定期走进普校,有计划地上课学习、参加活动,融入主流。双学籍圆了特教孩子的普教梦。

  十余年对培智学校综合课程的研究,获得了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加深了对“为什么办特殊教育”、“办什么样的特殊教育”、“怎么办特殊教育”三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练就了一专多能的本领,有的已经成为了特教的骨干、专家,参加了国家课标的编写、课程的编写工作。

  未来,15年四段教育更需要“多学段全能”的复合型教师;向辖区内学校辐射,提供专业支持的“多领域复合型教师”更是供不应求;我们正向着“特教+普教+……”的方向转型,向综合素养、专业定向、持续发展迈进。

  今天,《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又颁布了,这是我们特教界的喜事、幸事,也是向全国基层特殊学校发出的动员令!让我们共同努力,按照二期计划的部署,脚踏实地认真做事,用实际行动完成特殊教育的第二次腾飞。相信明天会更加美好!

  续梅:

  谢谢芦校长。四位嘉宾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看看记者朋友们有没有问题。

  新华网记者:

  国家出台残疾人参加普通高考的合理便利政策,请问今年残疾学生参加合理便利的情况怎么样?

  李天顺:

  有一个统计数据,今年为5632名考生提供了合理便利。

  《光明日报》记者:

  刚才我们提到未入学的适龄残疾儿童中,大多数是有极重度残疾儿童,下一步要提高残疾儿童入学率,就要特别关注这一特殊群体,我们在人财物预算方面有哪些支持措施?

  李天顺:

  跟大家讲一个例子,有一次我们到基层去调研,就是想跟基层的同志一块儿研究一下,看这个特别重的孩子怎么办。我们在一个居民小区里,上到了六层,到他们家坐定,那个孩子12岁,家长介绍,这个孩子,今天你们来了,我们还给他穿个衣服什么的,这个孩子在家从来都是光着屁股的,也不出门,就在家里。你跟他试图做一点交流,他根本就没有办法交流。当时我们跟县分管教育的县长,还有分管残联工作的,分管卫计委的几个部门的同志一块儿来讨论,说这样一个孩子,我们怎么样在教育方面给他提供帮助?后来大家比较一致的意见,就是要整合像教育部门的力量、残联部门康复的力量,还有医疗卫生的力量,合起来,以送教上门的形式,根据这个孩子,给他做一个计划。比如第一步,给这个孩子通过送教上门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比如他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比如他与人怎么交往方面的培训。同时,通过送教上门,还有一点,就是教给家长,平时家长跟孩子交流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做点什么事。在现场我们感觉到,老师的送教上门可能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家长跟孩子的交流却是广泛的,而且作用会更加具体。

  所以最后我们在统一制定政策,在研究的时候,就有个很深的体会,对这样一些特别重的,没有办法到学校去的孩子,送教上门是个好的形式,但是得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得有人,目前国内的试点经验,这些人一部分来自特教学校,这部分人专业性比较强,而且针对性也比较好。尤其是在人口相对比较集中的,比如我们到嘉兴调研的时候,他们把特教学校的老师,用一辆中巴车,早上上班的时候拉着,然后送教上门在家里面。到时间了一拉就回来了,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这种方式还是比较好的。

  但是还有一些地方,住的非常分散,我们有个局长告诉我,说这个去山区的时候,每二十平方公里到三十平方公里的地方有一个残疾孩子,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就更多寄希望于当地就近的一些普通学校的老师,这就要对老师进行专门的培训了,设计专门的课程,慢慢地去做,这是关于人的问题,就是第一得有人。这个人,除了教育部门,有普通学校的老师、特教学校的老师之外,其实残联部门在基层还有一支力量,我们基层的医疗卫生也还有一支力量,通过当地政府把这些力量集中起来。

  第二,还得有钱。没钱是做不了事的。在保证这部分基本支持的财政政策上定了一条,这些孩子按照特教学校的孩子来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就刚才我们说的一个人一年6000块钱,这个钱在这项工作当中是有的。我们就这么算,如果一个老师能够负责三个孩子送教上门,一个孩子一个月至少有600块钱,三个孩子就有1800块钱,这1800块钱就用于解决送教日常过程当中的开销。

  除此之外,还有个专业化的问题,就是要不断地提高教师对送教上门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我们在调研过程当中也发现,大家刚开始做这个工作,很习惯的把送教上门当作一种送温暖。送温暖是怎么回事,天冷了送点什么,天热了送点什么,送教上门不是这么回事,它作为一种教育的安置形式,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是专业化的程度。这次我们专门要求,要在区县一级对我们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的要做专门的培训。我们希望在今后几年能够做一轮这样的培训,普遍提高他的水平,同时通过一些专门的设计,不断地提升送教上门的水平。我们觉得,这项工作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在走向规范化,不断地提高质量和水平。谢谢。

  《中国青年报》记者:

  《二期计划》中提到要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但是在部分地区,这种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质量不是很高,就想问《二期计划》对随班就读有哪些支持性的措施?

  吕玉刚:

  随班就读重点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推进融合教育,二是提高普及水平,当然也要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水平。大家知道,融合教育是国际特殊教育发展的一个的趋势,随班就读也是基于我们中国的国情,经过多年的实践,走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教育之路,也是提高普及水平、质量水平的重要途径。到2016年,我们进行统计,随班就读的学生达到了27万人以上,占比达到了55%以上,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通过随班就读解决特殊教育问题的,也成为了残疾学生就读的主体形式。

  《二期计划》也针对这位记者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好、很关键,对随班就读问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举措,一个是投入上要解决问题,二是资源上要保证条件,三是师资上要提高水平。在投入上,首先要解决对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孩子的学生的公用经费,要落实国家生均6000元的标准,这是解决生均公用的投入问题。在资源建设上,要强化专业服务、专业支撑、专业能力建设,对招收五名以上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这类学校,要建立专门的特教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障特殊教育专业服务。在区县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发挥好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对区县内的实行随班就读的学校进行巡回指导,提高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水平。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要配,二是要训,三是要奖。配,就是要对我们普通学校接收残疾孩子搞融合教育的这一类,随班就读的,要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资源教师,也就是在普通学校配备特殊教育教师。训,由县一级为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的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指导,提高随班就读教师的专业水平。奖,对普通学校承担随班就读的教师,因为教一个残疾孩子和教一个普通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样的,付出的心血和劳动是不一样的,对这类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激励和扶持,所以在绩效工资的分配上、荣誉称号的奖励上等等方面给予相应的倾斜,使更多的老师愿意花更多的心思为残疾孩子教育服务,提供专业化的随班就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想,重点把这些方面解决了,进一步提高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水平。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随着特殊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普及,可能越来越多的孩子想要接受高中阶段的教育,怎么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我还注意到,提到青壮年残疾人士的文盲扫盲工作,我想知道通过哪些措施来进行这些工作?

  吕玉刚:

  这个问题也提得很好。非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问题,是今后一个时期健全特殊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也是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那么怎么解决好这个问题?在义务教育阶段,三类残疾孩子入学率已经达到90%,未来几年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基本普及的基础上,怎么进一步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也要使这些残疾孩子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提供应有的支持和服务。

  解决好这个问题,重点有四个举措:第一,增加入学机会。我们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随班就读、举办特教班等多种方式,扩大招收残疾学员的规模。第二,扩大特殊教育资源,要求每个省要集中力量至少办好一所面向本地区招生的盲人高中、聋人高中和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这三类学校每个省至少办一所。特教高中资源不足的地市,在特殊教育学校要办高中部,以扩大学习资源,也有助于增加残疾孩子入学的机会。第三,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支持校企合作,进一步扩大职业教育资源,使完成义务教育,并且他自己有意愿继续接受更高阶段学习的孩子,争取能够使他们享受适宜的中等职业教育,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增强自立能力、自我生活的能力,或者说某种程度上也增强他们的创业能力。第四,招生考试机构为残疾学生参加中考升学考试提供更多便利,刚才也有记者问到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以更大的爱心、更多的努力、更多的付出,尽最大的可能,帮助残疾学生实现升学的愿望,使他们享受更高学段的学习机会。

  李东梅: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残疾青壮年扫盲这项工作。2014年,国务院残工委开始做了一项全国残疾人的服务状况和服务需求的专项调查,通过那个专项调查发现,在全国还有一部分残疾文盲,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把这个工作给做起来。

  这项工作是从“十二五”开始做了一个试点,说实在的,残疾人扫盲跟健全人的扫盲比较起来非常复杂,因为我们有七类残疾人,作为健全人来讲,国家有扫盲工作条例,有扫盲的标准,农村认1500个字,会基本的加减乘除,城市是认识2000个常用字。对于残疾人来讲,肢体残疾人可以用这种标准,盲人用的是盲文,你怎么让他认识汉字?聋人是认字,但是他跟你交流的是用手语。还有智力残疾人,你怎么让他认字和加减乘除?这个事非常复杂。

  “十二五”期间,我们选择了全国五个县市,有北京的房山、山西的临沂和吉县、福建同安和南靖做了试点,通过试点我们觉得残疾人扫盲还是可以做下去的,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出了一套程序,首先是要做好摸底的工作,摸底完之后,就要对这些扫盲对象进行一个分类,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来确定扫盲对象。在扫盲的方式上,谁来做这个扫盲,各地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比如说北京,由房山区的成人教育学院来做,在南靖和同安完全由特教学校来承担这项工作,在山西是残联依托当地的职业院校、退休教师,甚至大学生村官,来开展这项扫盲的工作。

  另外,从扫盲的经费上来讲,我们通过摸索,考虑残疾人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十三五”期间按照一个残疾人扫盲1000块钱的标准。同时,残疾人怎么样脱盲,也不能完全等同于健全人的扫盲,所以我们在试点的基础上,现在编了一本残疾人扫盲的指南,这里头对各类残疾人扫盲提了一个建议性的标准,也是希望各省在过程当中不断地完善。

  我们希望不断总结各地的经验,争取在“十三五”期间让更多的残疾人能够有文化知识,同时给他技能的培训,以改善他的生活状况,实现小康。

  续梅:

  特殊教育需要特教特办,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也希望记者朋友们能够加大报道力度,报道我们好的政策,各地一些好的做法,包括特殊教育的校长和老师感动的事迹,我们共同为特殊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谢沂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