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为学生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2017-09-05 来源:教育部收藏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窦桂梅

  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学校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晰了方向,对学校德育工作常态化进行了切合实际的指导。结合清华附小的工作实践,谈谈我对《指南》的理解和认识。

  一、成志教育,成为学生一生成长的行动指南

  清华附小在从成志学校到成志教育的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德育为先,把学生价值观塑造放在首要位置。始终不忘老校长周诣春提出的“完整人格之教育”,坚持“立人为本、成志于学”的校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总结一百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清华附小提出“成志教育,照耀一生”。“志”的内涵为“理想与抱负”“实践与行动”“意志与品质”。“成志”首先要“承志”,即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次要“立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从小学会立志”的嘱托,把人生最重要的志向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成为人生的脊梁;再次要“弘志”,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自己成为未来的榜样,引领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学校将“成志教育”具化为“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校本表达,

  希望通过“成志教育”,让学生拥有“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愿,进而使其成为学生一生成长的行动指南。

  细读《指南》可以发现,“成志教育”与《指南》无论是在整体构建层面,还是在具体实践层面,都具有高度一致性。如,在德育内容方面,清华附小的“成志教育”就契合了《指南》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即“深刻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对党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

  二、发挥课程育人作用,细化实施德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指南》指出:“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情感培育和行为习惯养成,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在德育内容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

  基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成志教育”所制定的学生五大核心素养,清华附小构建了“1+X课程”体系。“1”指基于儿童实际,对国家课程进行教育性加工所形成的必修课程,以学科课程为主,着力打好儿童全面发展的共同基础;“X”指学校自主开发的特色课程,以综合实践为主,满足儿童选择性学习的个性需求;“+”指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以“1”为基础,创生“X”,以“X”为创新空间,促进“1”的综合运用。从目标角度看,二者虽有所侧重,但从各自的功能出发,都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服务,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从管理角度看,依据二者的独特性,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课程制度创新。在“1+X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其分解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的衔接课程,即低年段(1-2年级)启程课程,达到基础牢;中年段(3-4年级)知行课程,实现腰杆硬;高年段(5-6年级)修远课程,追求起点高。

  清华附小通过创新课程体系,不断地将德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落细、落活。

  首先,在明确价值取向基础上细化培养目标。

  学校提出培养学生的三个关键价值取向,即“健康、阳光、乐学”,并将其具体化为“10+”培养目标:即育人总目标是:一流好人格、一身好体魄、一生好习惯、一个好兴趣、一种好思维;学科素养目标是:一手好汉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一项好才艺、一门好外语。从德育的角度,六大主题养成目标是:言行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自律自强、勇于担当、尊重感恩……学校把人格塑造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凸显立德树人,落实德育为先的教育根本任务。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细化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构建课程操作系统。编制出版《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指南》《小学数学质量目标指南》《小学英语质量目标指南》,将国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融入其中。2014年9月,清华附小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作为国内课程改革的学校代表,我出席在联合国总部的校长论坛以及中芬校长论坛,讲述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清华附小的课程故事,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其次,突出特色、抓住重点,增强德育的根基和实效性。

  在整体课程构建的基础上,清华附小重点抓好经典阅读、体育健康、创新实践等,通过做出亮点、做出特色,带动整体课程质量的提高,强化课程育人,提高德育实效性。

  抓好经典阅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清华附小在1-6年级开设了经典阅读必修课程,并研发1-6年级必读书和选读书书单。经典阅读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等学科,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系列化。学校在每月4月份举办“长满书的大树”经典读书月主题活动,通过对国学经典、现当代儿童学作品的阅读,让儿童亲近母语,让丰厚的中华文化滋养儿童的精神发育。学校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举办两届国际儿童阅读论坛,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

  《指南》中提出“推进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建设,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提倡小学生每天课外阅读至少半小时。”我可以自信地说,清华附小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远远超过了半个小时。

  抓好体育健康,体格、人格、价值教育并重。清华附小将体育作为核心课程,提出“身体是教育,足球是教材”“每天体育三个一,健康工作五十年”。学校将校园足球作为特色,班班有球队,人人会踢球,男女齐上阵。清华附小是全国校园足球示范学校,每年都要举办“马约翰杯校园足球班级联赛”,凝聚团队意识,锻炼拼搏精神。2015年1月,清华附小足球队受邀到阿根廷进行足球交流;2015年9月,又受邀赴英国进行交流。小小足球不仅成为清华少年健康体格的重要载体,也为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价值观教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抓好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清华附小开设了实践创新课程,增加了种植、养殖以及头脑创新思维(DI)、创新发明等多样化的实践与实验活动。2014年,学校派学生赴美国田纳西州参加国际DI大赛,让学生感受到国际创新的大环境,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国家荣誉感。

  再次,用儿童乐于接受的语言和形式开展德育。

  清华附小从小学阶段儿童身心特点出发,采取儿童乐于接受的多种形式进行德育。

  细化德育内容。按照六大养成教育主题,师生共同创编《三字口诀歌》,学生人人会背、会唱。

  规范、强化仪式教育。《指南》中指出“仪式教育活动要体现庄严神圣,发挥思想政治引领和道德价值引领作用,创新方式方法,与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展示相结合。”清华附小坚持“4+1”升旗模式,即每周一进行集会,周二至周五采取非集中式的升旗仪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和要求具化为对国旗的热爱、对国家的认同。每周升旗仪式上,学生进行宣誓;开学典礼上,教师进行宣誓;一年级学生入队仪式上,高年级学生向一年级学生讲述队史、红色革命故事,在传承中相互影响,共同进行价值观教育。

  以艺术化的形式进行历史教育。以迎接建校百年为契机,师生校友自编自演原创校史剧《丁香花开》,以艺术的形式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带动600多名师生、校友参加演出。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市、全国及20多个国家的专家校长进行了3场公演,将价值观教育辐射到全社会。在每年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历史节点,学校以校史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文化教育。

  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百天好习惯”养成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全校开展“光盘行动”;开展家庭志愿微公益实践活动,在社区敬老爱老,赴贫困地区捐书互动,赴太阳村进行义演交流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学生走进“南昌”寻访第一面军旗;走进古都“西安”,探寻“一带一路”的起源。同时,学校不断将德育效果外显化,师生将“微笑、感谢、赞美”作为三张名片,所到之处,传递友善的力量。

  三、全员育人、全员参与,全校形成了重视德育的良好氛围

  管理是基于价值追求的行为。《指南》指出:“学校要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

  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党员的理论学习、信仰与旗帜作用。我作为学校党总支书记给全体党员讲党课,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学校的德育工作方向。教职工代表深入革命老区开展扶贫公益支教活动,通过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推动学校的德育发展。

  带动家长共同参与。清华附小2014年至2017年连续四年开展评选“十大成志好家风榜样”活动,借助微信等载体传播好家风故事,通过学生、教师和家长,在全社会营造重视家教的良好氛围。正如《指南》所要求的:“要积极争取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引导家长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隐性德育的熏陶。校园里的“七大建筑,十二大景观”,包括清华大学第一批共产党员施滉以及马约翰、朱自清、顾蔚云等名师的雕像,使师生耳濡目染,发挥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

  百年来,清华附小发挥“价值观引领、课程引领、公益服务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清华附小将以《指南》发布为契机,继续努力办根植于民族灵魂的卓越小学,为探索世界基础教育的中国方案而努力!

(责任编辑:王唯)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