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介绍《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有关情况

文字实录

2018-01-16 来源:教育部收藏

续梅: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这是我们2018年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今天要向大家发布的是刚刚修订完成的、并将在今年秋季开始执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大家知道,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一个关键的时期,高中课程是实现高中阶段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也体现着国家意志。这次推出的方案和标准,是在当前落实立德树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修订的新方案和新标准,也体现了国家对普通高中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我们用句通俗的话来表述,这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生学、考试与评价的直接依据。所以,内容听起来非常专业,但是意义非常重要。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嘉宾也是重量级的,有我们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助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我们教育部的原副部长王湛主任,还有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田慧生秘书长,还有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局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书记。下面我们就按照议程,首先请郑富芝助理来介绍这次新方案、新标准的修订情况。

2018-01-16 10:00

郑富芝: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国家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从2013年启动,到现在已经整整四年多。这四年来,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完善,近日已经正式颁布实施。下面我就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作简要介绍,关于修订以后的变化、修订以后的结果,王湛主任他们几位要向大家作详细介绍,我主要就工作情况作一个介绍,介绍四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修订背景。我们为什么要启动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主要是三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落实中央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这些要求必须要全面落实到国家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当中。

2018-01-16 10:02

郑富芝:

  二是解决存在的问题。2003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实验稿。这个方案和标准指导了十多年来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实践,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我们这套方案和标准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因此,需要对方案和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

  三是要做好与高考综合改革的衔接。大家都很熟悉,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对高中课程和高考改革进行统筹谋划,做好衔接。

  这次修订的背景主要是这样三个方面的考虑。

2018-01-16 10:03

郑富芝:

  第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次修订的原则。在整个修订过程当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把好政治方向。方案和标准的修订一定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基本立场,要充分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学生基本道德素养的培育,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018-01-16 10:04

郑富芝:

  二是坚持科学论证、确保严谨规范。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充分反映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和测试论证,广泛听取不同领域、不同专家的意见,做到务实求真、严谨认真,确保课程内容科学,表述规范。

2018-01-16 10:05

郑富芝:

  三是坚持反映时代要求,体现最新成果。要反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话语体系。

2018-01-16 10:06

郑富芝:

  四是要坚持继承发展,注重改革创新。要对十多年来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继承已有经验和成功的做法,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这次是修订,不是推倒重新制定方案和标准,因此一定要确保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同时要坚持问题导向,发现并切实面对改革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正视困难和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修订。在继承中前行,在改革中完善,使课程体系充满活力,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国际视野的中国高中课程体系。

2018-01-16 10:07

郑富芝:

  第三,修订过程。在修订过程当中主要是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深入调研。党的十八大之后,教育部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包括国际比较的研究,特别是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研制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课程修订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这个研究先后形成了20余份专题报告,因为每一个学科都要有个调查研究报告,有个国际比较的研究报告,这20余份报告总字数加在一起500多万字。

2018-01-16 10:08

郑富芝:

  二是精心组织修订。我们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修订组,王湛同志就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委托专委会专门成立了修订组,遴选了260多位各个方面的专家参加修订,确保了权威性和广泛的代表性。这个委员会具体承担了修订工作。在修订之前,我们加强了统筹谋划,在过程当中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先后召开了16次全体会议,集中研讨修订。同时,修订初稿出来之后,在全国选择了19个省市,大约4万名学生,对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实际测试,看看这套标准修订之后,符合不符合学校的实际,能不能落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测试。

2018-01-16 10:09

郑富芝: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修订稿形成之后,我们向全国各省(区、市)和中央、国务院16个部门,还有课程教材的专家,广泛征求意见。国家教材委是2017年7月初成立的,月底我们就将高中课程方案和标准修订稿送给国家教材委的委员进行审读。根据各个方面的意见,我们进行了修改完善。

2018-01-16 10:10

郑富芝:

  四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之后,教育部及时召开了修订组会议,集中专家对十九大精神进行学习,特别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地融入到课程之中,按照十九大精神,对课程方案和标准进行了系统修改和完善,做了对表工作。

2018-01-16 10:11

郑富芝:

  最后一方面,介绍一下下一步贯彻实施的有关安排。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修订完之后,只是第一步,修订之后,下一步关键是实施、落实。各地和学校在贯彻实施当中,重点是把准两个方向,统筹两项改革,抓好一个关键。

2018-01-16 10:12

郑富芝:

  首先是要把好两个方向。一要把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刚才也讲了,课程的修订和实施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注重培养青年一代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做到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人生底色。因为方案和标准是规定了要怎么样,实施是解决如何能够落实、如何能够做到,因此这个实施的环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是落实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二要把握好反映新时代要求的改革方向。在改革方向当中,一定要高度关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着力发展素质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明确要求。

2018-01-16 10:13

郑富芝:

  二是统筹两项改革。一项改革是高中课程改革,另外一项是高考综合改革,一定要协调好这两个改革的关系。一方面要发挥好高中课程在人才培养和选拔当中的统领作用,特别是要强化考试内容与课程的关联性,保证教、考、评高度的一致性。另外一方面要有效发挥高考综合改革对高中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作用,把指挥棒用好,通过这个指挥棒促使高中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2018-01-16 10:14

郑富芝:

  三是抓好一个关键。大家都知道,课程实施涉及方方面面,有师资问题、经费投入问题,还有教学设施设备的问题。但是在众多的因素当中,最关键的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因此要根据高中课程实施的需要,配齐配足专任教师,满足选课走班教学,指导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师资需求。要加强教师、校长的全员培训和研修,使教师和校长切实理解、准确把握修订之后的课程新的要求,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我想说一句,立德树人需要深化课程改革,更需要我们大胆地探索与创新,希望社会各界和今天在座的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大力支持课程改革,为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谢谢大家。

2018-01-16 10:15

续梅:

  谢谢富芝助理,下面我们就请王湛主任来介绍课程修订的主要的变化。

2018-01-16 10:18

王湛:

  各位朋友、各位同志上午好,刚才郑富芝同志给各位介绍了这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的全面。这次普通高中课程修订重点是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现行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2003年颁布并开始在全国陆续开始实施的。这次修订,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修订中究竟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次专家工作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组织专家进行这两个重要文件的修订,我把修订的变化简要跟各位作个介绍。

2018-01-16 10:19

王湛: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主要有三个方面看。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可能各位都记得,在2012年前后,在我们的媒体上展开过关于我国普通高中究竟功能定位是什么的讨论。随着我们国家高中普及水平的提升,确实普通高中有大多数学生要升入高等学校。就有一种看法,认为普通高中是大学升学的预备教育,这种看法对不对?这次修订之前,我们组织专家,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进行综合比较来研究,来确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首先它的功能定位是什么。

2018-01-16 10:20

王湛:

  这里就强调了,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应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的能力。它不只是为升大学的学生来做升学的准备,它首先是为提高国民素质来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包括升大学,包括高中毕业以后直接就业做准备,为他的终身发展做准备。

2018-01-16 10:21

王湛:

  第二是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适应我们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需要。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

2018-01-16 10:22

王湛:

  三是进一步明确各类课程的功能定位,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选修选考;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考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

2018-01-16 10:23

王湛:

  四是合理确定各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因为我们进入一个高中基本普及阶段了,跟过去高中教育是精英教育不一样,学生有多样化的需求,也有不同的基础。因此这次高中课程方案中考虑,既要强化共同基础,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选择需求、多样化发展需求,这是课程方案修订的重要原则。

2018-01-16 10:24

王湛:

  第三是强化了课程有效实施的制度建设。刚才郑富芝同志讲了,课程方案是个蓝图,印发之后需要实施。进一步明确课程实施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要求,从课程规划、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管理以及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国家、省、学校分别提出了要求。增设“条件保障”部分,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设施和经费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增设“管理与监督”部分,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责任。同志们如果查看一下2003年那个试验版的课程方案,里面就缺少这两部分,虽然也提了一些要求,但是这次单独列出来,一个是条件保障部分,一个是管理与监督部分,这样使实施要求更加明确,也更能够得到落实。这是关于课程方案的变化。

2018-01-16 10:25

王湛:

  关于课程标准,我们从四个方面来看它的变化。一是凝聚了学科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教学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等方面独特的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

2018-01-16 10:26

王湛:

  比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感情。学生总体有一个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我们每门学科对培育学生的这些核心素养,他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做什么贡献呢?这就是每一个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它的育人功能、它的育人贡献,这是这次课程标准修订中重要的一个变化。刚才给各位介绍的历史的核心素养,刚才韩震书记还给大家介绍思想政治课凝练的学科核心素养是什么。

2018-01-16 10:27

王湛:

  二是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个性化的发展。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体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学必修课程提出4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有个概念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围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又提出了4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018-01-16 10:28

王湛:

  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研究学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2018-01-16 10:29

王湛:

  第三方面的变化是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各学科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明确了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学业质量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明确了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学业质量标准把学业质量划分为不同水平,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更加关注育人目标的有效落实,同时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也为阶段性评价、学习水平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教、学、考有机衔接,形成了育人的合力。

2018-01-16 10:30

王湛:

  第四个变化是增强了指导性。每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等部分组成,并依据学业质量要求个细化了评价目标,大部分学科还增加了教学和评价案例,强化了对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的具体指导,帮助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的要义,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2018-01-16 10:31

王湛:

  这是给各位介绍的关于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变化,总的变化方向是朝着使我们高中课程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我们高中的教育更好地回归教育的本质功能——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使我们的高中课程更好地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当然这个变化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努力使这次修订能够在这些方面有更好的体现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更好地体现教育的规律。高中课程改革要永远在路上,这些变化需要我们不断的追求、不断的探索,尤其需要一线的广大教师在实践中间来落实这些理念,把这些理念落到实处,来实现这些变化。

2018-01-16 10:32

王湛:

  这次修订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接受检验,不断完善。可以预期,广大教育工作者,将在过去十余年高中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在丰富而生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共创中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强教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2018-01-16 10:33

续梅:

  感谢王部长,下面请田慧生主任介绍课程方案和标准审议审查的有关情况。

2018-01-16 10:34

田慧生:

  新闻媒体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下面我就普通高中课程审议的相关情况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2018-01-16 10:35

田慧生:

  课程审议是课程修订工作的重要环节,为确保普通高中课程修订的质量和水平,提升课程的育人价值,修订后的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先后经过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教育部党组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严格审议,现将审议情况作如下报告。

  第一、关于审议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严把政治思想关。加强对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的审查,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自信”等方面的根本内容和要求,注重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确保意识形态安全。

2018-01-16 10:36

田慧生:

  二是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全面检视课程修订所体现的改革方向,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强化共同基础,又关注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设计,使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三是坚持以审议促修订。加强对课程修订过程的指导,在重要的工作环节和时间节点,对阶段性成果开展审议,及时反馈,强化审议专家和修订专家的交流研讨,共同提升修订质量。

  我们也说,课程审议的过程既是一个把关的过程,也是一个再研究、再完善、再提高的过程。

2018-01-16 10:37

田慧生:

  第二,关于审议过程。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修订工作完成后,专家工作委员会聘请179位专家组成学科审议组和综合审议组,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学科审议组。按照个人审读、集体研讨、与修订组沟通交流、形成审议意见、通过审议结论等程序对普通高中课程进行了学科审议与综合审议,学科审议重点是把关课程标准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综合审议重点把关学科间的横向配合和学段间的纵向衔接。审议组高度肯定了修订工作,所提出的意见建议,比如要重视逻辑教育,开展绿色化学实验等等,对课标修订的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刚才我们讲到的,以审议促修订,这个过程是一个进一步完善我们的课标,提升课标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审议专家也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建议。

2018-01-16 10:38

田慧生:

  二是十九大精神落实情况的专项核查。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根据教育部的工作部署,专家工作委员会专门组织修订组全面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此后,专门组织课程审议组专家,对十九大精神的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核查。

  三是教育部党组审议。在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和专项核查工作的基础上,2017年11月,教育部党组专门召开会议,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审议。

  四是国家教材委员会审议。2017年12月初,国家教材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进行了最后的审查,通过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2018-01-16 10:39

田慧生:

  第三,关于审议结论。综合各方审议意见,大家一致认为,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定位准确,方向明确,体现了鲜明的育人导向,具体反映在:

  一是突出了思想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家安全和法制教育等要求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特别是语文、历史和思想政治学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要求直接写入课标,努力有机融入课程标准各部分,确保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发挥学科育人导向,有利于培育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18-01-16 10:40

田慧生:

  二是增强了整体性。学科内知识间的联系,学科之间的配合和学段之间的衔接得到了加强。学科课程与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关联显著增强,与高考综合改革统筹设计科学合理。比如,数学设置了“预备知识”主题,与义务教育阶段衔接,同时设计了5类选修课程,分别满足学生在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继续深造的需要;通用技术“技术与职业”的课程内容打破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体现了“职教融通”的技术教育理念。

2018-01-16 10:41

田慧生:

  三是体现了创新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本次课程修订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重新梳理了课程结构,精选了内容,提出了学业质量要求,实现了很多突破。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为国际首创,实现了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总体要求与学科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对接。学业质量要求的提出,填补了我国该领域的空白,对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考试评价等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2018-01-16 10:42

田慧生:

  四是强化了可操作性。准确把握普通高中教育定位,充分关注全国各地区差异,有效衔接新高考要求。经广泛征求和吸收意见建议,课程方案和标准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明显提升。比如课程方案中增加的“条件保障”和“管理与监督”,有助于地方和学校明确课程实施的师资、装备、监测和经费等方面的要求。再如课标中新增了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教学与评价案例等,都有利于新课程的理解和落实。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18-01-16 10:43

续梅:

  感谢田主任,下面请韩震书记介绍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有关情况。

2018-01-16 10:44

韩震:

  媒体界的朋友们,刚才王湛部长已经提到,有个重要的变化,就是核心素养的凝练。实际上,核心素养的凝练不仅是个新变化,也是个新创举,而且也是这次课改的一次亮点。如果说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那么中国的教育也应该有新气象。下面我就结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凝练的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2018-01-16 10:45

韩震:

  第一,为什么要凝练学科核心素养。

  长期以来,宏观育人目标是明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是中观的学科育人目标比较笼统,造成了在微观的教学目标中只关注知识学习,容易形成知识学习与学科育人功能的割裂,导致宏观育人目标、中观学科育人目标和微观课堂教学目标有机联系不够。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委托有关高校研究提出了跨学科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把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结合学科的特点,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转化为学科育人目标,即学科核心素养。

2018-01-16 10:46

韩震:

  第二,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思想政治学科是面向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我们修订组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强这一特点,经过深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凝练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学科核心素养。这四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而是在内涵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018-01-16 10:47

韩震:

  在四个学科核心素养当中,应该说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最根本任务,政治认同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的标识。科学精神不仅是指自然科学学习当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在这里它更指的是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

2018-01-16 10:48

韩震:

  思想政治学科培养科学精神,就是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这是达成其他素养的基本条件。而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这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和必然要求。

  最后一个公共参与则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这是其他素养的行为表现。

2018-01-16 10:49

韩震:

  通过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后,我们期望青年一代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第三,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落地。

  为更好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科特点,这次修订突出强调实践环节,理念高位,但是观念要落地。我们突出强调实践环节,引导学生在体验社会生活及自身的思维活动中理解理论的真谛,在践行正确价值观过程当中,逐渐形成行动自觉。主要的做法是以下几个方面:

2018-01-16 10:50

韩震:

  一是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议题研讨、案例分析、实地调研、撰写小论文等,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活动的主题之中。二是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强调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三是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注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多维度观察、多途径探究,进行综合分析,不是简单地进行灌输。四是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将学科内容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

  我对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凝练和落地就作这些介绍,谢谢大家。

2018-01-16 10:51

续梅:

  感谢韩书记。刚才嘉宾们都介绍了新的课程标准,下一步会做好培训的工作,我这儿也简要地补充两句。为了抓好新课程的实施,教育部也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全员培训工作,将通过国家级培训、省级骨干培训、地市级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方式,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180万名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各级教研部门的负责人以及高中的校长和学科教师的培训,今天我们同时在北京举行了规模五百人左右的第一期国家级示范培训班,也是希望通过抓好培训工作,来促进新课程的育人理念能够深入人心,育人的模式改革能够不断深化。

  发布的内容就是这些,下面的时间留给各位记者朋友们。

2018-01-16 10:52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问一下郑局长,在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之后,要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想问一下,这次课程的修订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第二个问题想问一下王主任,您认为修订后的课程内容与过去相比是多了还是少了?内容是简单了还是难了?第三个问题,我想就这两天的热点问题问一下续梅主任,关于现在校园性骚扰案件,虽然对北航涉事老师也给出了相应的调查结果,也取消了长江学者的资格,但是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没有公布调查结果,针对这些问题,下一步教育部会有哪些配套的举措?这两天网上比较热议的关于寒假时长的问题,目前已经有个别学校放假了,这个寒假都超过六十天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九十天,目前教育部对放假是否有天数的要求?各省是否有对这些学校进行了监管?谢谢。

2018-01-16 10:53

郑富芝:

  你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高中的课改和高考综合改革怎么衔接、怎么配套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们这次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这里实际上涉及到两个问题:衔接什么,怎样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衔接。第一,关于衔接什么。201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当中,招生录取新模式的核心大家都知道是“两依据,一参考”,将来高校招生录取新生的时候,要看高考的成绩,还要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要参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情况,就是我们平时讲的“两依据一参考”,这是新高考招生录取模式的核心部分。根据这样一个改革要求,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怎么和它对接、衔接。这里面首先要衔接的是环节,整个教育教学涉及到多个环节,有学、有教、有考、有评,这次我们修订就要把教学或者育人的这几个环节彻底打通,要保持它高度的一致性,环节之间不能割裂,要高度吻合,它涉及到多环节,必须要把这些环节打通,要衔接好。再一个,这几个环节还有个关系问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次修订的时候,国家非常明确,在诸多环节当中,课程标准是龙头,是总纲,是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去编教材、组织教学、实施考试、进行评价。首先要把衔接什么研究清楚。

2018-01-16 10:54

郑富芝:

  第二,我们到底怎么衔接。我们这次主要在三个方面做了强化:第一方面是强化正确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协同育人,实现了高考改革和高中课程改革协同的育人。高考改革也好,课程改革也好,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育人,只不过育人的方式不同。高考改革是通过考什么、怎么考去引导学生的发展,去育人。课程改革,特别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它是通过规定学什么、怎么学,去强化育人目标的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致的,方法和途径不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理念,刚才讲了首先不是具体技术层面的衔接,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要衔接好。什么理念?这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两个教育思想和理念。

2018-01-16 10:55

郑富芝:

  第一是一定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好共同基础,然后发挥特长和优势,把学生的个性潜能发挥出来,这是两个改革都要遵循的理念。第二就是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刚才他们前面几位讲到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首先要培养我们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的理想、人生奋斗的目标,要立志,这是最重要的。然后是他一生当中必备的最重要的品格,做人做事的品格。第三方面的素养是关键能力。现在信息化社会发展变化很快,需要掌握的能力很多,但是最关键的能力必须把它提出来。因此,学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考也要解决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样我们把两个改革共同要遵循的理念衔接好,才能够做到真正综合育人、协同育人。

2018-01-16 10:56

郑富芝:

  第二,通过优化课程的结构,来适应高考选择性的需要。过去是大文大理,现在是在语数外三科共同考的前提下,另外三科是可选的,像上海是6选3,浙江是7选3。这次课程的修订怎么能够确保新高考改革6选3或者7选3是能够做到的,一定要为它创造条件,这里面必须是无缝对接的。怎么对接呢?这次修订高中课程方案的时候,把高中生学习的课程分为三大类,第一叫共同的必修,所有的学生不管考什么、选什么,必须要学的,这叫共同必修。第二叫选择性必修,参加高考的学生这些科目一定要学的,必须要修的,只不过给你一个选择的余地,你在科目上、在多少上、程度上可以选择。

2018-01-16 10:57

郑富芝:

  第三类就是自由选修,它跟考试招生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专门是为学有余力的孩子准备。我们整个高中课程的设计不能完全跟着考试去走,我们是跟着育人去走。为他们准备参加考试,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必须考虑,但是不能完全是,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们经常讲,标准下面要保底但是上面不要封顶,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学得深一点、多一点,这样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6选3做了制度性的安排。

2018-01-16 10:58

郑富芝:

  第三个措施,通过研制学业质量标准,为考试命题提供参照。大家知道,高考也好,学业水平也好,都要命题,命题总得要有依据,总得要有参照。总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但是它要具体化,要细化。怎么能够做到呢?刚才讲了,这是我们修订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重点,就是研制了中国高中学生的学业质量标准。在这个质量标准当中,对学生学习的程度做了一个水平划分,一般三到五级,根据每个学生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最后学习结果的程度,把它划成不同层次。这样划分之后,可以达到两个目的:第一,在教学过程当中,因为有层次了,有水平划分了,老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教学的难易程度,实际上要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这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基础是在什么层次上,我们就按照他这样的程度去培养他,这样就能对得上,针对性强一点,也是实事求是的。另外一个目的,就是给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提供了一个参照,让命题的时候,更好地去把握命题试题的难易程度,试题的水平和层次。

2018-01-16 10:59

郑富芝:

  因为学业质量已经划分出层次了,那么命题的时候,根据考试的不同类型,高考还是学业水平考试,考试的类型层次不一样,那就对应质量水平的层次,把它对接好,实际上要真正做到难易的程度是可控的。这样划分完之后,将来我们的目标就想,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将来都要变成真正的水平考试。就是说,学生一门学科学完之后,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平和层次,跟其他的同学没有关系,关键是学生本人在该学科到底学到什么样的程度了,掌握没掌握?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样教学、人才的选拔,我们心中就有数了。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你提的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问题。

2018-01-16 11:00

王湛:

  刚才这位记者提的问题很内行,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关注一个是容量,一个是难度,同时是从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关注的问题提出的,我觉得提的非常专业。这次我们在进行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修订的时候战战兢兢,十分慎重地对待关于课程的容量和课程的难度,因为这是跟广大学生的学习切实相关的。在课程容量方面,我们保持了稳定性,因为这次修订的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三年,每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一周,11周是假期,刚才问放假有没有规定,其实有规定,高中11周是假期。这个假期包括寒暑假,还有中间节假日等,农村还有农忙假等等。然后每周是35个课时,18个课时形成一个学分,高中三年,学生必须修满的是144个学分,这是最低的学分,才能拿毕业证书。这就是讲课程的量的大小,跟2003年我们保持了稳定性,因为这是长期实践保持了稳定性,尤其我们当前,中小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间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们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减轻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作为一个全党的工作提出来了,所以这次课程容量保持了稳定性。这就是大和小的问题。

2018-01-16 11:02

王湛:

  难和易的问题,我们考虑这个问题时有几个指导思想,我们注意把握的地方跟各位做一个沟通和交流。确定难易的时候,首先要考虑,高中教育要和义务教育阶段衔接的,因此要保持跟义务教育的衔接性。第二个原则,由于我们国家今天高中进入普及阶段,高中阶段教育是面向全体国民,为未来的国民奠定基本素质的一个基础教育。所以,它必须要强化共同基础,要满足今天进入高中学生的绝大部分学生打好自己基础的需求,同时要给学生将来多元化发展提供发展的通道和选择。因此在难易的时候,刚才有三类课程,一类课程是必修,实际上是共同必修,所有的学生要把这类课程修满。第二个叫选择性必修,实际是所有学生都要在这个课程中间都要学习的,但是你是有选择性学习的。还有一个叫选修。这三类课程不完全是纵向的提升,但是主要还是有纵向提升的,它也有横向的拓展,在纵向提升的时候,在共同必修这块,我们的难度是要所有的学生都能经过学习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这次是我们适当地降低了难度,控制了难度。

2018-01-16 11:04

王湛:

  关于选择性必修,所有的学生都要在这里选修一部分课程,有的不参加高考的,选的少一点,有志趣的就多一点,参加高考的学生,基本上这里要全覆盖,这一类课程难度就会要高一点。选修这块有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选择的,还有一类实际上为学生发展心有余力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际上有的学校会开大学先修课程。既要强化共同基础,让所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又要考虑给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这是我们考虑难度的第二点。第三点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到今天必须放到全世界来考察。我们从过去的跟跑走,向并行走,向领跑走转变,中国基础长期有自己的优势,因此我们要放在世界基础教育里进行比较。所以刚才郑富芝同志介绍,我们前期进行大量国际比较,使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水平放在世界范围里不但不落后,还要保持一个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国民有相应的水平。

2018-01-16 11:06

王湛:

  第四点在难易的考虑,这次重要的改革是凝练核心素养,从育人角度考虑,不再是过去单纯考虑知识点。这个阶段考虑几个知识点,各位记者,你们将来可能跟高中老师学生会有更多交流,我希望你们跟踪观察,这是一个学习方式的变革,跟过去某个知识点有多少个知识点、知识点难度在什么地方不一样,更重要的是考虑这个学科为学生未来必备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能够作什么贡献,以核心素养为纲,既考虑到知识自己的内在逻辑体系,更考虑到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要设计一些学生实践活动,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空间。这个难和易,将来有待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变革来进行探索,可能不再执着于过去一般的知识点的深浅。

2018-01-16 11:08

王湛:

  我还想补充说一点,我们国家的教育现状,从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负担,在某个学生阶段的容量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这次把发展素质教育、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理念,但是正像各位知道的,在设计蓝图到实施过程、到实施中间会有一些变化,会受各方面的影响。现在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我们的课程标准,包括高中课程标准和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来看,我们也做过国际比较,我们的负担算是适中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各种因素,今天我不展开讲了,包括家长给孩子加的压力,各种社会课业辅导,这样养孩子的负担加重了。所以这次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实施,尽可能是实施中间使这次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放准的原则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让学生有适当的合理的负担,既能够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国民奠定基础,又能有利于自主发展。

2018-01-16 11:10

续梅:

  其他两个问题我简要作个回应。对于利用师生关系,对学生实施性骚扰的行为,教育部的态度始终是非常坚决的,我们反复强调,对于凡是触犯师德红线、侵害学生的行为,教育部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于近期有举报高校教师存在性骚扰行为的事件,教育部第一时间要求相关学校迅速进行核查,像北航也是迅速做出了查处。对于其他的相关学校,我们也会督促他们尽快核实情况,如果属实的话,进行严肃处理。 另外,教育部目前也在着手于长效机制的建设,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我们希望能够从制度层面入手做一些工作,以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

2018-01-16 11:12

续梅:

  对于第二个问题,关于学校假期的长短,教育部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为我们国家比较大,各地的情况、各校的情况都不一样,会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安排,比如说天气的影响因素,像东北地区,冬天比较寒冷,寒假的时间可能就长一点,但是暑期放假可能就短一点。各高校也根据教学安排,有的有春假、秋假,其他的假期就会做出调整。但是一个总的要求,不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还是高校,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确保完成教育教学的总体任务,在这个前提条件下,各地对于他们所管的学校做出统筹安排,各高校也可做出自己的安排。

2018-01-16 11:14

新京报记者:

  想提问王主任,您刚才提到了课业负担,但是我们发现新修订的课程还是增加了古诗文的背诵科目,从14篇达到了72篇,这样是不是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呢?而且在我们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方面,新修订的课程有什么考虑呢?

2018-01-16 11:16

申继亮: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王部长已经就这次课程修订关于负担问题怎么处理做出了解释,我再做一点补充。刚才这位同志提的是涉及到两个比较大的问题,一个是负担,一个是传统文化教育。关于负担这个事,一直是多少年来社会很关心的,教育部也一直高度重视,我们各个学校一些专家也在努力去破解这个问题。过去我们谈负担,往往从时间长短做判断,比如孩子晚上学习到几点,周末有没有休息。再就是容量,做了多少题。从这些角度来看这个负担,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看待负担问题,还要再从更多的视角来分析,寻找破解负担过重的办法。有个基本的道理,每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你肯定是要干事的,干事就是负担,轻和重怎么判断?我觉得首先看这个事情有没有意义,对个人、对社会有没有价值。如果说你花了很多精力、很多功夫干这个事,对个人的成长、对社会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太多的价值,这就是负担,首先要从意义上来讲。

2018-01-16 11:18

申继亮:

  另外从方式上,到底怎么干,我们现在普遍感受到的负担恐怕就是大量做题,天天刷题。从这个角度看,工作、学习方式也要看,怎么忙,忙得有没有价值。今天我们孩子忙,可能有些忙的方式和成长关联贡献不是那么大,比如我们现在天天做题,对提高他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没有帮助。如果解决这些问题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对于素养的培养没有太大贡献,那也是负担,所以我们减负要减这些负担,不是简单地谈减负就是少学习、不学习,这个定位和看法在今天要转变一下。所以这次高中课程修订以后,可能大家关心会不会增加负担。

2018-01-16 11:20

申继亮:

  我觉得先不要简单说增加和减少的问题,还是要从我们学什么、怎么学,对他核心素养的养成有没有价值、有没有贡献,有价值有贡献,就不能简单认为是负担,这种负担不应该减,应该减少那些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负担。刚才王部长把这个事情从原理上说清楚了,我再补充说几句。

2018-01-16 11:22

申继亮:

  关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也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多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前段时间已经发布的义务教育三科教材也体现了这个特点。在高中阶段课程修订过程当中,我们对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等,都是作为修订重点的要求提出来的,自始自终贯彻下去的。所以这次高中课程修订完以后,我们认为,在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依据是什么呢?有三个方面:第一,传统文化教育不是简单地开一门课。首先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全科渗透,在修订启动大会上就部署了这个任务,14个学科,各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有机地、自然地把传统文化教育内容融入进去。比如数学有什么传统文化?杨辉三角,是不是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因素?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有武术、养生内容。音乐课程,也有我们的一些经典作品。所以说,不是简单的把历史、语文作为重点,其他学科我们要求是全科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渗透。

2018-01-16 11:24

申继亮:

  第二,相对义务教育阶段,比重进一步增加。我们经常说要保证打上中国底色,怎么打底色?得有一定的量。所以高中这次修订中,量是有增加的,比如语文最典型,大家可能还有印象,我们义教三科,古诗文占了30%了左右,初中大概40%多一点,高中语文课标里有一句话明确讲了,课内必读书目中,传统的经典作品必须应占1/2,也就意味着我们将来看到的教材呈现的篇目比重应达到50%,就是在量上要相对增加一点,因为高中孩子学习古诗文的能力还是增高了。第三,要求更高,不是简单的知道,要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汲取营养,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国底色。比如语文,刚才这位记者提到背诵,我有个观点要说一下,是不是一讲背诵就是负担?我觉得这个还不能一概而论,要结合学科特点。

2018-01-16 11:26

申继亮:

  古诗文学习,就得背诵名篇佳作,那些词句就得记下来,因为要用。但是有些学科不能死记硬背,刚才韩书记讲了,我们的思想政治除了学概念以外,除了要记下来,还要实践,去体验。比如说物理、化学、通用技术,更多的不是去背,是去动手做。所以不要认为要求背就是负担,要根据学科特点。对于语文来讲,过去推荐了14篇,现在变成了72篇,是在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上,对加强传统文化的具体落实。另外比如历史课程中文化方面的学习,要求也提高了,高中要在初中的基础上,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贡献,角度都不一样了,要求都不一样了,所以要求有提高。这是刚才就王部长有关负担有些内容做一点补充。

2018-01-16 11:28

续梅:

  时间不早了,再问一个问题。

2018-01-16 11:30

中国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问一下田慧生主任,这次修订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划分了质量水平,用它来指导教与学,同时还是考试评价的综合依据。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些要求是如何定下来的呢?。

2018-01-16 11:32

田慧生: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前面在介绍中,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这次高中课程修订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在课标中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出学业质量标准,这两部分内容进入高中课标有史以来第一次。根据我们相关的研究,在国际上这样成体系的、完整的进入课标,我们也是首创,应该说是这次课标修订过程中的重点,也是个亮点,也是个难点,正是因为它是开创性的一项工作,所以在整个课标修订过程中,这两个部分内容的研制花费的时间长、投入的精力很大,应该说经过了反复的研究论证完善。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学业质量标准解决的是这些核心素养我们培养到了什么程度。所以这两项内容密切相关,凝练出学科核心素养之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形成学业质量标准,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所以学科核心素养如何表述,学科素养的内在表现水平如何划分,以及学科素养形成以后,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课程实施过程中能不能落地,也就是最终如何分解、如何测评?能不能测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这次研制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2018-01-16 11:34

田慧生:

  所以,在整个研制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国际比较,也总结了我们这些年来在相关领域研究的很多优秀成果,更重要的是这次为了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性、适宜性,它是否可测可评等等问题做出科学的论证回答。我们专门组织了大规模的实际测评,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开展了一次空前的实证性的研究,涉及到多个省份,70多所高中,4万余名高中生参与了这次测评工作,对于核心素养如何测评建立了必要的测评框架,研制开发了测评试题试卷,组织了统一的书面测试,还有部分学科进行了非纸笔的测试,包括口试、面试、实际操作等等,对二十个学科的课标学科核心素养测试全覆盖,历时十个多月,顺利完成这项任务。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对我们已经形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述、水平划分做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确保了它的科学性、适宜性。在这个基础上,最终形成学业质量标准。这项工作挑战性巨大,但是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我们全体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协同攻关,应该说比较圆满地完成了这项任务。

2018-01-16 11:36

续梅:

  再问最后一个问题。

2018-01-16 11:38

新华网记者:

  我注意到目前高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内容脱离实际,方法上机械重复,课程修订有哪些措施应对?

2018-01-16 11:40

韩震:

  这位记者朋友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前头讲的负担问题往往都不是课程量本身造成的,是重复训练、重复学习所造成的。这次课程标准从一开始、从方案到研讨过程中提出的要求,就是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教学改革方面我们确实下了一些功夫,比如说现在教学我们强调要尽量以实际情境来推动教学,来解决现实问题,学习知识是为了提高关键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化学课就设立了“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生活”学习主题,就是为了跟实际情境结合起来。比如说食品添加剂的问题、染发剂的问题、烫发剂对身体健康有没有影响的问题、秸秆燃烧与雾霾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跟大家的生活密切相关,引导学生不仅记忆知识,而且提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

2018-01-16 11:42

韩震:

  第二是强调实践活动,在做中学。例如思想政治课程我们不光是培养学生记住一些原则,而是让他在情感立场上得到内化。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活动型教学”的设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体验当中体认感悟新中国的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让学生在这种体验当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践行内化成学生的习惯,内化成自觉的一种认同,一种情感坚持。克服老师讲授,学生简单记忆、考试。培养的是在复杂情境下,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引导,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遇到复杂的问题也能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谢谢。

2018-01-16 11:44

续梅:

  好,我们的提问就到这里。今天发布会的相关所有素材,包括嘉宾的发言介绍,新方案、新课标的全套文件都已经发布到教育部门户网站上了,供大家参阅。今天的发布会就开到这里,谢谢大家。

  (发布会结束)

2018-01-16 11:46

(责任编辑:姚振(实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