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早谋划 优布局 补短板 强力推进两类学校建设

2018-05-11 来源:教育部收藏

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毛杰

  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数、在校生数均居全国第一,现有乡村义务教育学校1.49万所,占义务教育学校总数的59.97%,乡村学校在校生462.21万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总数的32.75%。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精准施策,2014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解决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不足问题的意见》,着力解决“城镇挤”的问题;2016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布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意见》,着力解决“乡村弱”的问题。在加强两类学校建设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科学规划,明确目标

  在深入调研掌握乡村学校现状和有关需求的基础上,我省提出“十三五”期间,无寄宿制小学或不能满足寄宿需求的乡镇,至少改扩建或新建1-3所农村标准化的寄宿制学校,并科学制定了总体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各地对照2016年省政府出台的《义务教育办学标准》,逐校形成任务清单,并上报教育厅审核。根据核定的规划,“十三五”期间,全省将改扩建或新建4700多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学校。2017年,已改扩建新建寄宿制学校600多所。2018年全省将改扩建或新建900所寄宿制学校,要求每个县至少有一半的乡镇要完成改扩建或新建一所寄宿制小学。目前,2018年任务清单已经以台帐形式分解下达到每个县(市、区)及具体学校,保证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加大投入,整合资金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从2017年开始,省财政每年拿出5000万元,对完成改扩建或新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进行奖补,2017年已奖补农村寄宿制小学330所。各地也采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如,洛阳市设立专项资金,按照省、市1∶1比例对县(市、区)改扩建或新建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奖励,同时对县(市、区)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按每所10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信阳市平桥区把建设农村寄宿制小学作为每年全区的“一号民生工程”和“十件实事”来抓,从2014年起,每年由区财政投入1000万元,新建或改建3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各地在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和使用下拨的各级各类农村教育经费向两类学校倾斜。2014年—2017年,全省集中“全面改薄”资金259.45亿元,对农村薄弱学校规划保留的两类学校进行改造。

  三、综合施策,提升质量

  在抓好两类学校硬件的同时,更加注重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一是强化队伍建设。从2009年实施“特岗计划”至今,累计投入专项经费64.3亿元,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2016年开始,累计招生4000名小学全科教师;打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校培”五级联动体系,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加快推进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吸引优秀教师到两类学校任教,努力做到“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二是完善育人模式。按照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发挥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发挥学校文体设施、功能教室作用,开展社团、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三是贴心关爱学生。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全过程的管理,优先满足他们的寄宿需求。为寄宿制学校配齐生活服务人员,保障学生生活,配好专兼职心理教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广大学生学得入心、生活开心、家长放心。

  四、明确责任,合力推进

  各县(市、区)成立以县(市、区)长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将寄宿制学校建设纳入目标考核,建立台帐,明确每个项目的完成时限、责任人以及责任领导,建立健全完善的责任体系,确保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时间表顺利推进。建立月报制度和约谈制度。同时,抓好典型引领,2017年4月和12月,分别在信阳市和洛阳市新安县召开座谈会和现场推进会,总结推广洛阳市、新安县、信阳市平桥区等地经验做法。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河南省两类学校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乡村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有力地推动了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