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学前教育将开展多项专项整治

2018-11-28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收藏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11月28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对意见进行解读,并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小区配套园治理、无证园治理、过度逐利行为治理以及幼儿园“小学化”治理等专项治理工作。

  (1)提高公办园、普惠园比例: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不得对外销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以县为单位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取得显著成绩。2017年全国幼儿园25.5万所,在园幼儿4600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9.6%,比2012年提高15.1个百分点。但总体上看,“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

  “入园难主要表现在入公办园难,因为公办园长期发展,质量基本有保障,同时收费也比较低,所以大家都抢着上公办园,所以就难;入园贵主要反映在入民办园贵,民办园收费高。”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因此,《若干意见》里面提出来要提高普惠性、公益性,2020年全国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原则上提高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据记者了解,2017年,我国公办园2017年占的比例是44.1%,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是26.5%,加在一起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只有70.6%,离80%的目标还有近10个百分点。

  “为了让绝大多数的幼儿能够享受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我们提出了一个双线提高的思路,一方面要提高公办园的比例,另一个方面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比例。” 吕玉刚说,“两条腿走路,尤其要把公办园的比例提高,发挥公办园保基本、兜底线、引领方向、平衡价格主渠道作用。”

  目前,教育部对完成这项工作比较有信心。“我们发现一个重要渠道,就是小区配套幼儿园。现在的小区配套园有相当一批没有建或者是建了没有交,没有办成公办园或者是普惠性民办园。我们做了认真的测算,如果通过治理能够把这部分小区配套园的问题解决了,80%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吕玉刚表示,《若干意见》明确要求2019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要制定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管理办法,强调要健全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教育等部门的联动管理机制,特别是教育部门在这里面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他透露,下一步几个部门将联合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对小区存在的配套幼儿园缓建、缩建、停建、不建和建了不交等问题进行整治,目前文件已经会签完毕。“文件明确提出,在整改到位之前,不得办理竣工验收。今后小区能不能竣工验收,必须要经过教育部门签字认可,把移交做到位了楼盘才能对外销售。”

  (2)不是限制民办园,而是规范、鼓励民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办得好可获政府更多财政支持

  《若干意见》第24条提出遏制民办园的过度逐利行为,并规定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当天晚上就有上市幼儿园企业股票大跌。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姜瑾强调,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是未来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遵循。“从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根本属性出发,办幼儿园就不是办企业,幼儿园如果在资本的逐利性和学前教育公益性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坚守的是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应该把儿童的生命和健康,把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

  但她也明确表示,文件并不是为了限制民办教育的发展,而是对于经营、管理民办幼儿园提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划出红线,明晰底线,更好地引导社会资金理性投资,依法依规办园。

  “另一方面,除了24条对于过度逐利行为的规定以外,实际上在第五条和第九条,《若干意见》对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特别是第九条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而且还提出了一个时间表和路线图,要求在2019年6月底前各省要完善普惠性民办园的认定补助标准和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综合奖补,还有免除租金这些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姜瑾解释说,“将来的财政资金应该和普惠民办园提供普惠学位的数量和办园质量相挂钩。换句话说,普惠性民办园提供的普惠性学位多,质量好,还可以拿到政府更多的财政支持。”

  (3)校内校外同步治理:幼小衔接机构将纳入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也让家长们焦虑不已。有不少家长反映,一方面学前教育进行减负,禁止幼儿园教授拼音认字等知识,另一方面小学没有做到真正的零起点教学。幼儿园不教了,但是入学之后老师教的非常快,家长只能送到课外培训机构,上幼小衔接班。例如,学而思旗下的摩比思维针对学前教育,大班孩子的数学教学纲要中甚至提出要学会100以内的加减法,理解和差倍分概念,有些知识点已经涉及小学奥数的内容。但是在销售的推销下,还是有很多家长报名。

  对此,姜瑾认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根源主要是应试教育压力下延,带来家长心理上的恐慌,“很多家长担心别人的孩子都抢跑,我不抢跑,我的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同时,一些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名义办了各种拔苗助长的课程和培训班,实际上是对学前教育小学化推波助澜,造成了现在小学化的问题禁而不绝,情况比较严峻。”

  她表示,解决小学化的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还有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从幼儿园的角度,必须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通过游戏的过程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逐步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从小学的角度,应该给孩子入学留出一定的过渡期,在孩子入学之初根据幼儿园的特点,在教学的进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更好地顺应学龄前孩子的特点,帮助孩子降低学习的坡度和难度,帮助孩子过渡。

  在家长这一方,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转变观念。幼儿园要加强家园合作,和家长沟通交流,消除家长的顾虑,宣传小学化的危害。

  针对日益严峻的幼小衔接班乱象,教育部也将重拳出击。据姜瑾介绍,教育部即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治理专项治理工作,纠正现在非零起点教学的做法和倾向。同时,对校外培训机构以各种名义办的一些拔苗助长辅导班,要纳入校外培训机构整治整体工作里,进行全面监管。她表示,“只有把小学非零起点教学的问题解决了,把社会机构违规举办拔苗助长的辅导班问题解决了,才能够从根本上铲除幼儿园小学化滋生的土壤,让家长真正安心、放心,不再被迫加入抢跑的队伍。(经济日报记者 佘颖)

(责任编辑:刘潇翰)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