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逆境之中勇拼搏,风雨之后见彩虹

――北京大学雷鸣同学先进事迹材料

2008-01-17收藏

  雷鸣,男,21岁,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北京大学工学院2004级本科生,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

  雷鸣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于2004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雷鸣同学以坚强的毅力克服各种困难,勤奋学习,积极上进,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成为北京大学“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突出代表。由于表现突出,2007年,雷鸣同学获得了北京大学的最高荣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同时被评为北京大学校级三好学生,被免试推荐为北京大学工学院能源与资源工程系2008级五年制硕博连读生。

  从刚入学的懵懂无知到现在的沉稳大气,从深受贫穷之苦到现在的自强自立、笑对人生,从学习成绩平平到现在的脱颖而出,在北大四年的学习生活中,雷鸣经历了一个与苦难与挫折搏击,直面人生积极进取、不断走向成熟的成长历程。艰难困苦,玉汝以成,风雨过后,终见彩虹。雷鸣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在他身上,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学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健康成才、全面发展的精神风貌。

  一、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敢地向贫困说“不”

  雷鸣出生于陕西省贫困县的一个贫困家庭,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出于对知识的渴望,雷鸣的父母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将三个孩子全部送进了大学。“有钱难买幼时贫”,由于家境贫寒,雷鸣从小就饱尝贫穷带来的艰难与辛酸,但同时也为他磨练意志、砥砺德行、培养情操提供了难得的条件。“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懂事起到现在,每次回家,都要帮父母干农活,只有在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中学时,雷鸣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于2004年以全市第四的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能够成为全县多年来仅有的一名北大学生,雷鸣和他的家人都倍感高兴,在家里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在北大有关资助政策的关怀下,他顺利入学成为了一名北大人。

  来到北京,进入梦想已久的燕园,雷鸣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和身边的同学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圆了“北大梦”,开始了人生征程的新阶段,这让他感到骄傲和兴奋;另一方面,作为一名贫困生,他也有着自己的压力,由于家境贫寒,自己的未来究竟会怎样,对他来说还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幸运的是,学校有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专设部门,有着一批热心而敬业的老师,在他们的帮助下,他很快获得了助学金,学习生活也得到了保障。

  雷鸣在学习之余,还积极参加了很多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在课余时间“打工”不仅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锻炼了能力。大一放暑假后,雷鸣没有回家,而是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了上大学后的第一份兼职工作――做家教。做家教也是北大助学部门为同学们长年搭建平台,拓展出的特色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岗位的设立也很好的发挥了北大同学的特长和优势。从此以后,做家教便成为雷鸣勤工俭学的主要工作内容,迄今为止,大大小小的家教他已经做过五六份,每一份工作他都认认真真地去做。在做家教的过程中,雷鸣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变化。要想做好家教,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外,还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洞察力。几年来,他的辛勤付出不仅丝毫没有影响他在班上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让他拥有了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补贴的喜悦,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强自立的快乐。如今,雷鸣在做家教的同时,又在北大学生资助中心的帮助下,走上了北京大学多媒体教室助管员的校内勤工助学岗,他在和其他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一样,在享受着学校给予的温暖和关爱的同时,也在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工作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

  在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帮助下,雷鸣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地向贫困说“不”,顺利地跨过了生活中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门槛”。

  二、迎难而上,潜心学习,用优异的成绩见证自己的成长

  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学习能力的高低、成绩的优劣是衡量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进入大学以后,雷鸣在直面贫困的同时,还克服了学习上的诸多困难,经历了一个从成绩平平到名列前茅的可喜转变。

  初入燕园不久,刚刚解决了生活问题的雷鸣在学习上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高中时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上“计算概论”课,他听得一头雾水;参加英语分级考试,高中时自认为英语学得不错的他被分到最差的一级;上英语口语课,习惯了哑巴英语的他不敢发言,只能默默忍受由此带来的尴尬。期中考试时,雷鸣的一些课程成绩被落在了后面。想起高中时的优异成绩,看看现在的考试结果,巨大的反差让他感到压力极大,也因此而产生一种危机感。不过,这样的现实也促使他反省自己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很快,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雷鸣从消沉中振作起来,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和学习方法,并在学习方面倾注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了大一下学期,他的成绩便开始有了起色。

  上了大二以后,学习更加紧张了,学习的任务更加繁重了。怎样在勤工俭学的同时搞好自己的学习,对雷鸣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于是,他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计划表,往往是早晨很早就离开宿舍,去图书馆自习,晚上到熄灯才回到宿舍。周六周日,除了做兼职和参加活动,他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这一番努力,雷鸣的学习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大二下学期,在期末考试中,他的专业课门门优秀。而大三一年,他更是取得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长期的锻炼,雷鸣养成了见缝插针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培养了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的能力。

  在成绩面前,雷鸣没有骄傲,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三下学期,他又马不停蹄的进入实验室,开始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看了大量的专业文献,也参加了不少讨论,对于怎么做科研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年暑假期间,他参加了由北京大学工学院举办的“首届国际能源与计算方法大会”,在会上聆听了数场精彩的讲座,也有幸和许多同领域的大学者们进行了交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把自己锻造成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搞好学习成绩、克服经济困难的同时,雷鸣还注意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大一暑假,雷鸣参加了北京大学暑期团校的学习活动,学习期间,他在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因此被校团委授予“优秀学员”称号;在大二一学年中,他先后参加了北京大学初、高级党课班的培训并顺利毕业,也提交了自己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之后的几年里,作为入党积极分子,雷鸣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争取早日入党。

  在接受社会资助的同时,雷鸣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学习期间,他积极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与社会公益活动。大一时,雷鸣加入了北京大学学生服务总队,作为宣传部的骨干分子,他参与了总队的多项活动。服务总队组织的讲座与宣传部的例会,他每次都会准时参加,踊跃发言。在“松堂临终关怀医院”,他作为志愿者为年迈的老人们送上爱心,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老人的心;在三里河社区,他为残疾人儿女义务补课,为他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北京大学校史馆,他作为引导员和解说员,用自己的语言和微笑,向每一位参观者和来访者宣传讲解北大、宣传北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二暑假期间,雷鸣参加了“北京大学工学院赴山西长治暑期实践团”的实践活动,在山西长治组织并参与了为期七天的丰富多彩的支教和讲座活动,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传授给数百名求知若渴的中学生。回到北京后,他还一直和长治的中学生保持着书信联系,并主动参加了对当地贫困中学生的资助活动。对于他来说,在长治的日子,是自己大学四年中最珍贵的回忆。

  不仅如此,在日常生活中,雷鸣还用自己的坦诚、热情、善良感动了很多人。在生活中,他敬重师友,乐于助人,深受师生们的好评。在北大的三年多时间里,他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也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平时大家有什么事,都愿意来找他帮忙。学习上有困难,也会来请教他,而他则不遗余力,以自己的热心和朴实感染着每一个人。

  对于雷鸣来说,北大几年的学习生活,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相信每一位大学生都会从雷鸣的成长历程中受益良多。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了以上的经历和收获,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雷鸣将会不忘党和政府以及学校对他的关怀与帮助,满怀感恩之心,树立报国之志,继续自强奋斗,不断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描画出更多的绚丽篇章。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