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2006-2007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颁奖式

[文字实录]

2008-01-30收藏

播放《架起金桥2007》专题片

[王旭明]特别感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我知道大家怀着最强大的忍耐力,看完这部片子,主要是我们平常很少说说自己的工作。很多不成熟的地方希望大家理解,谢谢大家忍耐,现在宣布,情系中国教育 打造传媒精英――2006―2007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颁奖式现在开始。我对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在百忙当中,在严寒的冬季来到我们职工之家参加颁奖晚会,表示由衷的感谢和致意,谢谢!

[王旭明]刚刚我们这里举行了于禾教育的研讨会,大家互相交流,同时对进一步推动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接下来我们要对获奖的记者朋友们颁奖,颁奖完了以后,我们还有一些活动,我希望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王旭明]下面我们有请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来致辞。

[周济]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周济]大家下午好!

[周济]再过一个星期,我们即将迎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06―2007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颁奖式,表彰和奖励在过去两年里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获奖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的领导表示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周济]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迈出新的步伐,取得新的进展,呈现出新的气象,作出了新的贡献。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世纪之交10年来的奋斗,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到2007年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职业教育在学人数达到3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以上;全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8.5年,比世界平均水平高一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年,总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超过7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二;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开始向人力资源强国新的奋斗目标进军。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周济]这些成就,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是在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下取得的,是在全国几代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工作和艰苦奋斗中取得的。其中也包含着在座诸位的贡献。近年来,新闻界的朋友们紧紧围绕教育工作中心任务,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组织宣传报道,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品,同志们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周济]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同时又是北京2008奥运会的举办之年,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国家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周济]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教育工作社会关注、群众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和社会的关怀、理解和支持,尤其离不开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教育新闻宣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密切教育与人民群众联系,赢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理解支持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教育政策宣传又是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政策和策略是我党我军的生命。这句话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党的政策鼓与呼,为政府之声鼓与呼,既是我们媒体的神圣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希望同志们在新的一年里,一如既往地关心、理解和支持教育,多为做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献计出力,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力度,宣传好教育政策,宣传好先进典型,多为教育正名,多为教育鼓劲,与我们携手共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育舆论环境共同努力。

[周济]最后借此机会,我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生活愉快,阖家幸福!

[周济]谢谢大家!

[王旭明]除了周部长,参加我们今天活动的还有来自中央部门、中央新闻单位以及高校的许多重量级的领导:马力、夏明同志、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同志、负金传同志。颁奖的时候,大家会和他们亲切见面。那么大家比较关心的是我们这一次获奖作品到底有多少作品能够获奖,我为大家报告的消息是,我们这一次是教育部举行优秀作文获奖评选活动以来,参选人数最多的一届,达到了174件,但由于很多因素的限制,我们做了非常痛苦的工作,最后做了这样一个评选结果,下面由郭向远宣读评选结果。

[郭向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中央暨首都各新闻单位:

[郭向远]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新闻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从事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工作,深入学校、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创作了一大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优秀教育新闻作品,为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郭向远]为总结两年来教育新闻宣传工作的经验,鼓励和表彰2006―2007年度在教育新闻宣传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工作者,推动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我部组织开展了2006―2007年度优秀教育新闻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共收到参评作品1014件,经评选委员会认真评选,评出一等奖47名,二等奖70名,三等奖80名。同时,评出优秀专题奖10名、优秀版面奖10名、优秀论文奖10名、优秀教育新闻特别奖15名。现将评选结果予以通报(名单见附件)。希望广大教育新闻工作者再接再厉,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教育新闻宣传形式,努力提高教育新闻宣传的质量和水平,为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旭明]谢谢郭向远同志,下面我们将迎来激动人心的仪式,获奖代表来领奖,首先有请获得一等奖作品的人员上台领奖。请领导同志上台。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消息类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好,谢谢,彭智勇得留下来,我在安排颁奖的时候把你安排到媒体,你可能注意到其他的颁奖嘉宾都是来自媒体。为什么?我告诉大家谜底,就是在2006、2007年当中,得到了全国30个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特别请来了重庆市的教委主任,彭智勇先生来专门来参加会议,为什么?给我留下很感动的一件事情,我们新闻团到重庆采访的时候,总共是三天的时间,三天的时间,每一天晚上,彭主任和其他有关的同志,都跟记者共尽晚餐,充分交流,那么在第四天的时候,彭主任吓我一跳,为什么?因为最后一天我们记者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来面对面的交流,那一天组织了100多个新闻团乐观采访我,大为惊讶,因为我进去一看,彭主任把教委所有的领导和处长都叫到乐观会场了,来和记者团记者们现场交流,他在开场词中说,我希望教育行政部门的各位领导,都要学会怎样和媒体打交道,于是我们那天的报道会开了三个多小时,成为了一次非常愉快的交流会,我想我们老说和媒体打交道,我想参与和交流是重要的一步,彭主任做到了,我想请彭主任给我们讲一讲。

[彭智勇]尊敬的周部长,各位领导,各位媒体朋友,今天我来应邀参加这个会,来的时候知道,让我讲几句话,我的确诚惶诚恐,刚才在会前,我特别请教了教育部的部长助理,受他的指点,我想讲三句话:

[彭智勇]第一是高兴与荣幸,当接到今天晚上的颁奖式邀请函之后,我是在关门前一分钟挤上飞机的,所以我来参加这个活动,非常高兴,刚才也给我们获奖的记者朋友颁奖,非常荣幸,因为工作原因,每年都会颁很多奖,但是这种颁奖我是第一次,我很荣幸。

[彭智勇]第二句话就是感动与感谢,我非常感谢教育部今天举办的这个活动,也非常感动于我们获奖的各个单位和有关媒体记者,因为每一个新闻故事后面,都有非常感人的故事,我们的媒体记者朋友们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同时刚刚王旭明先生已经讲到了,去年4月份的时候,他带队到重庆去采访,他这种敬业精神感动着我,来了以后,深入到基层,深入到学校,深入到我们的师生当中去,这种情怀,对教育的这种理解,我们非常的感动。首先感谢教育部对重庆教育的支持,周济部长是五次到重庆指导教育工作,特别是我们开县,领导栽培的时候,我们新闻媒体深入一线采访,当时教育部党组做出决定,像我们开县的优秀教师进行学习的时候,并且组建的宣讲团,我们的周济部长是第一次,去宣讲团的报道,给我们鼓励很大,还要感谢中央新闻媒体对我们重庆的关注,重庆2007年教育新闻一共刊播了4728次,其中中央新闻媒体就有1057篇次,对重庆的学生的还债,资助,以及农村教师问题的解决,都做了大量深入的报告,

[彭智勇]第三句话就是感恩与期盼,作为教育工作者,感到无上的高荣,因此我们在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下,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只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来感谢社会各界,尤其是我们新闻媒体对教育的托付。

[彭智勇]最后一点就是希望,因为教育是一个希望工程,教育发展到今天,需要理性培育,需要我们理性的对待成绩,理性的对待问题,理性的展望未来,当然我们教育的确还面临许多问题,在信息时代,我们更把这个理性寄予我们新闻建设朋友们,我们共同来关注教育,支持教育,刚才王旭明主任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叫《我谈谈感受》我做了三年的新闻发言人,当然跟王旭明主任比起来,我差远了,我的感受是媒体是舞台,因为这个舞台里边首先要有平台,我们国内教育,国家事业都要在里面去展现,这个平台是无限延伸的,我们的事业也是无限发展的,但是这个舞台还是要灯光,我们的媒体就是灯光,我们需要他们照亮,更需要他们的监督。

[彭智勇]媒体记者是朋友,当然有媒体专家讲,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还有其他说法,但我还是把他们当成朋友,朋友就是要合作,为了发展,我们共同合作,共同发展。

[彭智勇]第三点是沟通,只要我们能够沟通,我相信是可以。

[彭智勇]再一个理解是关键,希望新闻界的朋友,对我们的教育,对基层的教育,尤其是重庆的教育,给予理解,传统佳节降至,祝各位朋友新春快乐。

[王旭明]讲得真好,媒体是舞台,媒体是朋友,沟通是前提,理解是关键,我想这四句话是对我们的名言,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

[王旭明]刚才周部长对2008年的新闻宣传工作做了部署,按照彭主任的企盼,我们2008年的责任更重,要求也更高,我们心里也忐忑不安,但是我们会努力,下面我们将颁发新闻类的通讯记者的朋友。

[王旭明]今天来自各高校的书记、校长,非常多,他们今天借这个机会,表示对新闻教育宣传工作的支持,我们特别表示感谢,我们请这几位校长,代表今天所有与会的大学校长给他们颁奖。

[王旭明]请他们上台。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通讯类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我跟大家讲,获得通讯类的一等奖的同志,特别特别的不容易,为什么?在1000多件评选的作品中,有600多件是通讯类作品,所以我也是这一组的评委,感觉特别的难以割舍,难以筛选,因为好作品太多了,最后选出来了这些,所以我们对没有入选的通讯的作品,你们的通讯太好了,我们的名额设的不少。我们颁奖式进行到这里,很多同志对桌前食品不太感兴趣,可能我们准备的不太合你们的口味,我们下次改进。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评论类获奖代表颁奖]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摄影类获奖代表颁奖]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广播类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大家可能也很奇怪,我这一次颁奖嘉宾,为什么把一个学生给叫来了,我可以告诉大家,徐伟是我们优秀的大学生,他之所以全国知名,也参加了温家宝总理召开的座谈会,徐伟同学的英雄事迹大家广为传诵,他的英雄事迹通过我们媒体广6为传播。

[王旭明]这次我们天津广播电视台的《我和总理面对面》就是写的徐伟同学跟温家宝总理面对面。徐伟大同学是我们千千万万大学生当中的代表,他对我,也给我很大的鼓舞,我在很快低潮的时候,大家知道有一些评论对我有攻击的时候,我自己也很低潮。那个时候参加培训之后,我们就建立了联系,那么之后在这种情况下,他给发来信息,只给我四个字,就是王叔叔,挺住,所以我想她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徐伟]各位老师们,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这么多年走下来,从本科到研究生,我觉得很多都是,完全都是归功于国家的助学政策。我们在这种政策下成长起来的,作为一个新闻宣传者助学政策,我觉得让我可能说,年轻人我可能不好意思说,让大家知道我,有点成名的意思,其实我觉得全中国像我一样,在助学政策上成长成才的大学生很多,我觉得大家都是新闻媒体,我觉得完全可以去多介绍一下他们,这种政策深入人心,让所有的人都知道,让更多的贫困生能够享受到,享受到这种政策,然后在这种政策的指引下越走越好,我就代表着所有的贫困生谢谢教育部,谢谢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谢谢。

[王旭明]好,下面我们颁发获得本次大奖赛的一等奖的电视类的作品。

[为新闻作品一等奖电视类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颁奖式进行到这里,大家有点枯燥,你上来领奖,他上来颁奖的,你上来他下去的,我们调剂一下,我们下面给大家演奏一首非常优美的大提琴五重奏。大家知道,我们教育部也不花重金去外面请歌星、明星,今天我们请出中央音乐学院周易宾先生。他率领他的学生给我们演奏一曲《他们随乡曲》。大家掌声欢迎。

[大提琴五重奏]

[王旭明]谢谢!下面我们要颁发的奖项是优秀专题奖,大家知道,教育报道里面,最有份量的应该就是系列的报道,有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系列的报道,除了这次的专题报道里面,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报道。下面请优秀专题奖获奖者上台。

[王旭明]今天咱们会议的有教育许多司局长,和直属单位的领导,我们有请他们的代表来上台,为这些获奖者颁奖。

[为优秀专题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下面我们要颁发的是优秀新闻版面奖。

[为优秀版面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请获得教育新闻论文奖的同志上台领奖。

[为优秀论文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好了,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敬的朋友们,在颁发了一等奖和各种奖项之后,我们最激动人心也是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这次对不少的新闻单位,我觉得一年多来,对教育新闻单位给了特别的支持,所以我们评出了特别奖和特别个人奖,我们首先颁发特别的集体奖。

[为特别集体奖获奖代表颁奖]

[王旭明]下面我们请温红艳,讲一下马总给你颁奖的感受。

[温红艳]站在领奖台,我确实感到心潮澎湃,在我们人民日报副总编辑部马总的带领下,去年一年我们在教育宣传报道方面确实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今天,可以说我们人民日报教科文部教育组的三代领导集体都赶到了今天的颁奖现场,让我来介绍一下,由我们老一辈的教育组的组长毕泉中(音)同志,是元老级的人物了。我后来解体他做教育组组长,还有我们现在的教育组组长袁新文(音)同志。副组长董红亮还有我们新秀倪光辉(音),所以我们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在马总的指导下,领导下把教育新闻宣传做的更好,谢谢。

[王旭明]我们有一个建议,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大版面加大力度报道。

[王旭明]我们下面办法特别奖是今日论坛节目,大家知道今日论坛是名栏目,多年来报道了教育的政策,在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们请出新华社副总编辑夏云同志为他们颁奖。

[王旭明]谢谢夏总,谢谢三位,谢谢!下面一组我们请中国教育报刊社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教育在线和北京阳光教育文化中心的代表上台领奖。我们有请《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为他们颁奖。谢谢李总。最后一组的集体将我们请人民网、中华网、新华网的代表领奖,大家知道人民网、新闻网是我们网站当中影响比较大和各方面非常有作用的这样三家网站,有请三家网站的代表上台领奖。

[颁奖]

[王旭明]在这一次颁奖当中,在我们特别奖当中,我们考察了像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这两年的情况,一致决定把新闻特别奖颁给于禾同志。于禾同志年过50,身居高位,但是教育部组织的新闻采访团,四次参加,跟年轻者摸爬滚打,报道大量的报道,向他致意,有一篇报道之后,何至余(音)先生写了一封信,这封信给大家念一下,非常感动,这封信,您好,接到你的来信中国青年报发表的采访,我很感动,交谈当中我忘记你以社长身份,对教育工作认识,由于你的亲和力,毫无顾忌谈了一下并不时尚的观点,但谈其所思所想是真的,没有加工原材料,经过你梳理、总结和升华,把我粗浅认识加工提炼成了科学发展观,他说高,实在是高。这个何主任说,我原以为你们来我们这里采访,不过应景,没想到你听得那么认真,并且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更高的层次当中指导我们工作,真是太感谢了。接到你来信,我浮想联翩,既无人情关系,我们一些只言片语得到你如此关注,你的工作方式,真让我折服,我们党员干部如果想你这样该多好,我们感谢她。

[王旭明]我们记者有多么大的影响力,希望我们有更多的记者能像谢湘和于禾同志那样。遗憾他们50多岁了,我们希望有20多30多的同志,党组书记部长周济同志为他们颁奖。

[王旭明]最后忍耐五分钟,选了好多遍新闻记者队伍当中,多才多艺者甚多,最后我们选出两个代表,给我们演唱一首歌曲《好人好梦》,有请新华社记者吕诺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平。

[演唱]

[王旭明]在教育记者当中他们是中上等水平,素质是非常高,今天晚上八点半在KTV厅,还有更高水平的,好人好梦,伴着优美歌声,情系中国教育,打造传媒精英,我们回顾以往我们教育事业,不断前进,展望未来教育宣传工作已经站到了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新年的祝福和期望携手共建架起金桥,进一步提高教育宣传的水平,推进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王旭明]2006―2007年度教育部优秀教育新闻颁奖仪式到此结束。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