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省开始实施中招体育考试,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招体育考试逐步走向成熟,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促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下面我汇报一下河南在中招体育考试工作方面的基本做法。
一、实施中招体育考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深入开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素质增强的关键时期。通过有效的手段,促使初中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健康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990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后,我们开始尝试在部分地区对报考重点高中的学生实行体育加试。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在总结试点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1995年在全省开始实施中招体育考试。第一步先在报考省、市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中进行,第二步扩大到报考城市一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第三步到1997年覆盖到全部初中毕业生,并以满分30分计入学生的升学总分。体育考试主要测试耐力、力量、速度等身体素质项目,如男生1500米跑、引体向上、立定跳远,女生1000米跑、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旨在通过体育考试这支杠杆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增进身体健康。中招体育考试起始阶段是一项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事物,为了让这项工作得到社会认可,我们在工作中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广泛宣传、深入发动,严密组织、强化管理,规范操作、考务公开,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管理规范,设立了一套严格的监督机制,确立了一套有效的安全保障制度,形成了一支作风正派、业务熟练的考评人员队伍,确保了体育考试工作质量。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考试管理,逐步将智能化测试仪器引入体育考场,从学生报名信息采集、各项目测试到计算机显示成绩的过程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这些措施排除了人为因素对体育考试工作的干扰,确保了体育考试的公开、公平、公正、准确,赢得了社会对体育考试工作的认同和信任。在体育考试工作的有效影响下,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增强,我省部分地区对中招体育考试成绩的统计结果显示,1999至2002年,在体育考试各种外部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初三学生体育考试中的800米跑、1000米跑、立定跳远等项目的平均成绩呈现稳步提高的趋势,考试平均得分逐年提高。2002年,在全省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同时,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作为中招体育考试的内容。初三学生测试成绩的优秀率达到8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年级30%左右的优秀率。
实践证明,体育考试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它既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使体育成为全面评价学生质量、选拔人才条件的需要。体育考试大大提升了学校、学生、家长对体育工作和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较好地保证了初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初三学生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并且这种良好影响逐步辐射到初一、二年级学生。2000和2005年我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与大多年龄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持续下降的状况相反,13、14、15岁年龄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能状况相对稳定,与体育考试相关的项目成绩还稳中有升,充分反映出体育考试对增强学生体质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二、稳妥推进中招制度改革,坚持抓好中招体育考试
2005年,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入第三年,第一批课改实验区产生首届初中毕业生。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没有把体育列入学业考试范围,而是以“运动与健康”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在新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省继续坚持体育考试工作不放松,制定了“老区老办法,新区新办法”的措施。非课改实验地区的毕业生仍然实行中招体育考试制度,并将考试成绩记入升学总分。课改实验地区毕业生则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之一。2005年,我省有86%的毕业生进行了中招体育考试,14%的毕业生按照新办法由学校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评价。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由学校自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作为招生录取的依据,学校和教师在评价的操作性、客观性、工作量等方面遇到很多问题,难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
2006年,针对上年学校自行评价产生的一些问题,我省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70%的初中毕业生继续进行体育考试,30%的实验区毕业生由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统一“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测评结果反馈给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运动与健康”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测评对激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保证测评成绩真实可靠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评价结果不计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仍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学生、家长乃至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下降,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初三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大幅度减少,甚至正常的体育课时也得不到保证,这种负面影响还不可避免地辐射到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在升学和课业负担的双重压力下,很少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二是由于学生缺乏锻炼,身体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据我省开封市对一万余名学生体育测试成绩的统计,2005年体育成绩不再计入升学总分后,女生800米跑的平均成绩比上年下降14秒,男生1000跑的平均成绩比上年下降15秒。2006年体育测试成绩继续下滑,男女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比2004年下降了14厘米。
三、发挥体育考试导向作用,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
十几年来,我们认真开展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导向作用,体育考试这支杠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基础教育尤其是初中、高中阶段的教育升学竞争依旧激烈,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素质教育的理念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实际的教育行为,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青少年肥胖率、近视率居高不下,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有所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积极发挥其导向作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根据我省十几年体育考试的工作实践和近两年课改实验区发现的一些问题,我省将在明年的中招考试工作中,进一步改进、完善体育考试工作,主要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非课改实验区坚持体育考试,并以30分记入升学总分;二是课改实验区“运动与健康”素质测评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不再由学校自行评定;三是在课改实验区选择部分地区进行体育考试成绩记入学业考试成绩的实验。我们相信,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遏制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势头都将会产生积极和有益的影响。
各位领导、同志们:河南是一个教育大省,全省现有中小学校3.8万所,在校生1655万,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将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好的经验做法,再接再厉,深化中招体育考试改革,继续健全和完善中招考试评价制度,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努力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