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经验材料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

2006-12-23收藏

  自治区党委、政府一贯关注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自治区教育厅本着育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思想,努力把学校体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学生各种素质培养之中,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抓管理、抓落实,努力做好学校体育竞赛、培训、教学改革、群体活动等各项工作,以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为核心,以落实体育课程改革为重点,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现将我区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行政区域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00万,其中回族人口占34%。全区辖5市22个县区,其中南部山区(即西海固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地区。

  全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207所,教育人口141.6万,占全区人口的24.1%。其中在校生134.1万人,教职工7.48万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5%,比2000年增长10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70.2%,比2000年增长1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54%,比2000年增长4个百分点,每万人口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67人。目前,全区22个县(区)全部通过“两基”验收,标志着宁夏教育迅速发展下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我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全面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到“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提出来的关于学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直以来,我区教育系统都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为加强和改进我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区学校体育工作,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沿着正确健康的轨道发展,在“十五”期间,自治区人民政府制订下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的意见》,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十五”发展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竞赛学校管理办法》、《贯彻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工作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全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细则》等政策法规性文件,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类学校都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度和年度考核评比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区、市、县(区)三级教育行政管理和教科研网络,配备专职干部和体育教研员,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的学校体育卫生指导工作。努力提高学校体育工作两支队伍(行政管理、教科研)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及决策能力。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加快建设好一支基本满足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需要并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积极实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验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的改革力度,重视体育教学研究与探索,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大幅度提高体育和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建立特色鲜明的窗口示范性学校,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加强对初中升学体育考试新办法的组织领导,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工作评价和考试体系,努力使学校体育竞赛、升学考试和体质健康评价更加“科学化”。自治区政府督导室将学校体育工作列为县区基础教育评估工作的主要评估标准,要求各县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整改方案和措施,并把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对中小学的综合督导内容及评估指标体系。政策法规的完善和健全,为指导全区的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工作依据,为进一步建立并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建设,强化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新时期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保证。我区现有中小学专任教师56076人,其中体育专职教师1855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近年来,我区加快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步伐,严格录用受过专业教育的体育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开加大体育教育师资的建设力度,委托大中专院校进行定向培养,采取倾斜政策在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和教师工作调动中划分出一定的指标,优先考虑体育教师。

  为了使体育师资队伍能够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搞好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和学校体育卫生艺术的配套改革工作,自治区教育厅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先后举办了《全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培训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培训班》、《第二套全国中小学(幼儿)广播体操骨干教师培训班》和“全区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及实施办法》培训班”,全区音体美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训班,还进行了全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优质课竞赛评比活动,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全区中小学优秀体育录像课评比活动,开展了九年义务教育新大纲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验证性论证,建立了一批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并多次邀请区外体育教育专家来宁讲学,传递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理论,把教师引导到比业务、比技能的正确导向上来。

  (三)、落实保证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精心组织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保证我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十五”发展规划》等文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严格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保证中小学体育课课时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在我区中小学中普遍实行“大课间”(25―30分钟),并将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把活动时间排进课表,确保学生每天的锻炼时间。

  按照教育部、团中央、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少工委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通知精神,自治区教育厅与体育局、团委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作了安排部署,在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全面组织和开展中小学生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并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召开了“全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现场工作会,充分发挥骨干师资队伍培训的作用,抓普及促提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四)、加大经费投入,努力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办学条件,保证学校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有限,但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积极争取、多方筹措,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共为基础教育建设投入11.17个亿,其中用于购置活动器材1.25个亿,同时,在体育活动场地新建、改扩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教育部下拨的120万元专项资金都投入到了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的建设中,使我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得到了改善。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活动场地的扩大,保证了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体育活动的安全。

  在“十五”期间,各级各类学校按照自治区教育厅颁布的《学校体育教学器材、场地目录》要求,根据体育课的发展方向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增加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设备,提倡和鼓励学校自制和改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器械和器材,做到了体育设施与学生人均数量比例的一致性。另外,为保证体育教学课的健康安全进行,各学校都配备了专人进行管理、维护体育器材,经常检查体育器材的完好性和安全性,确保了我区没有因体育器材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

  (五)健全体育竞赛制度,提高体育竞赛水平

  为使体育竞赛制度进一步完善,使学校体育竞赛向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上发展,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厅制定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学校体育竞赛管理办法》,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区性的中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市、县级中学生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单项体育比赛;各学校每年都组织面向全体学生参加的学校运动会,倡导、鼓励学校有计划的开展小型多样、学生喜爱并充分参与的球类和趣味性的运动项目的比赛,促进学校体育赛事不断,逐步达到“普及化”。

  三、取得的成绩

  (一)师资力量得到了加强

  目前,我区中小学校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6%,本科学历的体育教师占36%,其中高中阶段本科以上学历的体育教师占81%。通过努力造就一支合格的体育教师队伍,为深化学校体育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贯彻新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课程标准,引进传统的、民间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的兴趣奠定了基础。另外,我区积极组织体育教师多次参加全国教学大赛和体育教师基本技能比赛,在参加各种论文评比、优质课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教科研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体育教师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我区体育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得到了保证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周课程的安排开齐、开足体育课,进入课改实验区的学校1―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9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较少出现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的情况;通过落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与“全区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的实施,我区学校已基本形成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为内容的学校课外文体活动格局,将体育教学和具有特色的大课间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体育技能,又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通过有组织的开展校园各类文化体育与艺术教育活动,形成了系统的体育艺术竞赛格局,为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综合素质,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增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近年来全区有70多所中小学场地进行了新建、改扩建工程。在体育场馆建设方面,我区现有体育场馆面积838万平米,其中小学511万平米、初中199万平米、高中126万平米,中小学生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为7.5平米。小学基本上都建有200米跑道的体育运动场,中学都建有300米跑道以上的体育运动场。“百所回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的高中阶段学校都建有400米跑道,有5所学校建有体育馆,有10所学校修建了标准塑胶运动场,提升了我区学校运动场地的水平与使用率。

  我区城镇学校都能积极筹措教育经费购置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保证学生体育教学的需要,积极改善了学校体育办学条件并收到很好的效果;提倡和鼓励农村中小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制和改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育器材,经过积极努力,目前我区中小学校的体育器材基本上能保证体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四)体育竞赛形成了规模

  经过不断的努力,我区各类学校体育竞赛工作已形成规模。我区每三年举办一次全区中学生运动会,今年举办的第九届运动会己是历届当中规模最大,参赛队和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也是我区第一次在中学举办的运动会,运动会上有3人4次刷新了自治区纪录,同时发现了一批有很大培养潜力的体育新人,充分展现了我区中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也充分体现了近年来我区学校体育场馆建设、体育设施的极大改善。每年举办的高校学生篮球、足球联赛,学生排球比赛和高校冬季越野赛也已形成规模。

  2005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我区选派了三支队伍,有男子排球队,男女乒乓球队、田径队。田径队1人获得男子七项全能第四名。1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这是我区中学生运动会历史上取得了最好成绩,而且这两名学生都是自治区重点中学(银川一中)的学生,使我们看到重点中学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也发挥出了带头引领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区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中兼职教师还比较多,造成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也给师资培训工作造成了巨大困难。体育教研活动和教改滞后,缺乏创新。课外活动参与人数少,活动内容单一,普及面不够。

  (二)体育器材配备以及场馆建设滞后与学校发展不能同步。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体育活动场地不够,活动器材、设施严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

  (三)体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还需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相比较,体育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的培训少,参加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少。

  五、今后的工作设想

  今后我们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指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促进学校体育工作规范化;

  二是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大力提高体育教师队伍业务水平,继续深化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努力在“十一五”期间培育一批学科带头人;

  三是广泛开展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开展大课间文体形成校本课程为抓手,推动“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工作;

  四是积极推动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继续坚持抓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五是大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工作,努力办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