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云南省学校体育工作总结

2006-12-23收藏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全省总面积39.41 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 94% ,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山区省份。全省行政区划辖16 州(市),129个县,其中贫困县73 个。地理位置及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十五”期间,全省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普九”为契机,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重视发展学校体育工作, 全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蓬勃发展。

  一、云南省学校体育教育基本情况

  2006年全省有普通小学 18747所,小学教学点17200个,其中一点一教师的12364 个,在校生4412267人,体育教师16000 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15414人,高中以下学历 586人)。普通初中1814所,在校生483154 人,体育教师1235人,普通高等学校44 所,在校生232135人。

  二、云南省开展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

  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具有其它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教育创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作用,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做出努力。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颁布之后,为了切实改变学校体育工作的薄弱状况,省政府于 1992年8月4日以省政发(1992)50 号文件颁布了《云南省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办法,1992年12月11日又以云政发(1992)255号文件颁布了《云南省实施〈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办法》,全省各级党委教育部门和学校社会各界广泛宣传“两个条例”,进一步统一认识,认真学习包括“两个条例”在内的教育法律法规,把学习、宣传、贯彻和实施“两个条例”纳入依法行政、依法治教轨道,加强领导,改进管理,分类指导,努力探索学校体育工作的新思路和途径,积极进取,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

  各地、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农村学校为重点,以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发展为目标,把加强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途径,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推进教学和课程改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全省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省、州、市、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历来重视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做到有领导分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做到定期研究,分类指导,把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管理;都有比较健全的工作制度和实施办法,省教育厅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对州、市教育目标管理的内容,每年进行一次检查;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将学校开展体育合格标准等项目纳入“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项目及指标要求;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音体美教研室有3名专职人员负责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研究工作;16个州、市和129个县、市、区的教研室都有专职或兼职教研员。乡中心校以上的城镇中小学和部分规模较大的村完小、都成立有学校领导任组长,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团(队)等组织的有关人员和音体美教师、医生(或保健教师、女生指导员)等为成员的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都有音、体、美教研组,经常性地研究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都有工作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过程检查指导,年终有总结评比,初步形成大事有人管,小事有人抓,重过程管理的运行机制。比较突出、具有典型代表的有:

  曲靖市教育局于1990年成立了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办公室,编制三人,并配齐了3名专职干部工作人员,还在市教研室配置了两名专职教研员,所属10个县(市、区)教委(教育局)均配有专职人员1到2名,各县(市、区)教研室均设专职教研员1人,各乡镇教管会都配有1名专职或兼职人员,乡中心校以上的城镇中小学和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都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任组长的体卫艺及国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都设有音体美教研组,一般的学校都配有专(兼)职教师,一些县(如沾益县等)还成立了县级音体美教学研究会,全市的体卫艺教育工作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网络;市教育局先后出台了《曲靖市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曲靖市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 1999 年市教学研究室出台了音体美《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全市的体卫艺教育工作形成了健全的管理网络,步入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的轨道。

  昆明市教育局对体卫艺教育工作做到管理机构健全,经费有保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按“两个条例”要求,制定了体卫艺工作规划和检查评估实施办法,定期检查,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各县(市)区教育局也都有领导分管,有管理机构,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各学校校长为体卫艺教育工作的负责人,并建立了校内管理机构,把各项工作分解细化,形成以学校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为核心,体卫艺教师为骨干,教务处、政教处、团委、少先队、学生会、年级组长、班主任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管理网络。做到课程落实,师资落实,考核落实。定期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

  玉溪市所属 9 县(区)各中学,中心小学和村完小都成立了体卫艺工作领导小组;中学、中心小学和规模较大的村完小都有音、体、美教研组。在“普九”、“普实”和创建等级学校等工作进程中,注重改善学校体卫艺教育的办学条件,新建扩建运动场地,添置体卫艺器材设施,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易门县教育局于 1995年3月出台了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1998 年初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意见》,制定了《易门县学校体育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和《易门县学校卫生工作考核评比办法》,强调“两个条例”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最高法规,是学校开展和评估体育卫生工作的根本准则,各学校要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育人目标,建立学校体卫艺工作领导和管理机构,切实加强管理,把体卫艺工作纳入考核范围进行年度考评。

  (二)注重常规管理,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大纲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000 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后,各州、市、县的学校都组织了学习和培训,以确保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全面实施。

      楚雄州属各中小学都能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体育、卫生、艺术课,按照教学大纲积极组织教学,部分学校还制订了《体卫艺工作考核办法》、《音体美教师履职考核办法》、《学校兴趣小组管理制度》等。

   曲靖市从各县(市、区)抽查的41 所中小学来看,开课率达100% ,课程课时达到国家调整后的音体美课程安排要求,在校生《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各县(市、区)均在 95%以上,最高的会泽县小学达到98.2%,初中达99% ,学生健康知晓率县(市、区)均在85%以上。

  大理州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标准开齐开足体育、健康、艺术教育课程,严格按大纲授课,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作业、有总结、有量化评估操作方案。临沧市《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平均达标率在 90%以上,95% 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玉溪市华宁县贯彻《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施行达标学校数为 100%,达标率为99.23% 。德宏州、红河州、思茅市等地区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基本能按照调整后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三)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数量足够、素质合格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省各州、市、县都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昆明市各中、小学校,基本配齐了音体美教师和健康教育兼职教师,广泛开展了师资培训和教学大练兵活动。

  曲靖市教育局在原曲靖师专增设体师班,在曲靖师范学校扩大体师招生,加强师专普通班、师范普师班的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培养与培训,支持和鼓励体卫艺在职教师报考函大、自考和脱产进修,利用假期集中培训或选送部分教师到外地参加培训,在职称评定、工作量计算、评先选优方面制定了一些倾斜政策,稳定体卫艺师资队伍。通过努力,现已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较高、基本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师资队伍。

  德宏州、大理州、红河州、思茅市、临沧市等州市针对体育师资紧缺这一矛盾,采取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省、州、县三级履职级进级培训,请外地专家来进行现场培训等办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四)增加投入,改善条件,加强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夯实体卫艺教育基础

  场地、器材、设备、设施落后是制约体育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教育,在想尽一切办法加大投入的同时,抓住“普九”“普实”及创建等级学校和实施素质教育等契机,把体育运动场地、器材、设施设备等建设纳入改善办学条件、依法治教的重要内容,采取单位、个人捐助,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师生义务劳动等办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u     曲靖市共有 73校建成100米直跑道,101 校建成200米环行跑道,55 校建成300米环行跑道,25 校建成400米标准运动场,共有篮球场 1073块,排球场67块,足球场33 块,马龙县的纳章乡还建成了室内风雨球场;体育器材设备达标的有968 校。

  昆明市教育局每年除投入体育专项活动经费75 万元外,还投入了大量资金建设学校运动场地、专用教室、器械设备;五华区每年固定从区教委经费中划拨 20%作为体卫艺专项经费;石林县的12所中学都建成有250 米以上环行跑道。

  玉溪市八县一区实现了“普九”、“普实”,各学校经过新建、扩建或改建,学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不但有了适应学校规模的教学、生活、实验和运动场地等功能配套、结构合理的设施,而且有了光线较好的教室、宿舍和充足的课桌椅,有了办公用房、实验用房和基本达标的图书、实验仪器及体育卫生器材等设备,有了绿化、美化较好的校园。

  u     楚雄州有 85%以上的城镇学校、60% 左右的农村学校体卫艺器材配备已达到国家要求二类标准。大理州、德宏州、红河州、思茅市等县、乡镇中心完小以上学校,除努力按国家和省颁布的分类配备目录要求,配备体卫艺场地器材和相应的各种教具、挂图等,还发动师生自己动手制作土器材,以满足教学需求,广大师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土洋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体艺教育活动。

  u     高等院校体育场馆建设得到很大改善,53所高校中,近30 所投资新建了体育场馆。如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运动场馆面积仅 83682平方米,2005年达到110374 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由4.08平方米提高到4.75 平方米。云南师范大学生均运动场地由2003年5.39平方米提高到2005 年5.63平方米;室内生均运动场馆面积由2003年0.26平方米提高到2005 年1.01平方米。云南财经大学投资1 亿多元,使运动场馆面积由 2003年的44128 平方米提高到2005年的83806 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由5.9平方米提高到7.67 平方米;室内生均运动场馆面积由0.31平方米提高到2.7 平方米,增长了9倍。

  (五)丰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特长,注重实际效果

  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是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体育教育效果,仅靠每周两三节的课时,要有较好的实际效果,是难以达到目的的。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中小学,都能做到比较重视学生课外活动,制定计划,将其纳入学校课程管理,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有负责人、有安全措施,从而保证了课外活动规范、有序、健康发展。逐渐形成学校特色,如:东川区二小的游泳,西山区一中的男子足球,丽江县的体艺结合大课间活动,昆明铁路学校的校园大课间活动等等。全省各地城镇学校一般都成立了体育代表队,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形成了制度。思茅市将五个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编成集体舞,课间组织学生跳集体舞,深受师生的欢迎,既丰富了课间活动,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民族团结。全省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普遍都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数量不同、各种各样(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桥牌、武术、摔跤、航空模型)的课外活动,体育教育工作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展现了健康发展的势头,见到了实效。

  (六)以教研为先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教研和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注意加强体育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如:昆明、曲靖等州、市及其所属各县教育局和其他一些县、市、 区的教研工作,都有领导分管,都配备了体育专职教学研究人员,有的县、市、区还成立了体育教育学会,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体育教研网络,促进和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 云南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1.      1998年至今先后有56 人和25 个单位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表彰。

  2.      1999 年体卫艺处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被卫生部、教育部、公安部和广电局评为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先进单位。

  3.      2001年8 月举办云南省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暨学术论文报告会,全省约1400 多名运动员参加五个项目比赛,33 人破省中学生运动会记录;十篇论文获一等奖。

  4.       组织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并出席交接仪式,火炬传递工作得到全国火炬传递办公室的好评。

  5.      完成学生体质调研工作,召开总结表彰会。2001年完成对12000 名汉族、白族、傣族身体发育正常的大中小在校学生的体质调研,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给我省的检测任务。

  6.      在2001 年第二届国际旅游节期间,协助世界公园定向组织举办国际公园定向比赛,约 10多个国家的定向运动爱好者参加比赛,我省取得18 岁小组丽江站第一名的好成绩。

  7.      选拔组队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暨学术论文报告会。获六金、两银、四铜、两个第四名、三个第五名、两个第六名、四个第七名、一个第八名的好成绩,其中田径队六名同学破全国中运会记录,团体总分第七位,云南代表团被大会评选为体育道德风尚奖;向第八届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推荐上报 54篇论文,被录用6 篇,两篇获二等奖、四篇获三等奖,积分34.8分,列全国第17 位。

  通海县第一中学等十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昆明市第八中学赵尔民等8 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8 .做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传统项目试点校”重新调整命名工作。2002 年5月组织专家对全省 100 多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体育网点学校进行检查、评估,6 月将昆明第一中学等 44 所学校命名为有云南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传统项目试点学校”。

  9 .选拔组队参加第九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暨学术论文报告会。获三铜、三个第四名、一个第五名、三个第六名、七个第七名、两个第八名的好成绩,其中田径队五名同学破六项全国中运会记录,田径男子团体总分第六名,云南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团体总分 108分,列全国第十四位;向第九届中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推荐上报100 篇论文,被录用21 篇,其中,一篇获一等奖,七篇获二等奖、十三篇获三等奖;大理州民族中学等九所学校被评为先进单位,昆明市第十中学娄晓红等 9 人被评为先进个人,大理州鹤庆县一中、德宏州陇川县一中被命名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0 .选拔组队参加全国第二届体育大会定向比赛,取得一金、一银、二铜的好成绩。

   11 .承办了全国第二届亿万青少年健身活动展示,受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好评。

   12 .选拔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优秀教案评选活动,获小学组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中学组一个一等奖。

  四、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总结近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 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三个“不足”

  1.      认识不足。 一些学校和乡镇领导、少数县、市、区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思想观念还不同程度地停留在应试教育上,把体育视为副科,认为不统考的科目可以放一下,给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造成了障碍,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      投入不足。 我省由于经济条件差,地方各级财力脆弱,一是广大农村学校,特别是73 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506 个省级扶贫攻坚乡的中小学,对体育教育的场地、器材、专用教室的投入严重不足,极不适应教学需要;二是一些学校的场地、器材、设施设备老化、破损,无力及时更新;三是我省体育教育工作所需的设施、设备、场地、器材等办学条件,近年来虽然一些学校有了较大改善,但就总体而言,不论数量或质量都还处于低层次,远远适应不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      师资不足。 一是数量不足:农村学校缺编很大,难以保障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二是质量不高:很多专兼职体育教师虽然学历达标合格,但不是本专业学历,都是在职自修参加自考、夜函大取得的非体育专业学历,多数是半路改行或兼职任课,专业水平低,业务能力差,整体素质不高。

  (二)    三个“不平衡”

  1.       地区间的不平衡。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能力及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导致学校体育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普遍难以维持基本开支,器材、设备紧缺;而城区学校校园面积狭小,缺标准运动场。县与县、乡与乡、校与校之间差异较大。从整体看,城镇学校发展较好,乡村完小一般,农村小学较差。学校校点分散,学校办学规模小,对我省体育教育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影响较大。

  2.      校际间的不平衡。 主要是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在许多方面差距较大。昆明、玉溪、曲靖、楚雄等地区的一些城镇学校已经具备向办学规范化、标准化迈进的基础,而绝大多数贫困山区的办学经费短缺,教学场地简陋,器材设施紧缺,师资不足,管理不规范,离必备办学条件还有一定的差距。

  3.      体育、卫生、艺术三项工作之间的不平衡。 在我省,一般说来体育和艺术教育受重视的程度要高于健康教育,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民族特点,少数民族有着许多传统的文化体育项目活动习俗,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有群众基础,有积极性,而广大山区农村没有医务人员,缺医少药,开展健康教育难,安全隐患大。

  五、进一步加强云南省体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统一认识,加强宣传,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两个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制定规划,完善措施,切实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目标管理和监督检查。

    “ 十五” 期间,我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办学条件较差,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思想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教学仪器设备不完善;教师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管理、评价等,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措施还不够得力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加以改进,具体有以下几点:

  1.      争取多渠道增加投入,为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条件。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各种进修培训,完善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内容,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提高整体素质;二是努力培养一批学历合格、素质好、水平高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不断充实师资队伍。

  3.      因地制宜,开展切合实际、学生容易和乐于接受的教育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      逐步完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加强督导检查力度。除了适时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外,还要把体育教育工作纳入“两基”巩固提高的主要内容常抓不懈,在“两基”年检中重点督导检查学校体育教育工作。

  总之,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与经济原因使云南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相比沿海及内地一些城市较为落后,这给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挑战,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改革,努力把云南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