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下简称俱乐部)是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创建的一种具有社会主义公益性特征,并在自身拥有的体育场馆、人才等社会体育资源的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体育组织。目的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体育活动和体育培训,培养青少年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终身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青少年体质,向青少年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发展和培养具有体育专长的后备苗子。从2000年开始,经积极申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我省已成功地创建了90个,其中依托各级各类学校创建了26所,占总数(5大类)29%。通过几年的运作,我们欣喜地看到,凡依托学校创办的俱乐部绝大多数都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他们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认真组织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展健康文明的课余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培养热爱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蓬勃开展,达到双赢和互动的目的,为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发现、培养体育后备苗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规范管理,加强制度建设
科学、规范的管理,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学校俱乐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几年来,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湖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暂行办法》,对俱乐部的性质、宗旨、任务、活动规模、资金管理、形象宣传等方面都做了详尽的规定。一方面省体育局和省民政厅联合发文,指导、督促全省俱乐部办理注册登记,确立了俱乐部的合法地位,健全了在物价、税务等部门的相关手续,规范了全省俱乐部的管理,促进了青少年体育工作更加有序地开展。另一方面,我们召开俱乐部会议和利用各种机会对俱乐部进行业务指导和宣传,尤其对挂靠学校的俱乐部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学校俱乐部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优势,抓好学校俱乐部建设,就抓住了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龙头,人才资源在学校,祖国的未来在学校。几年的实践证明:一批管理规范、制度健全的俱乐部脱颖而出。宜昌市葛洲坝实验小学三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黄石二中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武钢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他们是俱乐部的典型代表,他们形成了一套具有自身特点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强化领导带头和示范作用,由校长兼任俱乐部主任,研究制定了“俱乐部章程”、“俱乐部财务管理制度”、“俱乐部管理办法”、“俱乐部评估细则”、“教练员工作职责”等一系列管理条例,将俱乐部管理纳入学校工作议事日程。一系列严格规范的管理,有效地加强了制度建设,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优秀俱乐部。
二、依托学校,整合资源优势
俱乐部只有紧紧依托学校,发挥学校的整体优势,整合学校的体育资源,才能把俱乐部办好,办出特色。
黄石二中,是一所省级示范学校和省属重点中学,学校拥有1个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1个200米备用田径场、1个标准草皮足球场、9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和1个设备齐全的室内训练馆,拥有一批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优秀体育老师。他们在完成学校正常体育教学任务后,大力组织青少年学生在双休日、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培训。由于有优良的运动场馆、优秀的教练员和良好的校园氛围,不仅吸引了本校的中学生参加俱乐部的活动,还对学校周边的几所小学产生了辐射效应,一大批活泼可爱的小学生也来到俱乐部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活动。宜昌宜都实验小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重视对体育设施设备的添置,一方面对现有体育场馆进行改造和维修,添置一批新器材,改善了俱乐部活动的条件;另一方面他们因地制宜,利用学生喜欢的“彩虹桥”、“废旧轮胎”等物品进行改造,不仅保证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了学生增强体质,锻炼身体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发挥了学校俱乐部独特体育资源的作用,使家长放心地将孩子的课余时间交给了学校,交给了俱乐部,交给了健康有益的体育活动,也为发现、选拔后备苗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活动,是俱乐部的核心。只有依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才能牢牢抓住青少年学生的心,才能促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俱乐部,加入俱乐部;而俱乐部工作需要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自身的价值才得以体现。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运动技能的提高,兴趣特长的培养,俱乐部向学生会员提出了“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的口号,以依托单位为龙头,紧密团结协调各会员单位,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景象。
一是依托学校活动坚持经常化。六年来,我省的学校俱乐部,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不仅在课余时间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田径、游泳、武术、体操、体育舞蹈、跆拳道、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等项目的培训班,轮流安排各年龄段的学生参加体育培训,而且,还广泛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小型体育竞赛。他们将校园体育竞赛合理地安排在全年的各个时期,做到了“年年大活动,月月小活动,周周有活动,天天有人动。”通过班与班、校与校之间的体育竞赛,不仅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运动水平,培养了他们的体育兴趣,也促进了各校体育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活跃了校园内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是会员单位活动主题化。宜昌宜都实验小学充分依托宜都市少儿体校和宋山实践基地开展体育夏令营活动。利用暑期开办跆拳道、射击、游泳、乒乓球、田径等培训班,各会员单位积极动员会员参加训练,既进行了专项技术的培训,又从中发现了一批优秀后备苗子。还组织会员单位到宋山青少年实践基地进行野外生存训练,深受会员的欢迎和家长好评。
三是活动形式多样化。除了抓好日常体育培训和体育竞赛,我省学校俱乐部还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织广大青少年参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春游、秋游等郊外远足活动,积极组织深受学生喜爱的体育夏令营,努力使俱乐部成为学生课外教育的阵地。
我省的宜昌市三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地处美丽的西陵峡口。春天杨柳吐绿,山清水秀;秋天柑橘飘香,风和日丽,非常适宜郊游。几年来,他们组织青少年学生踏遍了宜昌周边的山山水水。而且,他们还根据季节特点,每年暑假都开办游泳培训班,举办体育夏令营。在每一次春游、秋游和夏令营活动中,他们都制定了周密的活动方案和严格的安全应急预案,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并注意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每一次活动中去,使青少年学生既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锻炼了体魄。
学校俱乐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锻炼,行为习惯得到了训练,意志品质得到了磨练,真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赢得了社会、家长的高度信任和广泛赞扬,进一步增强了俱乐部对青少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四、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体教结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我省学校俱乐部的创建,为更好地开展体教结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在狠抓青少年体育普及的同时,我省学校俱乐部还根据自身的师资、场馆条件,建立了自己的特色项目、拳头项目。三峡俱乐部,长期坚持课余体操训练,学校在经费、政策上给予倾斜,并聘请了省体操队的教练为顾问,定期检查、指导学校体操队的训练。几年来,学校体操队代表宜昌市参加省运会少儿体操、跳水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向省优秀运动队、体育院校输送了体操苗子达40多人。尤其是俱乐部向广东队输送的周静同学,在近年来全国蹦床比赛中,多次夺得冠军,被列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重点后备人才,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为此还对她进行了专访。国家体操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世界冠军杨威还专程来到学校,与体操队的小队员们亲切交谈、热情鼓励,极大地激发了小队员们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热情;我省体操管理中心副主任、奥运冠军郑李辉亲手将“湖北省体操学校选材基地”的牌匾授予实验小学。
三峡俱乐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省学校俱乐部发现、培养体育后备苗子的典型代表,他们把俱乐部作为优质教育资源与优良的体育资源紧密结合的平台,既抓普及又抓提高的有益探索。学校俱乐部,已成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和家长心目中的体育品牌。
五、相互促进,学校体育上新台阶
始终把培养孩子们的体育兴趣和良好行为习惯放在第一位,把俱乐部生存发展,俱乐部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为育人服务,一切为孩子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服务,努力把俱乐部办成既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又是发现和培养高素质体育后备苗子的坚实阵地,是办好俱乐部的最大追求和良好愿望。
在日常工作中,各俱乐部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青少年学生,以兴趣引路,分层次教学,通过灵活而又丰富的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体育的魅力、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并将素质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次活动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个性、健康发展的平台。学校俱乐部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有声有色,还为全省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一个大显身手的舞台,促进了广大体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造就了一支爱岗敬业、德才兼备的体育教师队伍。学校俱乐部的各项活动,增强了广大师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协作意识,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校园内呈现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
学校俱乐部的各项活动,极大地转变和净化了校园风气,抵制了社会上不良行为对青少年学生的侵袭。如今,俱乐部的兴办,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学生喜欢俱乐部的活动,成为俱乐部的骨干力量,教师们说:“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我们乐意”;家长们说:“把孩子送到俱乐部活动,我们放心”;孩子们说:“到俱乐部训练、学习,我们开心”,这些真挚、朴实又发自内心的声音是对俱乐部活动的总结,对学校体育活动的评价,充分说明俱乐部已经深入人心,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赞誉。
综观几年来的工作实践,我省在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和运作上,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为促进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学校俱乐部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上台阶,带动了其它类型俱乐部活动的广泛开展,起到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在俱乐部的发展过程中还将会遇到一些困难,还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研究并解决。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繁荣富强的希望。我们的目标和良好愿望:为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的乐园,有效促进俱乐部-学校体育的腾飞。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