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
伴随着高校扩招、收费制度改革出现的贫困生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高度重视高校贫困生问题,并采取有效举措大力加强贫困生资助工作。多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办学理念,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从解决贫困生的实际问题出发,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在内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有效缓解了我校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解除了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帮助贫困生树立起自立自强观念,使他们能够丢掉贫困带来的思想包袱,走出阴影,轻装上阵,勤奋学习,努力上进,并切身感受党和国家的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关爱,在交大愉快学习、幸福生活、全面发展。 一、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资助体系建设 目前,我校共有本科生19513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有近5000人(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约占学生总数的25%,其中特困生1300余人(月生活费在150元以下),约占7%,因而资助任务特别繁重。为此,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多次要求相关部门从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社会稳定,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落实和全面推进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学校郑重承诺:“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而举步维艰”,并将“以人为本,学生第一”办学理念贯穿于贫困生资助工作全过程。 学校设立了学生资助中心,并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各项贫困生资助工作,积极制定和完善各项帮困助学政策;建立了贫困生动态档案,为贫困生健康成长,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包括国家助学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学校贷款、勤工助学、特困补助、绿色通道、社会资助在内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贫困生资助体系。 1、国家助学贷款 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我校各项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核心,具有工作量大、时间跨度长、准确性要求高、涉及单位多的特点。我们拟订了《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及《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办理程序》,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开发了基于网络的“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对数据的录入、加工、存储等精确处理,并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加快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从而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行有序、高效、交互、实时、基于网络的立体化管理;同时,对贷款的发放、还贷情况提供跟踪和交互功能,生成各种条件下的详细统计信息,实现国家助学贷款从申请审批、文本打印、贷中管理到还贷管理的全部信息化。 自2000年我校首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以来,我校先后同农行、工行、建行合作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2004年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实施以来,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调整为中国银行。六年内,我校先后为5421名同学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累计合同金额达9432.18万元,受国家助学贷款资助的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19.8%。 2、国家助学奖学金 国家助学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面向全国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专科学生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种形式。国家奖学金的资助对象为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2005年度我校共有496名同学受助,受助金额198.4万元。国家助学金以资助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为目的,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l0个月发放,2005年度我校共有1204名同学获得国家助学金,受助金额180.6万元。 3、学校奖学金 学校设立了各类奖学金40余种,每年的获奖人数约占学生总数的45%,发放金额约500万元。其中许多学习特别努力的贫困生在奖学金评比中脱颖而出,贫困生获奖比例约占获奖学生总数的30%左右。为了鼓励贫困生通过努力学习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问题,学校还设立了21项社会助学金,,资助金额为1000-5000元/年。自2004年以来,我校共有198名学生获得专项助学金,总金额为54.3万元。 4、学校贷款 为帮助部分家庭确有困难、无力解决在校期间生活费用的本科学生,学校向学生提供无息生活贷款,在校贫困生每人每年可申请生活贷款1000元。2005年,我校共有3717名同学受到学校生活贷款资助,资助总金额达371万元,受助学生比例占学生总数的21.1%。 5、勤工助学 学校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了大量的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其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设立了学生助管、助教、助研、校园环境维护、校园文明监督、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学生宿舍文明园区管理、环境卫生清扫、大学生文化生活服务等近3000个岗位,自2004年以来,先后组织了7000多人次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发放酬金达260万元,不同程度的解决了我校贫困生的生活困难。 同时,学校还将解决贫困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其实际问题相结合,积极探索适合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勤工助学模式,不断拓宽勤工助学内容,充分挖掘和发挥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贫困生经济上自立、生活上自主、精神上自强的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就业意识、经济头脑、管理才能和进取精神,从而增强他们爱国家、爱父母、爱学校的真情实感。 6、特困补助 学校设立专门的困难补助基金,用于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因公受伤或因病住院学生的临时性补助以及孤儿、单亲学生的生活补助等。2005年,学校共发放特困补助1700余人次,金额52.3万元。 此外,学校每年还为特困新生发放冬衣,比例占新生人数的10%。 7、绿色通道 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解决诸多特殊困难,在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办理点。一方面,为暂时无法筹措到学费的新生办理“缓交学费申请书”,新生凭“缓交学费申请书”即可报到、注册;另一方面,对于身无分文,无生活费来源的新生,学校为其发放“助困套餐”;同时,还为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发放相关资料。 2005年,学校通过绿色通道,为827名新生办理了学费缓交学费,为32名同学办理了助困套餐,发放金额21900元。同时也为2000余名新生提供了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发放相关资料。 二、加强教育,科学管理,为保证国家助学贷款还贷100%而不懈努力 国家助学贷款全过程大致可划分为申请、发放和还贷三个环节,其中的还贷环节是整个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环节,也是当前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有序开展的主要瓶颈所在。为突破这一瓶颈,近年来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全面加强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3年3月我校首批贷款毕业生进入还贷期,截止目前我校已经有12批共1071名学生进入还贷期。三年来,我校在银行的还贷率数据始终保持在100%,并取得了2003年和2004年连续两年学生实际还贷率100%的优异成绩,2005年学生实际还贷率达91.5%。 为切实加强还贷工作,我校提出了“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夯实基础,广泛动员,重视教育,突出管理”的还贷工作指导思想和“教育主题化、管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的整体工作思路,通过建立完善有力的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和应急机制,始终确保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还贷率100%。 (一)以扎实有效的教育机制锻铸学生的诚信品质 教育是管理的基础。为保证我校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顺利进行,我校将还贷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还贷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本着“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对贷款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以责任意识培养为基础,以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为依据,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宣传为重点,包含责任教育、奋斗教育、自强教育、诚信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内容的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敦促、激励他们,吸引、感召他们,塑造、培育他们,感召、凝聚他们,积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全面锻铸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诚信品格,努力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我校采取的经常性教育举措主要有: 1、每学年上下学期分别开展以“青春交大行”和“有故事的青春”为主题的大型思想政治教育系列活动,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爱校意识、责任意识、奋斗意识、自强意识和诚信意识。 2、每学年举办大学生成才报告会、自强学生报告会,并编印出版了《自强的群落》、《坚守生命的诺言》、《奋斗》等书籍,挖掘、宣传我校贫困大学生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以大学生身边鲜活的人物、真实的事迹教育感染贫困大学生。 3、坚持“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营造幸福交大的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怀。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如,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困套餐、贫困生寒衣发放等,使每一位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有幸福感,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深深的爱校情结。100%还贷是学校的声誉,更是交大学子的荣誉,用实际行动维护这一荣誉和品牌,就是每一个交大学子的责任。 4、加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重点加强诚信教育,通过邀请相关专家来校作报告,开展诚信签名和诚信征文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使道德教育尤其是诚信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达到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2005年6月,我们在2006届毕业生中以“珍爱信用记录 享受幸福人生”为主题开展了系列诚信教育活动,强化了他们的诚信还贷意识。 (二)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推动学校的还贷工作 我校从还贷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科学、高效为目标,以信息、网络、制度为手段,建立了纵向、横向双重组织机制的还贷工作管理模式,全面推进我校还贷工作。 1、管理模式:纵向、横向双重组织机制 我校建立了还贷工作纵向、横向双重组织机制。纵向方面,学校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院系学生工作组的组织模式;横向方面,学校与经办银行双方均指定具体机构作为银校合作的代表机构,建立了定期联系的工作机制。健全有力的组织机制和坚强有效的领导,保证了还贷工作的有效开展。 2、管理手段:信息化、网络化、制度化 我校制定了《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实施细则》作为还贷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等手段,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还贷工作的信息化、网络化、制度化管理,具体来讲,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八项措施: 一是研发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申请管理系统和还贷工作信息管理平台,对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发放和还贷工作全部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二是建立规范的还贷工作例会制度,加强各还贷相关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实现信息透明和经验共享,并及时解决还贷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是建立还贷工作快速信息通道,通过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人员联系簿的方式,实现学校、院系、银行及各还贷相关单位之间的直接联系; 四是建立家长承诺与联系制度和学生就业单位联系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学生家长和学生就业单位在督促学生按时还贷中的积极作用; 五是对贷款学生实行个性化管理,如建立辅导员谈心制度、贷款毕业生“一对一”联系制度、利用社会实践机会走访确实因经济困难无力还贷的贷款学生家庭等等; 六是加强对在校贷款学生的规范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贷款学生及时为之办理停贷手续,最大限度地降低贷款风险; 七是加强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还贷手续的办理。针对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在还款方式、提前还贷办理、展期办理等方面面临的新问题,我校和经办中国银行从构建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下的还贷工作体系出发,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并形成有效举措; 八是为毕业生发放《还贷手册》,让其还贷更轻松、更方便。针对以往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合同、还贷协议、还款须知等资料较零乱,易于丢失,给毕业生还款带来不便,以及他们对征信知识了解不够、对还贷中遇到的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等问题,我校从细处着想,为2006届贷款毕业生精心编印了一本《西南交通大学毕业生还贷手册》,人手一册。该手册包含征信及信用知识、毕业生按期还贷及提前还贷办理流程、还贷常见问题解答、往届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诚信还贷典型事例等方面的内容。 (三)以合理务实的应急机制应对可能的特殊情况 为确保还贷率100%,我校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金制度,设立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并配套出台了《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专门用于应对特殊情况,为有关贷款毕业生先期垫付还款。(①没有还贷条件,如在青藏线工作的毕业生②暂时无力还贷的③有经济困难但承诺还贷的④还款金额差少许的。) 截止目前,我校共5次启用风险基金,为贷款毕业生垫付还款39.1605万元。 (四)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坚持100%还贷率不动摇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我校还采取了其他一系列措施,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坚持100%还贷率不动摇。一是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顾利亚、校长周本宽多次在学生大会上做动员,号召贷款学生为100%还贷做贡献;二是学生工作处和各院系明确职责,统筹安排,层层落实,指派专人负责,把还贷工作作为重点攻坚工作来抓,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还贷信息周报表制度;三是明确奖惩,我校按当年贷款总金额的3‰划拨专门经费用于奖励在贷款及还款工作中表现突出的院系,通报工作不力的院系;同时,还贷工作情况还被列入院系学生工作年终考核指标体系,所占权重高达10%;四是我校还贷工作得到了我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还贷工作取得的成绩与我校连续16年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的高就业率是分不开的,与毕业生的高就业质量是分布开的,最为根本的是与学校的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结构的适应性是分不开的。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