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峡大学国家助学贷款及经济资助工作的基本思考和做法
2006-08-15收藏
三峡大学是一所省属综合性大学,学生生源70%学生来自边远省区和湖北省边远山区,贫困学生占20%左右,其中特困学生占10%左右。长期以来,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工作,在经费投入、机构设置和政策倾斜等方面给予了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工作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不断加大对全校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力度,同时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精神上、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关注和关心的力度,确保每一个困难学生在三峡大学生活愉快,健康成长,学习安心,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渠道的困难学生经济资助体系。
一、国家助学贷款情况
我校自2000年国家助学贷款正式启动以来,与经办银行密切合作,真正建立了良好的国家助学贷款银校合作良好运行机制,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在我校进展顺利,学校在就如何使国家助学贷款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如何降低还款风险,使银行贷得放心并且愿意贷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我们的体会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前提,银行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学校的积极工作是动力,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密切配合是关键。
从2000年至今,我校共有10133名困难学生与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签约金额6611.49万元,实际发放人次11895人,实际发放金额6395.52万元。其中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一次性签约并发放3147人,发放贷款金额1704万元;2005年一次性签约并发放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3639人,实际发放金额2004.49万元。
我们在积极配合经办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和进行诚信教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断创新困难学生评定工作。
要做好学校贫困生的助学工作,首先必须科学界定贫困生的范围,确定助学政策的目标群体。三峡大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困难学生评定工作得到不断创新,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第一、“四步界定法”。如何保证让困难学生优先得到资助,对贫困生的界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保证界定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无疑是重中之重。为此,学校采取了“个人申请、班级评议、学院考核、三榜复议”的四步界定法:即由困难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个人困难申请说明;学生之间根据个人家庭情况进行互评、班委确定初步名单;学院对初步名单进行严格审核;张榜公布审核结果,公开投诉电话,对投诉意见进行调查核实,调整名单再公布,如此反复三次。整个界定工作,学生处实行全程监督。由于采用“三榜复议”的办法,使界定工作真正体现了公正、公平、透明,同学们反映较好,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第二、困难程度分类法。将困难学生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分别设置成不同的困难类别,即A、B、C三类。其中A、B两类分别为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和困难学生,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5%;C类为贷款学生,其比例则根据每年贷款的投入情况和使用情况予以确定。
第三、享受资助区分法。将不同类别困难学生的不同资助方式加以区分。A、B两类的困难学生除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外,还可以享受学校其它的经济资助政策, C类学生则作为一般困难学生,在首先满足A、B两类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后,如贷款仍有余额时方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进一步扩大了困难学生贷款覆盖面。
2、以情感为纽带,大力加强银校合作。
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是前提,银行的大力支持是保证,学校的积极工作是动力,银校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密切配合是关键。三峡大学注重加强银校合作,主动与银行共同探讨助学贷款事宜,力争在操作环节上做到“银校同步”。
第一、为经办银行排忧解难。在审理国家助学贷款材料和录入贷款信息过程中,由于贷款学生人数多,银行压力很大。为此,学校积极为经办银行提供所需电脑、打印机等其它所需办公用品,同时还为银行设立20个临时勤工助学岗位,协助银行完成贷款数据的处理工作及银行的宣传板报工作,为银行排忧解难。
第二、将银行的工作人员请进来。学校聘请经办银行的工作人员作为学校贷款工作的义务监督员,随时检查督促学校助学贷款工作,以求得学校和银行工作的一致性;就国家助学贷款中应有的还款意识、风险意识等问题,结合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宣讲,以增强贷款学生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学校经常把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想法及时告诉银行,取得银行的理解和支持。银行非常理解学校的困难,他们积极为学校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意见,使很多棘手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
第三、规范学校管理制度,为经办银行把好质量关。银行在学校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其工作质量的高低,所需时间的长短,损耗成本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学校内部管理的规范程度和学校具体经办人员责任心的强弱程度。因此,学校不断规范贷款制度的管理,为经办银行认真把好贷前准备工作质量关、贷款过程中的操作关和贷后的管理关。
通过与经办银行“联姻”,加强了银校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了银校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
3、围绕国家助学贷款,积极开展诚信教育。
学校与经办银行一起,以活动为载体,注重实效,开展了一系列诚信教育活动。
第一、举办信用宣传和学习活动。每年组织贷款学生观看“信用行天下”专题片,同时还邀请经办银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共同观看,这一活动在广大学生中反响很大,使学生深受教育,他们深感作为一个贷款大学生所肩负的还款责任和义务;开展“信用行天下”有奖征文活动并编辑出版《诚实是金,信用无价━━三峡大学大学生诚信专题教育文集》一书,以身边的人和事去教育和感染广大学生,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
第二、开展助学贷款咨询活动。学校与经办银行一起共同举办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咨询活动,参加咨询的学生达3000人次,通过咨询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了贷款风险意识,更加明确了贷款政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举行“贷款签约发放及诚信宣誓仪式”活动。在学生与银行进行国家助学贷款签约发放之前,学校与经办银行共同举行贷款发放及诚信宣誓仪式,学生在宣誓仪式上立下了自己的誓言:“国家助学,旨在扶贫;成就学业,塑造人生;三峡学子,诚信为本;道义为先,守信为魂;背诚弃信,公道无存;有借有还,一诺千金;刻苦学习,积极上进;报效祖国,无愧青春。”在贷款合同签订及贷款发放之前举行此项活动,旨在进一步强化贷款学生的贷款意识、诚信意识和还贷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园诚信氛围的形成。
第四、建立提前还款奖励机制。从2001年6月起,为鼓励贷款学生积极还款,我校对毕业生实行贷款利息100%贴息制度,即凡在毕业前偿还全部或部分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学校可对其偿还部分的利息实行100%贴息。学校的这一政策,使贷款毕业生在离校前还款的积极性非常高。
通过一系列信用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诚实守信的观念不断加强。截至今年3月份,我校已有1698人次在经办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全部或部分偿还手续,还贷款金额461.88万元。对此经办银行非常满意。
二、其它经济资助情况
三峡大学注重整合各种助学力量,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为主导,通过奖、贷、助、补、免等资助措施,真正形成了特困资助与贫困资助、重点资助与一般资助、长期资助与临时资助相结合的新的经济资助运行模式,充分发挥了资助措施的综合效应。
勤工助学:学校非常重视勤工助学工作,随着招生人数和困难学生的增加,学校对勤工助学经费的投入也不断加大。学校每年为困难学生提供880个左右的勤工助学岗位,近几年来学校总共向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3888个,投入勤工助学经费达343.89万元。
临时困难补助:学校累计为困难学生提供临时困难补助182.43万元;12180人次获得补助。
通过无条件入住公寓、缓交学费、无条件参加选课等措施对经济困难新生开辟“绿色通道”。从2000年至今,学校累计为3331名困难新生开辟“绿色通道”,总计垫付学费金额2652万元。
学校广泛争取社会、企业团体、校友等各方力量在我校设立困难学生奖、助学金。自2005年,共发放各类社会奖、助学金613.36万元,受奖励或资助的困难学生达4606人次。
积极开展“一帮一”助学活动,帮助特别困难学生解除精神和生活上的困难。主要有学校领导、学校各基层党支部与特困学生开展的“一帮一”助学活动以及宜昌市民建企业家与西藏困难学生开展的“一帮一”等各项助学活动。其资助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学习指导、思想交流、资助其学费生活费等;
另外学校还向全校教职工发出资助贫困学生的倡议,设立教职工困难学生经济资助基金,2006年资助困难学生一次性捐款达138319元。
三、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切实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困难学生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学校本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既在经济上帮助他们、生活上关心他们,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引导他们、精神上鼓舞他们,心理上抚慰他们,引导他们自强成才。
第一、扶人先扶志,思想政治教育要先行。学校积极开展针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活动,将扶危济困与鼓励贫困生自立、自强相结合,教育引导困难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在逆境中崛起,在奋斗中成长,鼓励他们不畏艰苦、自信自强、立志成才。学校多次在困难学生中开展以“在贫困中奋起,在自强中成材”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讲座、演讲、讨论和征文等,并将困难学生优秀征文编集成书。贫困生很受鼓舞,他们说:“贫困选择了我,而我选择了奋斗,学校上上下下关心我们,我们决不能辜负学校的期望。”
第二、健康促成材,加强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充分认识到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救助办法:对待有心理障碍的困难学生坚持“正确引导、个别谈心、重心突破、跟踪观察”,使不少困难学生不仅在经济上得到了资助,更使他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也得到了莫大的关爱。学校组织心理咨询老师举办针对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开展困难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开展心理健康测试,举办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会等等。通过这些举措,有效地缓解了他们的心理压力,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排除了大多数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困难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材起到了积极作用,为维护学校稳定、确保学校顺利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团结与互助,激发学生真情回馈社会。学校通过奖、贷、勤、助、补、免等一系列资助措施,激发了广大困难学生团结互助、立志成材、回馈社会、报效祖国的热情。
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困难学生的一系列资助政策,多渠道对困难学生进行资助,让每一个困难学生在三峡大学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继续在学生中大力开展对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活动,不断强化贷款学生的还款意识,减少银行的贷款风险,提高学校的还款信誉;不断深入探索国家助学贷款后续管理工作的新模式,规范和创新贷款的过程管理,尤其是贷款后期的管理,真正把国家助学贷款深入扎实地在我校继续开展下去;在今年的新生入学工作中,继续做好困难新生的“绿色通道”工作,确保每一个新生顺利入学,与经办银行一起把国家助学贷款尽快送到每一个困难新生的手中。
以上是我校在国家助学贷款和多渠道资助困难学生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三峡大学
2006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