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江苏大学毕业生:王亚丽 事迹简介

2006-08-15收藏

  王亚丽同学是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届的毕业生。2000年,她怀揣着9000元,独自从内蒙古的一个偏远山村走出,开始了她在江苏大学的求学生涯。在求学期间,她多次获得校优秀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和校三好、校优干等各种荣誉称号,在2002年10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四年里,她仅靠这9000元顺利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大学期间的各种花费将近4万元,她还还清了银行的所有贷款。

  毕业时,她不仅顺利拿到了外贸英语专业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还拿到了新闻学专业自考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她是班上英语八级最高分、江苏大学优秀毕业生。她自言是“不折不扣的贫困生”,以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贫困的人,无需自卑:贫困的人,照样可以笑对生活!学习上,她从入校时班上的后5名,到大一的班级前10名,大二的班级第一名,以她的成绩,告诉我们:勤奋出真知,天才是汗水和泪水浇灌出来的。她在那些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彻夜不眠,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日子里,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她是大学生记者团的活跃分子,是每年度的优秀学生记者,是外国语所在学院的通讯部部长,是班级团支书,成功地组织过各类活动。现在,她是上海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的销售助理,正自信、坦然地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王亚丽用自强、自立、自信,为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镇江电视台对其进行了专题报道,校学生工作处专门发布《关于组织学习讨论王亚丽同学“自强自立、刻苦成才”精神的通知》,号召全校学生学习、讨论王亚丽同学“自强自立、刻苦成才”的精神。

 

  附:2004年10月1日《京江晚报》报道全文

 

自卑-自强-自信-自如-游刃有余,且听原江大女生王亚丽告诉你--

一个贫困生的心路历程

  四年前,她独自从内蒙古一个小山村走出,来到江南古城镇江,开始她的大学生涯。四年里,父母给她的钱总共不到9000元,而她在大学期间的各种开销将近4万元:包括18400元学费,5000元住宿费和书费、约16000元生活费。四年后,她不仅还完银行所有贷款,还以全班英语八级最高分、江苏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成了上海杰事杰新材料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的销售助理。王亚丽,这位自言是“不折不扣的贫困生”的女孩,以她的经历,给处于迷惘中的贫困大学生太多的启迪:贫困的人,无需自卑;贫困大学生,照样可以笑对生活。

  大学四年,王亚丽一直是先贷款交学费,再用周末打工和奖学金冲抵贷款;暑假去赚下学期的生活费,周末去赚买书的钱。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王亚丽心潮澎湃。从她的讲述中,笔者看到她曾经的心理轨迹:自卑-自强-自信-自如-游刃有余。

  忘不了,母亲笑容下的眼泪

  我的家乡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我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这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却没有带给我多少兴奋。通知书上天文数字般的学费让我一筹莫展。我看着父母,父母无奈地看着我。

  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我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放弃,未来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于是,我放弃了“尊严”,开始为学费而奔波,从亲戚到朋友,从老师到同学。开学一周前,我竟然如愿以偿地凑足了学费。

  拎着一个手提包--全部的家当,我独自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毫不夸张地说, 真有一种“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与凄凉。

  跨进江苏大学校门的那一刻,我下定决心,要靠自己读完大学,绝不再向父母 要一分钱!

  然而,身上的人民币交了学费就没有生活费,留下生活费就凑不够学费。踌躇再三,我决定先把学费交了再说,我不想因为学费交不齐而影响了学习。生活总是 会有办法解决的吧。

  之后,我毅然来到工商银行特困生贷款咨询处申请助学贷款。几经周折,当提起笔准备在贷款合同上签字的时候,我的手开始颤抖了。因为这份贷款合同代表着我人生的一次转折,我的未来,我的梦想,一切都在自己手中,一切都 要靠我自己来创造。在这个离家千里的地方,我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最后我郑重地在那份贷款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 也只能这样做,我别无选择。

  枪响了,我要更早到达终点

  江苏大学英语002班,汇集了大江南北的优秀学子。坐在教室里开始上课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有多差。我的入学成绩排在班级的后5名之内,听着同学们纯正的发音,看着他们对每个话题侃侃而谈,我真的开始自卑了。那种自叹弗如的感觉让人欲哭无泪。也许是天生一副傲骨,我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格在金字塔的最底层混日子。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银行卡上只有工商银行定期打来的每月200 元的生活费,我还是跑到了新华书店,买了最权威的牛津字典,最物美价廉的收音机、复读机。开始了我的“漫漫英语长征”,每天早起和晚睡前,都会塞上耳机,收听VOA、BBC,尽管我什么也听不懂。早操结束后,对着复读机练习发音。

  当时我有一种感觉:我和别人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枪声响了,大家一起出发,别人是在跑,而我是在爬。但我的目标是,和他们同时甚至比他们更早到达终点。也许你会惊异于我不知天高地厚,但当时就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我。

  大一结束,我的综合成绩排到了班级前十名。暑假,尽管很想家,但我不能回去,因为我要用这一个月的时间赚够下个学期的生活费。当时的方法只有一个--做家教。站在新华书店门口,我酝酿了很久,似乎全世界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我身上,刺得我好痛。鼓了几次勇气,我才把准备好的“招牌”拿出来。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挺过来的,只是一个上午我就接受了两个人的邀请。镇江的夏天,最热莫过于七八月份,而我就在这个时候,搭公交,从城南到城北,城北到城南,每天两个来回。尽管如此,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原因旷过一堂课,因为我想得最多的不是报酬,而是责任和信誉。一个月下来,我成了她们最真诚的朋友,她们成了我最忠诚的“客户”。开学前一个星期,我拿到了第一份工资,1600元 人民币,说句实话,那是我第一次拿到这么多属于自己的钱。

  不可能事事如愿,评定奖学金的时候,我以0.01分之差与奖学金失之交臂。虽然有很多客观原因,但对于我,原因只有一个:成绩不够好!这是铁的事实。面对指导员老师的安慰,我只说了一句:“ 谢谢老师,我知道我的成绩还不够好,明年拿一等奖学金时,我请客。拿不到一等奖学金我就不会来见您!”

  大二一年,我吸取前面的教训,开始尝试调整学习方法,将精力重点放在课本上。期末考试结束,班长打电话给我,“亚丽,你考了我们班上第一名!”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班上有那么多优秀的同学,而现在我居然以绝对的优势考了英语002班的第一名。

  我想哭了。军训时,膝盖痛得我无法走路,我没有哭;暑假时,整栋宿舍楼只有我一个人,形影相吊,我没有哭;生活费少到只能吃馒头时,我更不会哭。而那个时候,我真的流泪了,是为自己的努力没白费而流泪!

  自豪啊,一路走过沉甸甸

  四年就这样在苦读和奔波中度过。毕业典礼上,当校领导把毕业证、学位证和江苏大学优秀毕业生证书发到我手上的时候,站在领奖台上,我感慨万千。从接到录取通知书到大学毕业,父母给我的钱不到我整个大学开销的四分之一。毕业时候,我还完了银行所有贷款,和其他同学一起拿到了毕业证书的原件,我竟然真的和所有人一起到了终点!同时,我即将拿到新闻学专业自考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我是班上英语八级的最高分,是江苏大学的优秀毕业生,从这种意义上说,我又比几千人早到了几分钟!我的目标居然真的实现了!我真的有点为自己感到自豪了!

  有些人总会觉得,像我这样的“贫困生”,一定是又瘦小又内向的,至少,也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但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也是在一边学习一边享受生活。

  在那些为了提高学习成绩而彻夜不眠、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的日子里,我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好。我是大学生记者团的活跃分子,是每年度的优秀学生记者;是外国语学院的通讯部部长,负责院内新闻的采访和发布;是班级的团支部书记,组织大家去爬山,去郊游。 拿到稿费,会和最好的朋友跑到后街的小吃店买一大堆零食,钻到某个小亭子慢慢享用。发了奖学金,请一大堆“狐朋狗友”到火锅店里开怀畅吃。没事时,和几个好朋友逛街到筋疲力尽;无聊时,和室友彻夜长谈;高兴时,听听歌;悲伤时,也到网上聊聊。我读了十几本自己喜欢的英文原版小说,看遍了大礼堂放过的所有好莱坞电影,买过汤姆克鲁斯的海报,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

  四年的大学生活,改变了我的性格,也许会改变我的一生。在这里,我学会了独立,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宽容。更重要的是,在江苏大学里,我收获了很多真诚的朋友:领导、老师,工商银行的爱伟姐姐,班内班外的同学、校友,家教过的学生、家长。大家有缘相聚,从萍水相逢到真诚相待,两肋插刀。那份真诚,那份关切,那份信任,给人一种沉甸甸的温暖。

  每每站在领奖台上,我都会这样想,我绝对不是江苏大学最优秀的学生,但我是江苏大学最幸运的学生。

  我真的很感谢这种生活,这种经历,会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这种生活,是上天恩赐于我的殊荣。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