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让我更早懂得自己的责任
--浙江林学院学生吴酬飞从农民工到硕博连读生的感人故事
2006-08-15收藏
核心提示
他,7年前参加高考超出重点线17分,却因家庭贫困,不得不辍学去广东打工;打工两年后,他重新考上大学,但还是因为贫困再次面临辍学,后来通过学校“绿色通道”完成了注册手续。
他,大学四年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所有学费、生活费全部依靠学校和政府的资助及勤工俭学和奖学金来解决,还要经常寄钱回家,照顾贫困的父母。
他,刚接到通知,从160多名报考学生中脱颖而出,被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专业录取为今年惟一的一名硕博连读生。
对于贫困,他这样认为:“当你微笑着面对贫穷的时候,贫穷就成了一笔财富;贫穷给了我比别人更多的生活体验,他让我更早地懂得了自己的责任;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
他叫吴酬飞,浙江林学院生物技术021班学生,现已被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录取为食品科学专业的硕博连读生。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不敢相信,经常晚上兴奋得睡不着。
广东街头,做了两年民工
1999年7月,吴酬飞从江西省玉山一中毕业,他的高考分数高出江西省重点分数线17分。由于当时还没有助学贷款等政策,而他的家庭经济极其困难,他最终流泪决定: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前往广州打工。
到了广州,他才真正知道在外面做民工的不易:整天在工地里挥汗苦干,即使每天从早累到晚,收入也不高。曾有一次,他连打个电话给朋友的钱也没有了,只能走10多里路回到住宿的地方。
从1999年8月到2001年10月,在广州打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先后做过工地小工、在保险公司做过保险、在眼镜公司做过营销。2001年秋天,他的一位广州医学院的朋友告诉他“社会上的人也可以参加高考了”。为了实现梦想,他带着打工两年多赚下的6000元钱回到老家,进入了补习班。虽然已经有两年多时间没碰过书本了,他依然考上了本科。
1100元钱,他读了4年大学
2002年的秋天,他带着仅剩的1100元钱来到了浙江林学院,学校了解情况后,帮助他从“绿色通道”完成了注册,交了665元的住宿费后就入学了。开学后,他向学校递交了助学贷款申请,一共贷款16000元,分四年发放,每年4000元,解决了他的学费。后来又在学校参加了两年多的勤工助学,解决了他的部分生活费。学校连续三年为他减免了部分学杂费,累计金额2700余元;同时他在校期间还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温州校友会设立的“育才助学金”及部分的生活补助。大学四年,含国家助学贷款在内,他累计获得各类资助3万多元。
从大二开始,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他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外,开始做家教。最多的时候,他曾经一天兼职4份家教(周六)。虽然一天家教安排得非常紧,但他对自己辅导的学生从来没有半点偷懒,有时候学生一时不明白,他一定免费加时间辅导,直到学生搞明白,他才放心地离开,有时候他回到寝室已经是凌晨。因为他的负责,家教名声在校园内外传开了,聘请他当家庭教师的人也越来越多。最多的一年,他靠家教挣了1万多元。除了自己的开支,其它的他都补贴家里了。
忙赚钱的同时,他从来没有耽误过学业
忙勤工俭学、忙做家教等等,他忙着解决自己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对于学习他从来不敢掉以轻心。
他坚持每天早上6点之前起床,到学校图书馆旁边的小山坡上读英语;晚上晚自修后同学们在寝室躺在床上看电视了,他在寝室阳台再看上一个小时的书,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大一一年时间,他就把大学4册英语课本全部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单词全部背了10遍以上,英语成绩从高考英语(150分)只考了68分,到研究生英语入学考试(100分)78分。
为了更合理地安排时间,他一直坚持提前做计划。每学期开学初,他就规划好一学期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落实到每一天直到每一小时。所以每星期一开始,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他都十分清楚。他知道,自己只要一懒惰的话,就无法完成任务。每天早上5点半醒来的时候,看着其他同学睡得正香,他也很想再多睡会儿。但是他知道,如果今天不起床,那明天也会不起床,他的学习计划就会完成不了。
艰苦又坚持的四年,让他获得丰厚的回报:他始终保持班级成绩第一,先后两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一次校三等奖学金、一次国家一等奖学金、一次育才助学金;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获得帮助的同时,不忘帮助别人
在吴酬飞的求学过程中,受到了许多来自学校和社会的帮助,为此,他立志也要帮助别人。
正是怀着这样的想法,在他担任生命科学院分团委组织部副部长期间,积极筹划各种活动帮助其他贫困学生。有一天,在学院分团委书记苏小菱老师的支持下,他带领同学开展“新长城”助学活动,组织学院的青年志愿者定期将学生寝室、老师办公室的废纸、饮料瓶、旧书等收集起来,进行简单分类处理后卖给废品收购站,用卖废品所得资金成立了“新长城资助基金”。在他的努力下,该基金成立3年来,已经有100多名学生加入到收集废品的团队中来,累计收集各类废品数万斤,到目前为止,该基金已经资助了10多名特困生。
大三开始,吴酬飞担任了学院新生班的副班主任。期间,他经常帮助班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家教等各种勤工俭学机会,鼓励贫困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完成学业。同时,他时时不忘提醒那些参加勤工俭学的学生,千万不要因为勤工俭学而影响学业!吴酬飞明白,勤工俭学对贫困学生帮助很大,自己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或许由于家境的相似,他经常和班里那些贫困学生走得很近。
由于成绩好,班里的同学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每学期期末,他的课堂笔记总是成为同学们最为抢手的复习资料。吴酬飞也总是十分乐意把自己所有的学习资料拿出来与人共享。不仅如此,如果了解到有同学成绩不好要补考,他也总是十分热心地义务为那名同学补习,因此同学们都敬重地称他“老大哥”。
除了努力,我别无选择
“在大三时我也曾经犹豫过:是选择工作,赚钱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自从7年前开始打工后,一直是吴酬飞照顾家里的,他从没向家里要过钱),还是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就在举棋不定的时候,父亲的一句话激励了我:“孩子,选择你最想做的事情。”父亲的这句话,使吴酬飞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在考研期间,一方面不能赚钱补贴生活费,一方面还要买考研资料,经济负担更加沉重。不过,他还是熬过来了。前阵子成绩揭晓:他以390分的成绩考取了南昌大学微生物专业第一名,被南昌大学中德联合研究院食品科学硕博连读班录取,获得了惟一的公费攻读硕博连读研究生的机会,还有机会去德国做博士后研究。而这时,他连买张车票回林学院的钱也没有了。
吴酬飞告诉我们:“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父母是无法选择的,无论他们是贫穷或是富有。尽管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困境。当你微笑着面对贫穷的时候,贫穷就成了一笔财富,穷人的孩子更懂得什么是包容与豁达。对我而言,贫穷给了我比别人更多的生活体验,他让我更早地懂得了自己的责任:除了奋斗,我别无选择。这种责任让我无法去自悲,去自弃。”
浙江省学生贷款管理中心
二○○六年八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