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叫李志敏,是刘芳艳的同学。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我是非常幸运的。因为,我不仅在大学里学到了知识,更为难得的是,从刘芳艳的身上,我学到了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如何做人。
认识刘芳艳,是在她复学后,来到我们计算机绘图专业04级班上。今年春节刚过,当我们大家伴随着节日的喜悦返回校园时,刘芳艳带着她双目失明的母亲,也来到了学校,并住进了我们寝室。
一个羸弱的女孩,千里迢迢,带着妈妈上大学,让我们惊讶之余,又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在此之前,我们只是大概地知道一些她的困难:父亲去世,母亲失明,交不起学费,吃不上饱饭,也没有看见她穿过一件新衣服。拣同学们丢掉的脸盆、水桶用,就连她盖的一床被絮也是捡来的,每月的生活费不超过90块钱……但是,我们不知道,她在上大学的同时,还在赡养双目失明的妈妈。芳艳告诉我们说,爸爸去世了,哥哥出门了,自己在荆门上大学,只有双目失明的妈妈一个人留在家里。下雨时,她怕家里摇摇欲坠的房子坍塌了;晚上,怕家里的门没关紧;烧饭时,她担心妈妈烧着了自己,柴火还有没有?水还够不够……哪一样,她都放心不下,只好把妈妈接来,带在身边。
从这时起,刘芳艳忙碌的身影,就常常出现在我们眼前:下课了,她急忙赶到食堂,帮师傅卖饭菜,完了,才从食堂里打来两份饭菜,端到妈妈跟前,把筷子和碗都递到妈妈的手上,妈妈开始吃了,她才吃;妈妈吃完了,她又递上一杯水,问一声,吃饱了吗?听到妈妈肯定的回答,芳艳的脸上才会露出笑容。天气渐渐转暖,明媚的阳光出来了,刘芳艳会在课间回到寝室,把患过严重风湿病的妈妈搀扶到室外,搬上一个凳子,让妈妈舒舒服服地晒晒太阳。
目睹刘芳艳的一切,听着刘芳艳的故事,我们的眼眶湿润了,我们的心灵震撼了。虽然,我们不是富家子弟,而且有的同学家里也很困难,但和芳艳比起来,还是要好得多!毕竟,我们有健全的父母,有个温暖的家,有个供我们上学的指望。可是,我们有的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在福中,曾经抱怨过父母,曾经哀叹过命运,即使能对父母的辛勤劳作常怀恻隐之心,也很少用力所能及的行动去感恩父母。而刘芳艳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依然孜孜以求,坚韧不拔。因为,她始终牢记着两个字――责任!
刘芳艳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帮助,但她也从不忘记帮助他人。在同学遇到困难时,她也会伸出热情的手。记得刚入学不久,学校号召给荆门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捐款。听到这个消息,芳艳二话没说,捐了10元钱。10元钱在我们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可对芳艳来说,那可是三四天的生活费呀!我们都清楚地记得,她妈妈想吃米粉,学校附近是1块5一碗,为了节省5角钱,她来回跑了三里多路,只花1块钱给妈妈端了一碗回来。同学们都劝她,你就别捐了吧!她说,我知道我捐的很少,可是我最了解,一个人在困难压头的时候,是多么需要帮助。我生活得是很艰难,但我能走到今天,哪一点不是大家帮助的呢!
学校团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刘芳艳总是积极参加。有一次,我们一道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在院子里,大家都帮忙搞卫生、整理床铺,陪老人们聊聊天,说说话,拉拉家常。芳艳却不一样,她麻利地打来热水,给老婆婆洗头、梳头。给一位老婆婆梳完头后,老人拉着芳艳的手说,你真是个乖乖女,轻手轻脚的,梳得好舒服!芳艳说,我从小就常给我妈梳头,现在给您梳头,就像在给我妈梳头呢。说实在话,我,也许还有更多的同学,都一直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在家里,难得能给父母盛碗饭、端杯水;在外,有时连一个问候电话都懒得打,像芳艳那样亲手伺候爸妈的事,我还从没做过,更不用说别人的父母了。我还知道,有极个别的同学,在寒酸的父母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送到学校时,他还觉得父母形象让他很没面子呢。看着刘芳艳的坦然、从容和熟练,我们有些无地自容。从物质上说,她是贫困的,但她富有的宽容、大度、友善、热情,这种做人、成事不可或缺的优良品质,却是我们所缺少的!
贫困的家境使刘芳艳明白,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芳艳始终坚持一个信念,绝不放弃学业。由于长期的精力不济和打工休学,她的学业受到影响,一些课程难以跟上。但她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来弥补落下的课程。有天深夜,我一觉醒来,发现她还在看书学习。我劝她早点睡,她不好意思地说,影响你们休息了吧?我基础不好,又掉了许多课,不赶不行啊!在刘芳艳的影响下,我们班的学习风气有了很大改变,一些缺课的同学也变得自觉起来。我们班还得到了学院的通报表扬呢!
刘芳艳的事迹传开以后,她收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和捐赠,按说,她的生活条件可以得到相应改善了。夏天来了,看着她还穿着冬天里穿的厚布裤子,我劝她去买几件新衣服。她想了想说,是的,我的确该买条裤子了,这身衣服还是读高中时别人送的。于是,我陪她来到离学校不远的掇刀小商品批发市场。她左挑右选,看中了一件标价35元的裙子。这太寒碜了点吧,你现在又不是没有钱!我的话还没说完,她就打了个闭嘴的手势。这时,老板也认出了刘芳艳,高兴地说,你是个大孝顺姑娘!这条裙子我送你了!就算我表达对你的敬佩之情吧!没想到芳艳说,谢谢你的一片心意,但我不能接受你的无偿资助。听着这话,我都快晕了,老板也露出不解的神色。刘芳艳平静地解释道,我的确得到了同学和社会的捐助。可这些钱我是不会动用的。因为我最大的困难,学费,学院免了;住房,学校给了;生活费,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给我解决了。完成学业,我已经有了保障。我相信,只要读完书,我就有能力养活自己,养活我妈。听了芳艳的解释,老板只好象征性地收了18元钱。拿起这条裙子,芳艳很高兴,天真地笑了。她说,这是长这么大穿的第一条裙子。
说内心话,我难以和她一起高兴,我在想,要是我生在她这样的家庭,处在她现在的处境,我会有她这样的坚强、自信和豁达吗?
“靠自己改变自己”,这不是一句动听的豪言壮语,而是苦难塑造的人格魅力,是坚强铸就的人生信念!
这,就是我们的同学刘芳艳,身处逆境,她依然乐观,牢记自己的责任;知恩图报,她真诚善良,不忘关爱他人;艰难困苦,她坚韧不拔,坚守自己的信念。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面对父母,是否心存感激?面对挫折,我们会不会怨天尤人?面对生活,我们能不能大度从容?刘芳艳用实际行动给我们做出了生动的回答,她,就是我们践行人生的最好榜样!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