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教育部2006年第14次记者招待会散发材料之四

永远的思念--追忆我的好姐妹祝香云老师

2006-09-13收藏

  2006年5月27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就在这一天, 我的同事、我的挚友、丈夫眼中的好妻子、儿子的好妈妈、学生的好老师、同事的好大姐――浙江绍兴县平水镇中心校祝香云老师静静地走了……

  香云是位普通的小学教师,如果没有那一个瞬间,或许她的人生将像大多数老师一样,默默无闻地工作到退休。然而,那一个平常日子中不平常的时刻骤然来临,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5月31日香云的追悼会,她的儿子――上海同济大学的大一学生王泽洪哽咽着说:“妈妈,您那奋力的一推,虽给我留下了一生的痛,但您的壮举是我一生的骄傲……来世让我再做您的儿子,让我能好好地报答您,孝敬您!”

  香云的办公桌,她批改过的作业本,她编织的毛线织品……依然保持着原貌。每次经过香云的办公室,我都会驻足停步,我不相信她就这样走了;每次整理香云的办公桌,我都会思绪万千,一个高大的形象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生命的绝唱  

  2006年5月27日11时,我们平水镇中心小学学生周六技艺班放学,同往常一样,学校组织各班班主任和行政值日老师护送学生排队沿人行横道线通过绍甘公路。

  大约11:10分左右,一辆东风大货车满载着脚手片由南向北疾驰而来,这时护送学生的行政值日老师陈晔华发现车子没有慢下来,就不断地挥动手中的小黄旗,大声叫喊,向货车司机示意。但车子仍然没有减速。此时,陈晔华老师一面挥旗,一面向驶近学生的车辆冲去。由于车速过快,司机后来虽然踩了刹车,向左猛打方向盘,但车子还是刮走了陈老师手中的小黄旗,并冲向反向车道的人行横道。此时正在护送学生过马路的带班老师祝香云看到情况危急,奋不顾身将在其前面行走的学生张玉成用力推开。货车撞向祝香云老师,车轮从她的身上碾过……

  车祸发生以后,虽经各方全力抢救,但终因伤势过重,中午12点40分,医院宣布:祝香云老师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一个普通的乡村女教师,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在生死一瞬间,她用生命铸就了不朽辉煌。

默默的奉献

  1978年7月,香云高中毕业后回到平水上灶村当起了幼儿园老师。从这一年开始,从幼儿园到小学,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在她28年教书育人的生涯中, 27年担任班主任,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

  在同事眼中,她既是一个诚实朴素、吃苦耐劳的好女人,更是一个为人师表、敬业爱生的好老师。

  “她喜欢孩子,喜欢当老师。”香云的丈夫――平水上灶小学的王海荣老师告诉我,“在儿子出生的第二天,她躺在床上,解答完了一份中师函授的考卷。她是拼着命抓住了当老师的唯一机会。”

  记得十多年前,香云到离家40多里的嵋山小学任教。当时,嵋山村所有人都不相信她会留下来。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她一住就是两年,直到新校舍建成。

  嵋山小学建在海拔五百多米的山上,只有二三十名不同年龄的学生,一个老师要承担全校学生的所有教学工作。哪个年轻教师愿意去啊。当时4岁的孩子只能丢给丈夫,晚上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睡在破祠堂里。曾经分管嵋山小学的郑吉松校长告诉我,因为交通不便,他一学期最多去一趟嵋山小学。

  香云匆匆走了,她的遗物只有两个纸箱子。一个装着书和杂物,一个放着她一年四季的衣服。香云的姐姐告诉我,“那几件衣服她穿了很多年,可从来都舍不得扔。春节大家相聚时,她对我们说,今年得添件新衣服,去上海看读大学的儿子时穿。没想到……”“为了省钱,妹妹至今还亲手缝纫一家三口的服。”      

  其实,她把省下来的钱花在了学生身上。村民郦岳成在香云的灵堂前跟我说,“我儿子郦大海曾是她的学生,在嵋山教书时为了让孩子们看上好书,她自掏腰包买各种书籍……”

  从若耶村到嵋山小学,到平阳完小,再到平水镇中心小学,28年来,这一路留下香云老师多少的足迹啊。

  “老师是份神圣的职业,要不怕吃苦,要爱学生……。”在出事前两天,香云就是用上面这番话鼓励她的邻居金晓艳,一位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即将毕业的师范生。

  “既然是教书,就要育人;既然是育人,就要切实负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 ”,她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在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

  在学生眼中,她是一个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好老师,更像一位慈祥可亲、关爱备至的好母亲。

  在嵋山小学工作的两年里,香云与学生为伴,几乎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他们身上。因为山路难行,每天天刚亮,她赶下山,等待孩子们的到来,像妈妈一样连抱带拉领他们上山。放学了,她又站在山坎上,一直等到他们在视线中消失。她的学生郦春燕回忆说:“一次下大雨,山路很滑,祝老师一个个把我们背下山,轮到我时,因为我调皮,在她身上扭动,让她滑了一跤,但她用手托住了我,我吓坏了,可是她却说,‘小调皮,别乱动,老师滑下去就没人背你下山了。’那次,我搂着她的脖子说,祝老师你真好,像妈妈一样。她高兴地亲了亲我的脸。”

  学生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学生要是有个什么事,香云比谁都要急。记得有有一次,她的班上有个男生突然流鼻血了,祝老师发现后,二话没说,背起孩子就往医院跑。

   在香云的字典里,没有差生、优生之分。她常常对年轻老师说:“可以有‘近视眼、远视眼’,我们做老师的,绝对不应该有‘歧视眼’!”

   香云早年的学生金福铭告诉我,“当时他很会流鼻涕,祝老师经常帮他擦,有的学生指甲长了,她也会帮他们一个个修剪。祝老师不但是一位好老师,更是一位好母亲”

   和一般老师有所不同的是,祝老师对学习暂时落后差生似乎还有着特别的“偏心眼”。许多同事很纳闷,怎么别人眼里的“差生”,偏偏喜欢上她的数学课。香云曾对我说:“哪个孩子都想表现,哪个学生都希望老师赏识;给他舞台他就精彩,给他阳光他就灿烂。” 

  给“特别的孩子”以特别的爱,香云也因此而赢得了学生的爱。香云的学生何刚至今难以忘怀十年前的一幕:疲劳的祝老师中午趴在讲台上午休,一位学生蹑手蹑脚地跑到老师身旁,把自己的衣服盖在老师身上,紧接着,两件、三件、四件……熟睡的老师身上盖满了花花绿绿的小衣服。

   老师给学生多少爱,学生都会记在心上。作为她的同事和挚友,一直以来我自以为很了解她,但从车祸发生那天起,我才真正了解她,她爱她的丈夫,爱她的儿子,但她更爱她的学生。她的心里只有学生。 

深深的感动  

  2006年5月31日上午,绍兴市望秦山陵园蓬莱厅哀乐低回,泪眼无声,全市500多位各界人士代表参加了香云的追悼会。为了见香云最后一面,她的学生赶来了,她的同事赶来了,她的乡亲们赶来了,被她感动的人们也赶来了……

  治丧期间,上千市民陆续到她家中吊唁。花圈、鲜花,密密围住了祝香云老师的灵堂。

  学生们动情地呼唤着,“老师,我的好妈妈。”

  市民们发自肺腑地说,“虽然你我素昧平生,但你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

  绍兴的许多网站论坛上这样写道,“生,人人之所欲;死,人人之所畏。但在突然来到的生死抉择中,人的精神境界却高下有别。在这迅速作出的选择背后,是义无反顾的爱。” 

  在绍兴,人们是这样评价她的:祝香云老师的一生,尽管短暂,可她却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践行了一位人民教师敬业爱生、服务奉献的崇高品德。

  香云,我的好姐妹,愿天堂里不再车来车往!如果有来生,愿我们还是好姐妹,愿我们还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愿我们还能教同一个班级……

  香云,我的好姐妹,一路走好!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