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材料之五

天津医科大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苑方

2009-02-23收藏

  苑方,女,23岁,中共党员。天津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七年制2004级三班学生。现任基础医学院七年制团总支副书记。现将其主要情况介绍如下:
  一、 加强政治学习,明确政治方向

  苑方同学自入校以来一贯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作为七年制团总支副书记,她结合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了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模范意识。她所在班团支部风气正,精神面貌良好,支部凝聚力强,各项工作均走在前列,06年被评为校级优秀团支部,07年被评为市级优秀团支部标兵。

  二、学习刻苦努力,追求医学理想

  作为一名医学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始终是激励她前进的动力和准则。苑方同学能很好的处理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她在历次考试考核和综合测评中,成绩都名列前茅。大一学年取得校级三等奖学金和英语单项奖学金。大二学年取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和英语单项奖学金。大三学年在综合测评中排名第一,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和英语单项奖学金。大四学年综合测名第一名并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和英语单项奖学金。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并在口语考试中取得B+等级。大二下学期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三级证书。此外,她还积极投身科研活动。《睡眠剥夺引发心肌损伤的机制研究 》已完成初步实验部分,获得基础医学院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二等奖。2008年,她的文章“角色的责任”被人民网等网站转载并获得人民日报社“我的大学”主题征文摄影大赛优秀奖。

  英语学习一直都是她的特长和强项。06年和07年作为学校代表接待美国密歇根大学来访学生并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她出色的英语会话和沟通能力获得了美国老师和学生的好评。她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05年获得二等奖,06年获得三等奖。在07年的比赛中,她获得特等奖,并获邀参加全国夏令营。05年,作为一名刚上大二的学生,她在众多研究生中脱颖而出,获研究生院英语口语比赛第二名。06年全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凭借流利的口语获得一等奖,在天津市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优秀奖。07年全校英语演讲比赛中,她再次获得一等奖,并在天津市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中获得三等奖。07年7月,她随中国医学生代表团赴日本访问,有幸作为中国学生的代表在日本外务省发言提问,在与日本国际友好交流组织和民宿家庭的沟通交谈中,她的口语水平给日方工作人员和代表团领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受到一致好评。

  三、发挥组织特长,积极开展工作

  入校伊始,苑方同学被选举为班级文娱委员。她常常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参加校、系的活动,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大一学年,她在系学生会办公室和编辑部担任干事,负责系办公室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系刊《七年》的编辑工作。在她和其他同学的不懈努力下,《七年》在全校系刊评比中获得第一名。同时,她还是系英语协会的工作骨干,发挥其英语特长,为同学们介绍学习经验,并组织了英语配音比赛、英语短剧比赛等,在活动中提高同学们的英语水平。高中期间,她就主动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信息,在十八岁生日当天成为一名光荣的捐献志愿者。进入大学后,她一直致力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宣传工作,为同学们减轻了不必要的担忧和疑虑,为救助病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凭借对工作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她的能力受到老师们的赞誉。大三上学期,她开始担任七年制团总支副书记。她积极参与系团总支及学生会的建设,参与各类活动的组织等工作。06年暑期军训期间,她作为军训班长对工作认真负责,获得军训标兵嘉奖。07年清明节,她组织同学到平津战役纪念馆缅怀先烈,并邀请当年的战斗英雄为同学们介绍英勇事迹。07年6月,她策划组织的中外交流晚会给在校的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彼此沟通的机会,受到全校的广泛好评。在对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她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验传授给学弟学妹。在日常工作中协助老师做好系内党团建设工作,把七年制团总支建设成为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

  苑方同学组织并参与各项实践,在活动中表现踊跃,带领七年制学生会创建了兴河里社区、卫津路社区、天津儿童福利院、龙福宫老人院等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大众、回报社会的实践活动,多次被天津电视台、今晚报、教育报等媒体报道。她也积极响应团中央、团市委和校团委关于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完善七年制心理协会,集中力量,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开展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活动。在天津市耀华中学和新华中学多次进行社会实践,取得良好效果。

  由于她在工作中的努力和成绩,2007年获得校级优秀团干部称号。2008年,她以全市票数第三名的成绩获得天津市王克昌特等奖学金。

  在医大的四年,是苑方同学成长的四年,锻炼的四年,充实的四年,收获的四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苑方同学深知,今后的路还很长,对已经取得的荣誉,她把它们看成是一份责任,一种鞭策。成绩只属于过去和昨天,对她而言,更重要的是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责任编辑 张珏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