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材料之四

创新凝聚向上的力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朱月佳

2009-02-23收藏

  “我是一名三胞胎,家里面供养三个大学生不容易,也许我的生活条件没有办法超过其他同学,但我会用加倍的努力去实现我的理想。”她叫朱月佳,来自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与姐姐一起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求学,家境不好不仅没能阻止她前进的脚步,反而激发了她的动力和热情。在她身上,总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这力量,编织了一位平凡的大学女生不平凡的大学时光。

  学海无崖勤作舟,勤奋踏实的钻研精神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造就了朱月佳优异的成绩。就在同龄的学子们为走进象牙塔而兴奋、放松甚至有些迷茫的时候,朱月佳却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为自己定下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刻苦钻研,不断进取。三年多来,她的成绩始终排名全系第一。

  创新是现代人才最可贵的素质。朱月佳凭着对科技创新的极大兴趣,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学院科协的主要成员,她在2006年参加了第一个科技创新项目――“学校周边主要环境污染擂台”,并在其中负责对噪音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噪音的测量,盛夏的南京正如“火炉”,烈日下水泥路面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但这一切根本无法与朱月佳求知的热情相比,尽管汗如雨下,尽管皮肤被晒得通红甚至脱皮,但凭着“既然做了就要把它做好”的执著精神,她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噪音的测量工作,为该项目的研究获取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很快,朱月佳乘着创新的翅膀飞上了全国的舞台。2007年,经过严格的选拔,她被选中代表学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之初,她就铆足了劲,心想“既然来了,就得带点成绩回去”。面对一道道难关,她丝毫没有退缩,因为她坚信:“能感受全国大赛的氛围和体验三天三夜的拼搏历程也是人生一笔很宝贵的财富”。于是,她和队友们一起,排除干扰,潜心钻研,精益求精,有时为了把一个问题想明白,她们一直思考、讨论甚至争吵到半夜。真正的比赛开始了,朱月佳和队友们最终选择了一个关于公交线路选乘优化的问题,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全国二等奖。因为在各类科技创新活动中的出色表现和取得的优异成绩,朱月佳获得了学校五四“科技创新”奖章,并被评为学校“技能之星”。

  朱月佳深知,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佳途径,也是检验和提高自己创新能力不可多得的机会。她积极参加教师课题研究,到苏州、南京、镇江甚至安徽的琅琊山上参加各种野外实习,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练就了扎实的科技创新基本功,她也期盼着用自己的所学为社会尽一份力。2007年暑假,朱月佳先后参加了“奥运火炬江苏境内传递路线设计”和“关注太湖,关注蓝藻的调查研究”两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奥运的关心和想要积极参与其中贡献力量的她,不畏艰辛,克服一切不利条件,与小分队成员一起,通过实地勘察和走访,深入调查论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份三万多字,另含二十多张图片的设计方案提交给江苏省奥组委,受到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作为生态学专业的学生,朱月佳对蓝藻肆虐太湖一直十分关注,她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投入到该现象的调查研究中去,先后走访了当地的环保局、水厂、政府部门、居民区等,广泛了解蓝藻爆发的详细情况,并从专业的视角加以分析研究,完成了一份极具实用价值的调查报告。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各项科技活动让朱月佳丰富了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培养了她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她在体验了成功,品味着快乐。但她认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懂得感恩。”因此,她常常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分享学习心得,把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传递给身边的同学,带动大家一起感受学习的乐趣,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她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主动到小学支教,向小学生们宣传讲解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受到小朋友们的喜爱。她还十分热爱体育运动,校运动会赛场上、院排球联赛中常常能看到她拼搏的身影,并取得了多个单项和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因为综合表现突出,她先后四次获得校“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不久前还被评为2009届校优秀毕业生。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女孩,善于思考、勇于创新是她的真实写照;这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女孩,无论在什么样的困难面前,她始终能从容应对。面对骄人的成绩,她将其视为前进的新起点,在国家奖学金的激励和鼓舞下,她正以更加积极的努力,用知识、勇气和毅力尽情跳跃智慧的舞步。

(责任编辑 张珏瑛)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