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为社会服务工作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职能已经从单纯的人才培养,发展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各项改革的日益深入,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越来越紧密,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已经成为我国高校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技术开发和转移、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坚持产学研结合,开展横向科研合作
与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是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2004年全国高校科研经费已达344.4亿元,其中50%的经费来自于横向科研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高校在推动我国行业技术进步,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技术开发和转移
高等学校不仅是基础研究的主要基地,也是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核心力量。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和教育部等在高校建设了一大批工程化研发和技术转移平台,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育部工程中心已达121个,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有7个。2004年,高校申请专利1.5万件,获授权专利6400件,其中获国外授权专利38件。2004年高校与企业及其它机构签订技术转让合同9200项,当年实际收入13.6亿元,其中,专利出售合同731份,合同总金额2.8亿元。
孵化高新技术企业
从1990年起,我国的高等学校纷纷建立大学科技园。目前,经科技部和教育部考核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已达42个,依托高校近百所。截止到2004年底,4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投入使用孵化场地485.3万平方米,设立孵化基金5亿元,在孵企业5037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925项,毕业企业1256家,吸引留学人员1493人,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大多数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
发展高校科技产业
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技术和人才优势,依托优势学科发展特色科技企业,是高等学校实现技术集成创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重要途径。2004年度全国高校校办产业收入总额981.12亿元,其中,科技型企业收人总额806.78亿元。高校科技型企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学校共计58所,实现收入746.45亿元,科技型企业收入过10亿元的学校有12所。全国高校科技型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0.98亿元,对学校回报共计8.25亿元。高校控股、参股上市公司40家。2000年至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29.80亿元,创造了166亿元的利润,向国家纳税132.68亿元,上交学校39.84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等学校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