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冰]:观众朋友你好,这里是《决策者说》,前不久中外有120所著名高校的校长他们齐聚上海,共同探讨关于大学教育方面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的节目也是跟这个相关,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来自教育部的副部长,吴启迪。接下来我们先看一下吴部长的简历。
[沈 冰]:好,让我们掌声请出吴部长。吴部长,你好。
[吴启迪]:你好。
[沈 冰]:这个部长的名字后面俩字叫启迪,我想这道大学论坛的宗旨叫启迪领导智慧,憧憬大学未来,这名字该不是您起的吧?
[吴启迪]:当时第一届的时候,我还没到教育部,我还在学校。
[沈 冰]:好,今天现场来了很多的大学生朋友,今天我们在现场也来办一个大学校长论坛,不过呢是未来有志于做大学校长的学生朋友来做这个论坛的主角?
[吴启迪]:他们是从什么学校来的?
[沈 冰]:他们今天有好多朋友都是人大过来的,人大新闻学院很厉害,里面有很棒的记者。接下来开始我们的论坛。
[沈 冰]:不过在我们今天的未来的大学校长们开始向您提问之前,我得先问您几个问题,第一个我比较关心的是,这次中外这么多著名高校的大学校长在一块,他们最关心什么问题?
[吴启迪]:这次我们的题目是关于创新,因为我们国家最近提出了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这些校长们都在关心我们的人才怎么培养,就怎么能够培养出创新的人才来,或者说我们讲了更泛一点的话,我们的高等教育怎么提高质量的问题。
[沈 冰]:那既然您也提到了大学质量的问题,那能不能跟我们说一说,国外的校长,我们知道里面也包括耶鲁、哈佛等等非常著名高校的校长,他们怎么看我们的大学教育的质量。
[吴启迪]:我记得很清楚,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和耶鲁大学的校长,都直接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沈 冰]:他们是怎么说的呀?
[吴启迪]:他们首先感到我们的大学生很优秀。这是他们的印象。当然去他们学校的大学,当然也不一定是所有的大学都能去,但是去的学校,这些学生他们感觉就是质量很好,他说我们中国有最聪明的学生,另外他们感觉到我们这些年发展这么快,他们感到很吃惊,他们也表示了一个很赞赏的这样一种态度,所以我感觉总体上还是很正面。
[沈 冰]:这里面人家会不会客气,毕竟来咱们国家开这个论坛吗?
[吴启迪]:我想假如他客气客气,他就不会收这么多学生了,不是假心假意的。
[沈 冰]:他们是扎扎实实在吸引我们的人才。
[吴启迪]:那真的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实际上这是一种智力的外流。
[沈 冰]:不过虽然这些国外的校长好像对我们,到他们学校去的学生评价很高,但是在国内我们却又听到另外一些专家有这样的一个评论,他们说无可否认,确实我们中国的大学教育近些年来发展最快的,但是也可能是受到指责最多的一个领域,您咱们看这个说法?
[吴启迪]:这个状况确实这两年表现比较明显,就是扩招以后我们规模发展很快。这是大家有目共睹了,但是对这个规模扩大得这么快,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甚至负面意见。
[吴启迪]:那我看,乍一看很矛盾,但是我自己个人的感觉也自然,因为所有的事情假如不发展也是个问题,不暴露,所以好多是发展中的问题,当然也有许多是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
[沈 冰]:好,在咱们今天的论坛开始之前,我的最后一个问题,因为今天他们都是要作为未来的大学校长来跟你交流,在您概念当中,您觉得一个合格的,或者说我们理解合格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一个大学校长,他应该是什么样的?
[吴启迪]:假如说要我好好地回答我还得仔细考虑一下,但是我想至少有几条我感到是很重要的,作为大学校长来讲,他一定要有一个很好的办学理念,他有一个对学校发展的一个长远的看法,那么在这个看法过程当中,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而不是说纯粹学别人,或者就追求一个好高骛远的这样一个目标,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觉得这个校长,他自己一定要有在学术方面经验,他对这个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律有一个比较好的了解,这个大学对他来说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素质。另外一个我认为这个校长还要善于争取资源。这个我觉得原来好像在中国的大学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这个当时都是国家办的,好像大家分给大家的,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其实我们国家投了一部分,有大量的经费是要自己去争取的,特别是科研经费,这在世界上的大学已经这么做了,尤其是美国的大学,你要问他们的校长,他们很多时间就是为了筹资,所以在校长论坛里也谈到一个如何筹资的问题,包括我们的校友,怎么发动他们的积极性等,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再有一个我觉得也很重要,不仅这个校长自己有自己的理念,自己的想法,而且这想法很好,他还要把这个想法来说服他下面的人,来认同他的想法,大家有共同努力的这样的目标,有这种凝聚力,这点很重要,我觉得耶鲁大学的校长,给我的感觉在这点上的表现非常突出,他已经做了十四年,但是大家很认同他,最主要他跟大家有这样一种关系,我们也知道哈佛大学的校长,前校长现在已经不做了,这个道理他就不能(动员?),当然我没讲全,我们但是我想这几条是很必要的。不是标准答案。
[沈 冰]: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我们今天《决策者说》的中国未来大学校长的论坛,哪位想先来尝试一下,勇敢一点?好,我们来先听中间这个男校长。说说你的施政纲领,你最想做的事儿是什么,在大学里头。
[学生1]:首先先介绍一下,我是中央民族大学大一的学生,叫程迅。作为一个大学校长,首先得考虑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率的情况,如果不能保证就业,可能这个大学就失去它存在的现实价值,因为大学在培养一个人之后,他能做些什么,这个很重要。
[沈 冰]:您给我说说你的学长们他们的就业状况怎么样了?
[学生1]:他们的就业状况不是很理想,但是百分之七八十能就业,但是很牵强,不是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说降低自己的标准去就业,而不是真正达到自己意愿的情况。
[沈 冰]:你给吴部长举一个例子,什么叫不太理想,又算就业又不算就业。什么意思?
[学生2]:就说像平时,他很想来中央电视台工作,但是可能基于各方面的竞争压力,可能来中央电视台的几率就很少了,这就是一个很现实的例子。
[吴启迪]:全国只有一个中央电视台怎么办呢?
[学生1]:就说在同等就业机会下,可能他们会就业的几率会很小很小。
[沈 冰]:你觉得现在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1]:什么原因?
[吴启迪]:他觉得大学生太多了,
[学生1]:大学生太多了,
[沈 冰]:太多了。
[学生1]:所以我就存在一个问题,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不再扩招,而是偏向于原来的精英教育
[沈 冰]:好,谢谢程校长,我们可以先听听,第一次做校长很紧张,其他校长要汲取经验教训。行,吴部长您认可他的说法吗?
[吴启迪]:我想这么来讲,因为人们把这个挂钩很自然,人多了,僧多粥少,有这样的问题,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个从就业本身这件事,现在是不是中国大学生太多了,现在许多地区需要大学生去,比如说西部的比较落后的地区,但是这些地方我们不愿意去。当然也不是我们的同学不愿意去,是那边虽然说缺人,但是也没有创造一个很好的就业环境,有这个问题。比如西部很艰苦,但是那边工资又很低,这些政策不调整的话,确实也有点问题,所以就业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沈 冰]:确实是这样。
[吴启迪]:我想在所有的国家都会有这个问题,因为大城市毕竟有些位子是有限的,就比如中央电视台能招多少人,当然人民大学也有人,复旦大学也有人,比如说,当然竞争就会很激烈,这是一个方面。当然从就业跟大学的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应该讲也没那么直接,你们听上去有点不太对了,为什么这样讲呢,职业教育,我觉得特别要强调就业率,因为叫职业教育,你教的人结果出来找不到工作,说明你这个地方一定有问题,当然不是计划不对了,你的教学方法不对了,你学的质量上有问题了,但是对于一般的普通的高等教育来讲,我们这个地方就是安排了很多学习的内容,你来学习,学习的话实际上培养能力从这个角度,很多国家不统计这个就业率。所以这一点来讲,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还不应该这样去挂钩,这是我的一个观点,可以供大家参考的。
[吴启迪]:我想这个事情你们可以提各种各样的意见,你们已经进了大学了,但是其他的一些年轻人也都想上大学,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沈 冰]:这倒也是,没有进大学,当然希望我能一定要一个名额能够进大学。
[吴启迪]:将来能够找到工作,又怕人家多了以后把我这个东西给抢了,是不是?我就从另外一个角度再来讲这个事儿,假如说,讲到毛入学率,因为我刚才讲到了我们青年人进入大学的数量,我们1998年是9.8%,到2005年是21%, 21%是什么水平呢,韩国是80 %,韩国比较发达,泰国在2002年已经36%,利比亚都超过30%,巴西、阿根廷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印度那么大的国家,跟我们是很类似的,其实它现在有进入了大众化的阶段。
[沈 冰]:从精英化进入大众化的教育。
[吴启迪]:有些人也讲了,我们的大众化做得是不是太快了,因为说是要按照人均的GDP来看这个事情,那么中国现在人均GDP大概是1500美元左右,印度是不到600美元,但是它也在做大众化这个事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假如前几年不做扩招,到今年为止,我们可能会落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这是一个论据,我们还是应该考虑发展,当时上一届政府决定要扩招,我们感觉到决定是正确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否则的话,今年就不会这样一个状况,而且我们的GDP增长很快,都是两位数,在十五期间,我们总共大概培养出六千多万大学生,这些人都参与了我们GDP的发展,没有这些人,我们能不能说我们今天的GDP发展就会那么快,我们也怀疑这点这是第二个论据。
[吴启迪]:最后一个论据,我们现在不是说要建立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国家,那么什么叫创新型国家,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我在这里给我们介绍一点资料,最近欧盟对创新型国家有一个评价体系,这个评价体系的第一条,就是讲到他的源头,就是人才,那么人在里面有一个指标,就是在24岁一直到64岁之间,全国国民的总体的人口当中的百分比,这个就是我们跟今天扩招可以挂钩的事情,没有这个条件的话,当然首先不能算一个创新型国家,也没有能力。
[沈 冰]:创新国家至少有一个人才库有一个人才基数在里面,在这个基础上再来说创新。
[吴启迪]:否则我们就奢谈创新国家了。
[沈 冰]:但是您还得给这个大学校长解决实际问题,大学生越来越多的话,资源是一个问题,有个例子,我们了解到在西安交大里面,有一个教授带了三十个研究生,而且是三十多个研究生,
[吴启迪]:这是跨越式发展过程中,必然带来相当多的问题,这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资源是很缺乏,包括图书、资料、设备,包括行政教学用房、生均经费、生均经费现在还是比较惨的。国外的那些国家很难比的。也讲到发展是不是太快,尤其是研究生,这一点上你可能注意到今年我们在加强高等教育质量的过程当中,我们把这个招生的扩大的速度,实际上减慢了很多很多,今年大概只有5%的增长,所以这一点上我们也在做这样的调整,所以我刚才不是讲了新时期出现了新问题,碰到新问题,我们解决这些新问题。
[沈 冰]:我们可不可以说,就业率大家觉得比较低的话,跟大学生的质量,人数太多,师资太少,造成大学生质量没有那么好,所以导致就业没有那么顺利?之间有关系吗?
[吴启迪]:从教育部的角度我们一直在反思这个问题,因为这个必须要重视,质量是所有的教育的生命线,当然在高等教育更是这样。也就说,我们其实从2001年,1999年就开始扩招,2001年就提出了一个所谓四号文件,实际上要注意质量,要关注,但是现在有点压不住,一下子发展这么快以后,刚才您讲这个资源缺乏都存在,所以我们为什么要搞教授评估,您可能也听说了我们高等教育的评估,意见也挺多的,这个评估里面有一条,就是看他到底合格不合格,我们要对我们的学生负责,不能在一个很差的条件下,人家也交了费,还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所以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我们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要求各地的政府,一定要有配套的投入,这里面又涉及到了投入问题,我是很重视,你说得也对,有些学校的质量问题,尤其新办学校的质量,我们是高度重视的。
[沈 冰]:只要教育部重视就行。我们的学生就心里就踏实了对,我们校长心里也会踏实。哪位校长有问题?我们来个女校长怎么样,后面那个戴眼镜的女校长,一看就比较有学问。您怎么称呼啊?
[学生2]:我姓尹。我觉得如果要是我当校长的话,我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我最想要的就是钱。
[沈 冰]:说得这么直白,什么事情让你有这么大的这种触动?
[学生2]:是因为刚才这位程校长也说了,是就业率的问题,在大学生当中就业率肯定是有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就是钱少,如果有钱的话我可以请很好的师资,这样就可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就不会有就业率低的问题,大家都会争着抢着要这个人。
[沈 冰]:你听说说比较缺欠的例子吗?
[学生2]:我们家我大爷和我大舅都是大学教授。
[沈 冰]:把你们家的事都弄出来了,你说说怎么个情况
[学生2]:我大爷在学校已经是教授级别,已经一辈子都为学校奉献了,但是现在自己想买一套房子,不是说买不起,是可以买得起,买完之后就没有其他的钱,一辈子都奉献了,可以证明一点学校的对老师的待遇是有问题。而且我们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设备也好,以及各项资源也好,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去用,可能很多东西需要自己来配备。这样也可以体现出来大学缺钱。
[沈 冰]:那尹校长我得问问你了,你做校长以后,怎么去筹钱呢?
[学生2]:我觉得筹钱的方式有很多,就像政府肯定会给补助一部分,学生的学费杂费是一部分,还有其他就要自己来找。
[沈 冰]:关键我就听你自己找的,你找学生要钱,学生不答应对吧,国家有好多事儿要干,也不能都给你,你说说你自己准备怎么找钱?
[学生2]:找钱的方式可以找以前毕业的一些校友,对学校的投资,然后可以建一个基金,然后我们自己来经营一部分东西,还可以跟企业来合作,我给你每年培养多少人才,你们需要多少人,但是你们必须要给我们学校投资,这样的话,我觉得是...
[沈 冰]:一箭双雕,是吗?
[学生2]:对对对,很好嘛,这种事情,大家都愿意,其实不是企业不想招人,是他们招不到合适的人。
[沈 冰]:吴部长,您觉得这个校长办学理念怎么样?
[吴启迪]:她挺有当校长的潜质。当然刚才她讲到的关于教师待遇问题,这个跟社会上的评价有一点不一样了,社会上的评价感到我们高校的教师待遇已经太高了,这种不知道您听到没有,但是我觉得应该还不是像社会上所说的待遇这么高。
[沈 冰]:我估计也有个均衡的问题有些学校可能。
[吴启迪]:我们现在有些体制上的问题,也不容易打破,我实事求是讲,我们现在在教育方面,就高等教育里面,差距最大,世界一流大学和差距最大,可能就表现在师资这个问题上。为什么呢,举个例子来讲,耶鲁大学,他是可以到全世界招聘,而且他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这个领域里面最前三名,就去聘他,你可能也知道要这样来聘的话,他的代价。
[沈 冰]:确实需要大把大把银子的。
[吴启迪]:有些人以为这个硬件很费钱,其实软件更费钱,其实我们的校长们不见得不知道大师比大楼更重要,但是真的要去聘大师,我们现在有这个实力吗。所以她刚才讲的那条,特别帮我们高等教育说话,缺钱。
[沈 冰]:还缺钱。
[吴启迪]:我大概讲讲这个比例,因为我觉得一般社会上的同志呢,都认为高等教育已经投入很大,其实情况不然,就说,我这么说吧,我们现在应该知道GDP的多少投到了教育,本来说了4%,这个可能你也听说了。
[沈 冰]:还没达到。
[吴启迪]:现在只有2.79%,那么现在投到高等教育的,占了20%左右,而且可以讲这近几年来,高等教育在整个里边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是这个状况,这就意味着也就不到0.6%,GDP不到0.6%投在高等教育上,我们比比其他的国家,我不说发达国家,我就说发展中国家,2003年一个统计数据里面大概就可以看到,像马来西亚,土耳其这些国家早就已经超过1%了。是这个状况。
[吴启迪]:那这只是一块,这还只是说的教学方面的投入,申请经费,就是财政性的收入这一块,给教学的科研经费,因为我们大学要搞科研,我们的科研经费,假如说跟一些国家比,那就差得更多了,因为首先科研的投入在GDP的百分比就低,我们国家。然后我们国家还分得很多,分得很散,因为不仅是高等学校,还有科学院,还有农科院,医科院,社科院、林科院等等,国防科工委,实际上大学能拿到的科研经费实际上比例是非常低的,所以我觉得社会上的很多同志大概看不到这一点。现在又在办这么一个大规模的高等教育,现在是东部在吸引西部,这个状况实际上是很恶性的,可以讲这里面有一个根本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些确实有很大难处。
[沈 冰]:大量学校还真是缺钱,那像北大清华他们不应该缺钱了吧。
[吴启迪]:别以为北大清华的钱够啊,说实在的,清华北大拿到的钱,比如说九八五,四年里面18个亿,这个是什么样的水平,我专门去翻了一下,就是现在像香港大学这样的学校,他一年大概总共的投入就有30多个亿人民币,差不多是这样,所以你们说了香港大学怎么吸引人呢,把我们学生吸引过去,这也是一个方面,当然我不觉得这个事情有多严重,但是我的意思吸引学生这边不一定有多严重,但是从投入的角度来讲,清华北大得到的投入也是不足的的,是这种情况。
[沈 冰]:那您说这钱,说来说去还是缺钱,这钱从哪儿来呢?
[吴启迪]:当然我们在呼吁,我们希望我们的政府还继续地对我们的高等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当然我们很赞成基础教育首先要考虑,投入那么多钱我们一点意见没有,而且我自己还分管职业教育,所以职业教育这一次有140个亿,大概在十一五期间,大好事,这个对我们国家太重要了,职业教育,但是高等教育这两年可是没有任何增加,而且还说得严重一点,实际上有隐性的减少,我们感觉到危机感真的是很严重,当然也靠改革,靠政策,我们说也不能等靠要,所以我们还是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做这个事儿,我们不能说没钱就不做,当然也不能这样,还是要做。
[沈 冰]:那像刚才尹校长说的这个,跟企业合作,让他们投资我们给你们培养人才。
[吴启迪]:都做,绝大多数大学大概都有这项,就是帮这个企业、帮煤矿、帮石油培养人才,我们有好多行业特色的学校都在做这个事儿,但是这个不能解决全部,真的是这样。
[沈 冰]:我们再请一位大学学生。给这个女校长一个机会。您姓什么?
[学生3]:我姓王。
[沈 冰]:王校长请说。
[学生3]:如果我是大学校长,我首先我要想做的是树立我学校的一个精神,一个导向型的东西,像人大,每个人大学生都知道人大的校风实事求是,每个学生都会一直朝这个方向去做,这个理念深入人心,还有学生的人生方向性问题,因为师资是外因,就业也是外因,你的方向对了,你坚持下去,那我觉得无论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论你说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找到好工作,您最后会得到你想要的人生,你参与这个大学教育所想要得到的东西。
[沈 冰]:那你觉得作为校长在这里面需要做什么呢?
[学生3]:加强所谓的方向教育和竞争教育,因为我们现在学校都开了就业指导课,与其说传授技术不如说传授我们理念,告诉我们就业理念,然后我觉得在这中间加上我们对人生或者对目标更多的理念教育,这样的话,总体上提升我们的一种人生观和就业理念,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第一位程校长所说的很多问题,然后在这期间我们不断努力,然后就把第二位校长的问题,钱各方面所带来的匮乏,我觉得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沈 冰]:吴部长说了,王校长在总结呢。
[学生3]:对,差不多。
[沈 冰]:我们听听吴部长总结一下王校长的说法,有没有总结性。
[吴启迪]:王校长确实讲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一个大学到底在干什么,我本来说校长的第一条就是要有理念。校训就体现了这个学校一个办学的理念,当然她提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学里面不仅仅教学生一些专业技能,也教较看他怎么做人,怎么锁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给了人一辈子的一种精神上的支柱,而不仅仅是给了一点干粮,我们本来是干粮和猎枪,其实不仅是干粮和猎枪还有一个精神支柱,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你到了这个学校,比如你们人民大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学校,你觉得很自豪,你出去你觉得你要为这个学校争光,而且这个学校给了你很多,就是精神上的东西,这就可让你克服很多困难,包括就业碰到的困难,包括贫困碰到的困难,都有可能去解决,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关键。
[沈 冰]:好,吴部长今天我们听了好几位模拟校长,我们最后听一个货真价实的校长,重庆师范大学的校长周泽扬。
[吴启迪]:他是生物方面的专家。
[沈 冰]:对。今天面对吴部长的话,你觉得从他们教育部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是可以为你们大学服务的吗,特别需要,最需要他们做的是什么?
[周校长]:给政策。
[沈 冰]:给政策,说具体点儿。政策太多了。
[周校长]:实际上现在有的地方大学,建设人才培养人才,这个队伍怎么建设,怎么保住人才,有的人才成长了以后,就孔雀东南飞就飞掉了。
[沈 冰]:我还是没听明白,你到底要吴部长给你什么政策呀?
[吴启迪]:他不好意思提。
[沈 冰]:说吧,机会难得。
[吴启迪]:我知道他想要什么?他想要211建设。
[周校长]:不光是,就是说一些基地的平台,
[沈 冰]:不光是。根据我的判断和事先的了解,你想个博士点,是不是?
[周校长]:对对对,有这个问题。
[吴启迪]:你还了解内情。
[周校长]:就是这个方面,不光是博士点,实际上还有博士点是一个方面,
[沈 冰]:你还想要钱。
[周校长]:一个还有是,比方很多基地,研究的基地。
[沈 冰]:他要的东西不少,吴部长怎么办?
[吴启迪]:他这个要竞争的,这些基地什么都是在竞争的情况,他也知道这个情况。
[沈 冰]:为什么这么想要这个博士点呢?
[周校长]:实际上一个学校要有特色,就说我们不是全部开发,就是有的学科已经作出了一定的特色,一个学校有很多的大师是不可能的,那么有一部分的大师存在。
[吴启迪]:留的住人。
[周校长]:相对的大师,但是没有这个平台就留不住人。
[吴启迪]:留不住人,这也确实是实际情况。
[沈 冰]:校长不好当啊。
[周校长]:这真是不好当。
[吴启迪]:我有同样的同感,因为我原来在大学也一样面临的这种问题。
[沈 冰]:好,谢谢周校长给大家这么好的建议。接下来我还想请吴部长给地方性的大学说一些,比如很多公众的眼里一提就是北大清华,同济复旦,等等这样一些一流的大学,像这些大学他们是不是会给更加需要像教育部方面的支持呢?
[吴启迪]:我们最近呢实际上开了两个会,大概你们也知道,关于高等教育提高质量的会,有一个会就是和地方高校一起开,就是来跟他们交谈研讨怎么提高质量,所以我们现在地方高校的人数很多,在我们的2300万,大学生当中,他们占的比例是很高的,大概70-80%都是地方高校的,以上甚至于。所以我们一定会很关注这一块。因为讲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当然也不能只看清华北大这一块,这一块可能拿到外面去可以跟人家去比,但是在内部来讲,我们一定要普遍提高质量,所以我们现在的措施一个就是质量工程,我们有一个高等教育,尤其是本科教育的质量工程,当然职业教育另外有一个项目,就是我们要搞一个…工程,一百所,就是最好的高等职业教育,这都是一些项目,是专项,这些质量工程有很多都是向地方高校请学一下,就是因为在985,211比较多的就是那些比较重点的学校,所以地方的有一些高校呢,从那些项目里继续来考虑,这是一方面。还有所谓对口资源,我们大概有多少所,大概有60来所的学校,所谓211工程的学校,或者985的学校,他们去支持西部的大概有三十多所高校,就是包括我刚才提到的这些学校,我希望每个省有一到两个,至少,还能够进入重点的这么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这样的话可以稳定人才,所以我们这些措施还在考虑,这个我们把它称为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协调发展的一些方面,因为高等教育跟基础教育或者职业教育不一样,它呢,就是那个基础教育要强调均衡化,每个人都完全一样,但是高等教育毕竟有一个资源分配问题,所以它一个合理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优化资源的问题,同时又兼顾到协调发展我们大概是抓两头比较多,现在还包括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崛起和老工业基地等等,也在做适当的考虑。
[沈 冰]:相信以后吴部长包括教育部其他的这些领导们,一定也会更加关注我们这些地方性的高校的,他们的一个发展和建设问题。
[吴启迪]:我刚才很想补充一句的就是,校长啊,要有几种潜质吧,还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他一定是非常热爱学生的,非常重视自己的学校里面的教师的,就是以人为本,这是非常重要的。
[沈 冰]:好,谢谢吴部长,也谢谢我们今天在座好多位未来的校长。
[吴启迪]:对,我们正等着你们将来都变成校长。
[沈 冰]:好,加油。谢谢,谢谢。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