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听众朋友和电脑旁的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网教育频道的现场直播节目,我是主持人徐小璐。在2007年,年初的时候有一则消息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珠三角以及江浙一带的高级技术工人出现了严重短缺的现象,部分岗位出现了空缺。一边是人才交流中心人山人海,一边是虚位以待,求贤若渴。这便引发大家对职业教育的正式关注。出现这种情况,我想跟前几年职业学校招生困难也有关系,今天我们演播室现场也非常的有幸请来了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继平先生。王司长,您好!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 王继平
王:主持人好!各位听众、各位观众,大家新年好!
主:王司长的温馨祝福,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聊一聊职业教育和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的情况和未来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如果电脑旁的您有什么样的话要跟王司长沟通和交流也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想问一下王司长,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们国家党和政府一直坚持的重要方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来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总书记是把它放在一个优化教育结构这样一个总的题目下来谈这个问题的。他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理由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特别是中初级的专门人才。这是第一个理由,任何国家都是如此。第二个方面是我们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的家庭,他们来自于最广泛的普通老百姓的家庭。从社会的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也应该很好的发展这一块教育。这涉及到一个如何关注民生、关注老百姓生活、关注老百姓子女的问题。第三个是我们教育发展的需要。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来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个是普通高中教育,另一个是中等职业教育。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是59.8%,也就是还有40%的15到18岁这样一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未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就需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提高这两类教育的毛入学率。但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受制约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因为普通高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为高等学校输送新生,而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重在提高质量,不是规模的扩张。相应的,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扩大也是有限的。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而不是以升学为导向,发展空间很大,大量的人可能要通过职业教育来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所以,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需要大的发展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最现实、最直接、最通畅的一个途径。
王司长介绍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主:您能不能给大家描绘一下目前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情景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王:你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只能简单地描述一下。一句话,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有三个方面的标志:第一个,我们国家党和政府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中央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是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要拿出100个亿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建设。二是从07年的秋季入学开始,每一年将拿出164个亿资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有来自农村的中职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都能得到国家助学金。这么大的经费投入是空前的。第二个标志是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2007年,中等职业学校将近15000所,招生已经突破了800万,提前实现了“十一五”的目标。这个意义很大。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已经突破了2000万。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目前,高职高专将近1200所,2007年招生将近300万,在校生860多万。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目前已分别占到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一半。第三个标志,就是我们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在发展方向上,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路子”。这是2005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来的。在办学方针上,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培养模式方面,明确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教学方面,明确了“两个加强”,即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主:刚刚王司长已经说到了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到一个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也谈到职业教育投入100个亿加强基础能力的建设。那您能不能再谈一下这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王::2005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中央财政在“十一五”期间将拿出100个亿用于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这是空前的,也是很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都非常受鼓舞。这100个亿主要用于实施“五个计划”。第一个是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要在全国重点建设2000个专业比较齐全、资源能够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第二个是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建设l0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第三个是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第四个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计划。第五个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这五个计划从2005年提出开始实施到现在,进展顺利。目前,实训基地国家已经重点投入建设了10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已经重点投入建设了1200多个,其中,县级职教中心621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659所。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目标是100所,现在已经投入建设了70所。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安排了5个亿,2007年已经投入了2个亿。目前,专业骨干教师培训、教师培训包开发、特聘兼职教师资助等三个素质提高计划项目已全面实施。
主:就是说我们现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我们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包括对老师的培训这一块。您曾经说到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能够上好学,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这个也是开了好几次新闻发布会了。那您能不能在这里再向更多的朋友讲解一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国家助学政策具体实施的情况。
王:好的。在2007年的12月25日教育部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我已经介绍了一些情况,大家可以在网上查询。建立健全国家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这件事情和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一样,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央采取的另一项重大举措。07年之前,中等职业教育实际上已有一些学生资助政策,07年的5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要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纳入到了总的资助政策体系,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扩大了,资助额度也提高了。
主:每年资助多少?每个学生是多少?
王: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的受助学生每学年每人是1500元国家助学金,主要用于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第三年学生就参加顶岗实习,获得相应的报酬。一、二年的国家助学金和第三年参加顶岗实习获得的报酬加在一起,这样绝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国家的资助。过去老讲国家助学金,实际上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获得报酬,国家给接受定岗实习的企业相应的税收优惠,这也是重要的资助政策。
主:刚刚王司长也说了提供贫困学生的上学问题也得到解决了。基本上在校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用是解决了。
王:一年来新的国家中等职业学校助学政策实施情况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话就是,这项政策在2007年已经全面实施,国家助学金已经按月足额发放到应受资助的学生手中。第二句话就是,这项制度的实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推进我们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主:就像在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时候,您曾经谈到,经济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想上学却上不起学,可能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孩子可能又觉得中等职业学校倒不如去上高等学校好一些,所以出现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困难的情况。那现在贫困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职业教育就能更好的发展了。节目之前呢,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关于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各地还相继成立了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刚刚您也说了有5个亿已经投入到师资培训当中来。进行教师培训的有益之处在哪里呢?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发展还将有什么举措呢?
王:师资问题过去谈得很少,但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将会是制约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没有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师的队伍,就不可能有一个高质量的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任教师大概刚刚超过了80万,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大概是28万的规模。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数量严重不足,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师比是23:1,高中阶段现在的编制标准是16:1,显然已经远远高出了这个标准。严格的讲,职业学校的生师比还应该再低一点,因为职业教育是专业教育,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讲,有一些甚至是要手把手、一对一地实施教学。当然,我们也不主张职业学校的教师全部都是专任教师,而应该是一支专兼结合队伍。要把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的人才,甚至把一线的能工巧匠,符合做教师条件的,聘过来做兼职教师。这样做,一方面能够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缓解目前教师数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学生能够直接了解到生产一线的技术发展和实际需要。这件事情我们要大力推动。在这次素质提高计划当中,有一个项目就是资助特聘兼职教师。钱可以从专项里面出,这是一个重大的措施。教师的整体素质还需要提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还缺,所以我们正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
主:刚刚王司长谈了很多,都意识到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情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职业教育目前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王:困难很多。第一个困难是我们国家由于长期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轻视劳动,鄙薄技能,这种影响根深蒂固。对于职业教育认识程度的问题,我认为这是发展过程中最深层次的困难。当然这个现在正在改变,从这几年的变化来看,已经不像过去那么严重了,因为大家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中看到了出路,看到了好处。第二个困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欠账太多。这个历史欠账主要是条件保障方面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实训条件、师资储备等等都很薄弱。这是发展中第二个困难。为什么中央财政拿出100个亿用于支持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呢?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但这100个亿是远远不够的,算是有了好的开头。第三个困难就是,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还不是很成熟。许多学校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讲理论,重点放在解决“懂不懂”上,忽视实际操作训练,没把重点放在“会不会”上。现在我们正在改变这种状况,探索一个新的培养模式,这就是“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温家宝总理去年9月在大连有个讲话,非常精彩。他说,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下一步,我门将把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如果再加上一点,第四个困难就是投入不够。与过去相比,近些年从中央到地方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专项多了,但这一块教育经常的经费保障机制还不完善。从各地情况看,职业学校的生均经费一般是按照普通中学的标准执行,很多地方甚至比普通中学的标准还要低。从国际比较来看,职业教育的培养成本一般是普通教育的的两到三倍。这一点还没引起普遍关注。所以,下一步我们将推进制定符合职业教育实际的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保障经费能够满足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有希望持续发展。
主:一位叫“春天花会开”的网友,说“王司长说的太精辟了”。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那能不能请您来告诉更多的朋友,选择职业技术学校的时候,有什么鼓励的话,让更多的学生进行职教学习。
王:谢谢这位网友。我觉得人的发展不可能都在一条路上走,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选择教育也要多样的,而职业教育是我们人生发展当中很值得、很重要的选择。通过职业教育来开辟自己人生的第一程,目前来讲是非常现实的,前景也很广阔。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率2006年的统计95.6%,比普通高校的就业率高,比高职高出30个百分点。
主:看来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也要根据自己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王: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这个年龄段选择职业教育是非常好的。在我们国家好像还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实际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将会是人们重要的选择。从我在国外了解的情况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越受欢迎,发展得越好。我们国家还不能说是发达的国家,但是我们国家发展迅猛,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时期。我们的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进入现代化,进入中等发达国家的行列。国家迅猛发展的过程当中,人们的观念必然会有调整,职业教育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发展,前途是越来越光明。
主:王司长说了职业教育的前途会越来越光明,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在选择学校的时候,可以更多的选择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那还有一位叫“不了情”的朋友想问您说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足会带来教育结构失衡和教育机会短缺,目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也已经成立,您可以谈谈在职业教育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吗?以及各学校有没有专门针对德育教育的工作和活动呢?
王:你提到的那句话是我在2006年谈到教育公平问题时讲的。我觉得在谈教育公平的时候,不要把目光都集中在高等学校、普通高中上,实际上非常值得关注的就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足将会造成教育结构的失衡和教育机会的缺失,直接影响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并不意味着人人享受一样的教育,“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叫公平吗?教育公平在于能够为有不同需要的人提供基本的多样化的教育选择的机会,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近些年,职业学校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是对的,但有些学校忽视对学生的德育,这就不对了。实际上我们强调的是“两加强”,即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也是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我们的孩子在做人的方面有缺失,就是本事再大,后面的路也不好走,所以德育工作非常重要。职业教育也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把育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当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做。如何使我们的德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要加强的。刚才你问到我们有什么活动,是这样:除了德育课之外,活动方面也很有特色。比如,从2004年到现在,我们已经开展了四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活动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树立职业理想”,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设计比赛、摄影比赛、征文比赛、FLASH动画比赛等,结合孩子们的实际来做,在具体操作、参与过程中进行实施德育,效果很好,参与率很高。另外,我们还有一些技能大赛,竞赛标准当中也要看你敬业的精神、做事的态度等。在“做”的过程中实施德育,这是我们职业教育德育工作非常突出的特点。
主:那还有一项措施在我看来是非常有力度的而且可以很快见到效果的,那就是对部分学校的改变,比如有些学院并入别的大学,有些办学条件差的再继续改制,对这部分的改革情况,可以跟我们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吗?
王:这个问题涉及到院校设置,已经超出我的业务范围了。但我可以讲两点:第一,我们不主张把中等职业学校并入到普通高校。这样会造成职业教育资源的流失。第二,我们不主张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也不主张现在的高等职业学校升格。这两点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上已经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职业教育的资源,另一方面是保护我们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
主:哦,我们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作为学生和家长,无论上什么样的学校,最重要的不过是毕业之后就业情况怎么样?刚才你说到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达到了将近96%,那您是否能客观的来对职业教育的就业情况做一个分析呢?
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这是一个现实。职业教育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学校职业教育,一部分是职业培训。在学校职业教育当中,有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从2002年开始,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2006年的就业率是95.6%。看到这样高的就业率当然很高兴,但不能盲目乐观,仍需完善工作。我们不仅要看就业率,而且要看就业质量,这是我一直都在强调的。就业质量应包括学生学的东西与他干的这个岗位接口的程度如何、岗位待遇有多高、稳定程度有多高、保障方面怎么样等,这才是一个综合的就业情况。但是有一点要指出来,就是接受职业教育就业就是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就业就更好。
主:看来是行行出状元。在中等职业学校也能出来更好的状元。最后还想请王司长描绘一下职业教育未来美好的蓝图。
王:我国职业教育进入到一个最好的历史发展时期。一方面是领导重视,最关键的是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这就需要大量的这方面的人才,相应的就需要这方面的教育。所以我对职业教育未来的描绘就是“越来越好”。
主:职业教育会越来越好。电脑前的您有什么样的话要跟王司长进行互动进行交流的话,也欢迎您参与到我们的节目当中来,同时在节目之后你还可以点击王继平司长的博客,来跟王司长进行直接的对话和沟通。今天的节目也接近尾声了,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 傅佩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