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工作,始终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大力兴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使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工作势头。
一、大力兴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沈阳市现有涉农区(县、市)和开发区共计11家,农村在校生共计366470人,教职工28473人。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沈阳市自2004年以来开始在农村大规模兴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到2006年底,已建成59所功能完善、设施设备齐全的标准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75万多平方米,总投资达到6.9亿元。这5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后,可以容纳学生9万余人,使全市农村拥有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乡镇达到50%,有近40%的农村学生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办学条件。
我们的做法是:
1、制定学校建设标准。依据国家及省有关规定和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本着“牢固、实用、够用、方便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原则,编制了《沈阳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并于当年开始试行。在新建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同时,撤并规模小、条件差的农村学校910所,把建设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与农村学校危房改造结合起来,确保不出现当年新增D级危房,使农村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评选优秀设计方案。为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更加标准规范,建筑质量和使用效益更高,建筑风格更加统一,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组织专家组对学校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评审论证。评选出4家设计单位的方案为优秀规划设计方案。这些规划设计方案既传承了农村学校的淳朴之风,又彰显了现代教育气息,达到了人与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
3、加强施工项目管理。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从立项审批、规划设计、工程招标到施工质量、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我们在整个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中坚持“六统一”的原则,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监理、统一验收、统一审计,促进了这项工作的规范化。
4、宏观规划学校布局。为使全市农村教育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市教育局在对农村人口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编制了《沈阳市2005――2010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对“十一五”期间农村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布局进行宏观规划和指导,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5、确保建设工程质量。为加强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的管理,确保新建学校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把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阳光工程”、“精品工程”, 市教育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组成了由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巡视检查组,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各区县(市)也加强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力度,使得工程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
我们的体会是:
1、通过采取这几方面措施,沈阳市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工作不断规范,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这些功能完善、设施设备齐全的标准化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大力促进了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为全市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普九”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作为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座座现代化、高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拔地而起,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办学条件的变化,而是带来的农村教育形态之变、农村孩子学习生活状态之变,进而促进城乡差距的逐步缩小,达到教育与经济同步发展之效。
3、到2008年,全市农村将建设10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实现“一乡一校”。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益,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农村教育的形态,拉进了城乡距离。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沈阳市在大力兴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加强学校管理贯穿始终,确定了以“三抓一建”( 抓学校卫生、学生纪律、学生出勤等常规工作,建设校园文化)做为学校管理的基础,以挖掘内部潜力,创新管理机制做为切入,将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贯穿学校管理的始终,把探索构建学校的办学特色作为最高追求的农村九年学校管理思路。
1.建立委局领导和机关处室(部)定点联系农村九年制学校制度,促进农村学校的“三抓一建”工作。
为进一步强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沈阳市建立了中共沈阳市委教科工委和沈阳市教育局领导及机关处室(部)定点联系农村九年制学校制度。局领导每人定点联系1-2个农村地区,各机关处室(部)至少定点联系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领导和机关处室(部)联系农村九年制学校主要以查看农村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细节,帮助学校树立日常管理工作精品意识。联系制度实施以来,市教育局领导和机关各处室(部)通过实地查看、座谈讨论、随机走访等形式分别对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情况进行了了解,每到一处都很中肯的为学校有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建议,并就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充分利用市、区(县、市)教育局联系学校契机,加强了学校管理,做好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2.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挖掘学校内部人员潜力。
针对组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后的教师问题,我们一是要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二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为此,我们采用竟聘上岗,择优录用的办法,对富余人员,实行转岗分流,到工勤岗位工作。合理使用教师,中小学教师实行了校内交流,部分小学部教师到中学部任教,中学部教师到小学部任教,尤其是体育、音乐、美术等小学科的教师资源得以共享。从而既解决了人浮于事的现象,也有效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了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培训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通过教师进修学校的业务培训和校本培训以及教师的自身学习等多种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从2004年开始,我市启动了农村千名骨干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培训1000名教师,每年投入培训资金80万元),这项计划将在2007年完成。同时组织专家学者送教下乡,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2006年用于农村教师培训经费就达到193.5万元。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使农村中小学干部教师转变了观念,提高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3.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农村学生充分共享全国各地优质教育资源。
截至目前,我市完成了11个县(市、区)的878所项目学校的建设工作,2007年将覆盖11个县(市、区)的所有项目学校,全市覆盖率达到100% 。一年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多所学校开展了三种模式的应用研究工作,在应用课例推广、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软件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市农村中小学课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80%以上教师能够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学活动,使项目校的中小学生充分共享到了全国的优质教育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4.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创办特色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成之后,如何结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开展这一系列的工作,这既是一个继承的过程,又是一个创新的工作。我们通过不断创新形式、丰富内涵、扩大外延,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教育资源,抓好常规,办出特色。所有农村学校都结合学校实际,深入研究如何培育学校的特色项目,探索构建学校的办学特色,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申报了沈阳市常规管理示范校、体育特色校、艺术特色校、科技特色校、外语特色校、(自选)特色校。
三、开展城乡学校的手拉手工作,促进教育均衡
沈阳市于2005年9月启动了城区学校与农村九年制学校手拉手活动,在区县教育局和学校两个层面同时展开。五城区教育局与七家农村县(市、区)教育局结成手拉手合作体,新建的14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与26所城区中、小学组成手拉手学校合作体,城区教育局为每所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派去一名副校长,城区手拉手学校分别选派一名小学教师、一名初中教师到农村支教,活动启动当年支教干部教师达到42人。2006年,城区手拉手学校已达到76所,涉及农村学校39家,到农村支教干部教师达到117人。
手拉手活动主要以教育教学管理、干部教师交流、师资培训为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城乡学校共同发展和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活动开展一年多来,各区县(市)教育局、各手拉手学校高度重视,五城区教育局和农村区县教育局以及手拉手学校精心组织手拉手活动,现城乡之间已经形成了区对区(县、市)、校对校、教师对教师的“三级对口、双向互动”的工作原则,结成较为固定的手拉手合作体关系。
手拉手活动的开展使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广大教师自我提高,学习新课程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热情空前高涨;被唤起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使肯学、好学、乐学的学习风气正在学生中逐步形成;家长对学校、对孩子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
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也是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不足。很多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一些做法也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今后,我们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全面加强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沈阳市教育局
二????七年四月二十五日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