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后,将有万余名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奔赴各地城镇和农村中小学校。
如何让他们真正走向基层?他们在农村如何发挥作用?这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免费师范生可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近几年,我国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主动选择赴基层工作的不多。首都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文双分析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城乡差别使毕业生对到农村就业存在偏见,较难接受;二是大多数农村路途遥远,信息闭塞,不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三是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注重自我价值实现,但社会责任感相对薄弱。
张文双建议,要改变这一状况首先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依靠有力的政策支持。免费师范生政策就提供了这种支持。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允?t说,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选择成为免费师范生有利于个人长远的发展。现在,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未来感到茫然,而免费师范生则可以早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免费师范生政策公布后,一些媒体认为“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的条件过于苛刻。对此,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于伟有不同看法:“如果十年前这么讲,确实让学生很难接受,但现在国家对基础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高度重视,这为免费师范生走向基层创造了条件。”
免费师范生成长尚需学校来搭台
西南大学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肯定师范生免费政策,但也有部分学生有顾虑,担心会影响个人的发展。崔允?t对此表示理解,他说:“大学毕业后的3年至5年是一个关键时期。到农村学校服务两年,相对来说缺乏专业引领和专业指导。这需要有关方面尽快建立起一个有利于这些学生成长的机制和平台。”
针对学生们的顾虑,新政策为到农村学校任教的学生提供了诸多保障措施: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只要去中小学工作就有编有岗;同时国家还要求农村中小学校和当地政府要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周转住房;在协议规定的服务期内,免费师范生可在学校间流动。
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宋永刚明确表示:“我们要对每一名免费师范生的长远发展负责,要对他们的前途负责,母校会为他们的继续教育和深造提供便利条件,他们可以上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
除了政策保障,基层学校是否重视也会直接影响免费师范生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张文双认为,基层学校要给这些毕业生适度的发展空间,还要加强对他们的职后培训工作,使他们能够跟上最前沿的教育发展。
“到农村学校任教是优秀教师成长的重要经历。”教育部师范司有关负责人说,国家鼓励师范毕业生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于长期从教的免费师范生要重点培养,对工作业绩突出的要予以宣传表彰。
于伟认为,对于学生毕业后的个人成长和发展要考虑得更加细致一些,要加快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保证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一项政策出台后总会面临着各种新问题,一些具体实施方案要更加开放,以便及时调整。”于伟说。
免费之后还须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免费师范生政策虽然刚出台,但已有很多人关注这样的问题:免费师范教育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我国农村师资短缺、整体水平不高的难题?
“师范生免费对促进教育均衡会产生一定的作用,但农村师资问题是个系统工程,不能指望一两项措施就会见到显著效果。”崔允?t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置身于城乡差异的大背景下来考虑,除了师范生免费教育这一措施外,还需要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问题,需要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水平,提高农村教师收入。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旭东认为,完全按照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解决教师资源配置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干预政策来保证教师的培养和供给,促进城乡之间的流动。“特岗计划”、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都是有效的干预形式。“但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实行‘教师公务员制’。只要教育经费足够,此举不仅可以解决教师工资待遇问题,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教师资源的有效配置。”
另外,朱旭东认为,目前我国的教师培训仍属“粗放型”,培训机制不够完善、课程开发滞后、培训形式单一等问题仍困扰着教师继续教育。他认为,有效的教师培训要增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的意识,增强管理教学信息、开发课程等多方面的能力,重视教师的个性需求,培养反思研究型的教学人员。“这对解决农村师资问题,对免费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日前指出,地方政府和农村学校要为免费师范生到农村任教服务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