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由中国教育新闻网提供
[王旭明]: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在今天下午与教育部的有关负责同志、中央媒体的记者和资教生学生们齐聚一堂,共同就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大家的感受、大家的体会做一个充分的交流,今天下午的座谈会分两部分,前半部分我们是一个集体的见面和采访,之后留一段时间我们的记者朋友将对我们资教的学生代表再进行采访。 (2007-07-27 15:22)
[王旭明]:采访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感受,我希望能够有助于大家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大家知道,我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我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是从2003年开始,从2003年到现在5年的时间,我倾注了最大热情和最多精力做的事情,有两件:一个是点上的事情,一个是面上的事情。面上的事情就是大家知道的,像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政策的宣传,国家资助困难学生政策体系从200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宣传,然后进入到2006年是一个高潮,实际上也是一个决战期,2007年应该说是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 (2007-07-27 15:23)
[王旭明]:湖北的资教是点上的事,这个点从2005年第一次来湖北,然后2006年来一次,是湖北对农村教师的资教行动,一个是资教计划,老师从城里到农村,另一个是教师培训工程,也就是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教师从农村到城里来集中进行培训,今天我是第三次来,每一次来,心灵都受到洗礼,都受到深刻的教育,我们选择了这样的点和面,我的内心一直充满骄傲和自豪。 (2007-07-27 15:25)
[王旭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点和面,他们有什么关系?我做一个思想历程的改变,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那么这个新的时代,从1978年资教,78年以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1978年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时代,改革开放的时代,那么这两个时代的变化,给人民的思想观念、精神生活到我们的工作,方方面面应该说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应该说,1978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我理解为是理想主义的时代,我们高扬理想主义的大旗,无论什么行动,我们不讲任何价钱,毫无代价就奔赴到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地方去,几年、几十年。 (2007-07-27 15:25)
[王旭明]:拿教师这个工作来讲,我昨天来之前,我陪同有关领导同志,看了反映优秀教师冯志远先进事迹的电影。他支援边疆43年,没有任何代价,一直累倒瘫在床上,这43年全部青春的热血都给了边疆的农村教育事业。我想冯志远老师是那一个时代的典型,是那个时代理想大旗下成长起来的一面旗帜,那么1978年以后,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还要不要冯志远这样的典型,还需不需要大批像冯志远这样的理想典型。由于社会的前进,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的转型,给人们带来了一个更深一层的思考,这仅仅靠理想主义,仅仅靠英雄典型够不够,我个人的认为是不够的,进入新的时代,我们在高扬理想主义旗帜,在弘扬道德精神的同时,确实还存在精神理想的缺失。 (2007-07-27 15:27)
[王旭明]:所以今天上午,周省长说,人要有理想、要有激情,这些说法我都非常同意,就说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仍然需要理想的时代,仍然渴望精神回归的时代,我们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方面精神和理想的缺失,我们一方面学习冯志远,另一方面仅仅靠道德指引,仅仅靠典型引路,仅仅呼唤理想,这个已经不够了。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冯志远,那要有千千万万个冯志远,光靠典型引路还不够,因此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涉及一整套完整的细致的周密的政策方向,来引导千百万人去成为冯志远。 (2007-07-27 15:28)
[王旭明]:我想概括出一句话,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既需要理想主义,又要政策引路时代,在这个时代里面,在这个主题下,我们紧紧抓住了政策方向这条路。在对农村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大家知道中央去年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中央出钱来解决农村师资问题,而在中央去年提出这个计划之前的前两年,湖北省已经实施了,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我想不能不说有点敢为人先,并且有尝试和创新的一种含义。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我们这个教育里面,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方方面面,人民群众对教育给予了非常非常多的期望,那么怎么样解决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样把人民群众寄希望于教育的理想努力变成现实,我想光靠中央政府,光靠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是远远不够的。 (2007-07-27 15:50)
[王旭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要靠谁,要靠我们各地各校贯彻落实这些文件的同志们,要靠很多很多千百万个和尚把经念好,把经念好,这些和尚必须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大家看,我们的政策哪有不好的,我们有很多好的政策,但是我们在贯彻落实当中有许多的问题,我这次在宣传政策的时候,一个很好的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不足。比如河南有很多老师、学生、家长都不知道这个好政策,很多学生办一个贫困证明就要往返数次。所以,我们需要更多能念好经的和尚。去年国家推出了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从执行情况上也不是很平衡,但是湖北不仅仅走在了前头,从上午的经验介绍中我们也看到了,湖北到目前位置,已经有3645人参与到这个计划当中来。 (2007-07-27 15:53)
[王旭明]:所以我今天看到的同学的代表,每一个人,锻炼三年确实不一样,从他们的精神面貌和状态看,一举一动,就是天生的老师苗子。你看范献龙,这是个老师、校长的材料。所以,通过跟踪三年湖北资教行动计划,我深深的感到,湖北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对于全国和其他各类的支教学生到西部地区支教,我觉得都值得借鉴,值得参考,给人们的启发意义远不止我说的这些。如果再让我说一条,我还要特别说一,就是在工作的层面上,今天大家看到我们的省长、我们的厅长,我们的一把手,我们的人事厅,我们的财政厅,我们的组织部这都是一些关键部门,都公公正正的坐在主席台上,这是一种姿态,表明大家要做成一件事。 (2007-07-27 15:58)
[王旭明]:大家要知道,要有今天的结果,光靠中央的一纸文件,是不够的,这必须得上下沟通,反复磨合,多方走动,费劲苦心。如果没有这些指令,就绝对不会有今天的效果,所以我说,从工作层面上,从实际取得的效果层面上,湖北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确实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同时我还想说,大家对教育格外关心,教育当中的核心,今天宋司长说的观点我完全赞同,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师问题,我们对择校深恶痛绝,而择校的问题是择师,但是好老师从哪儿来,得一步一步培养出来。大家知道温总理多么着急啊!他们的经验非常的好,像陈厅长介绍的他们的未来取向,有继续扎根的,继续深造的,不管他们什么取向,我觉得对农村教育,对教师工作的支持,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007-07-27 16:00)
[王旭明]:在这个基础上,今天我们把几位学生请来和记者共同交流,我们先介绍一下今天的学生。第一位是我们非常崇敬的,也是上午做了发言的范献龙同学,他的成绩不用说了,上午做了发言。还专门到北京给记者们做过一次介绍。还有李利琴副校长。还有姜爱同学,他是恩施市第八届人大代表,已经考上研究生了,并且已经收获了爱情和事业。还有一位是吴天亮同学,他也获得了爱情的丰收。还有一位是李艳桃同学,她也是第一届毕业的同学,也是第一个三年资教行动的同学。 (2007-07-27 16:01)
[李艳桃]:我非常幸运的通过了这一次的招聘考试。
[陈安丽]:他们服务期完了以后,我们提倡一个唯一,就是你可以选择留下来继续干,那是自主的,那么也是读研究生,那么就是十个岗位出来,专门针对资教生的 <br>
[李艳桃]:我现在是当小学老师。
[王旭明]:所以说是多种政策的设计,不是说我们想说的扎根,他是应该鼓励的,但是不是唯一一种选择,过渡选择非常好。还有一位是刘维城同学。还有位马海涛同学,新疆的,回族。
[陈安丽]:他是我们第一批工作的人员。
[王旭明]:还有一位周亮同学。咸宁汉语语言学院毕业的。你现在已经到了汕头大学了。下面一个是王超同学。
[王 超]:大家好。
[陈安丽]:他是我们湘潭学院的。 (2007-07-27 16:02)
[王旭明]:还有潘美娜同学,连续三年的资教生都被评为优秀。他是房县二中,是唯一的一名本科毕业生。下面是艳梅同学。你现在准备干什么?
[王艳梅]:继续留在那里。 (2007-07-27 16:04)
[王旭明]:他们五位都准备继续留下继续资教。还有一位叫陈敬道,大家都很熟悉了,李长春同志还专门就她的事迹做了批示。她带着她的养父到农村去资教,今年已经是第二个服务期的第二年了。因为今天是湖北省第一次表扬资教行动的教育,所以她没进入,她期待第二次的表扬。还有是一个陈盼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
[张言云]:我叫做张言云(音)我现在刚刚七月份在上海资教。我在那边资教三年了。 (2007-07-27 16:05)
[王旭明]:在采访之前,我把北京来的几位领导和记者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位是我们教育部的领导宋永刚。还有教育部的特邀记者,一位是温红彦同志,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的副主任。还有一位是谢湘,她是中国青年报的副社长。下面是新华社的记者丁冰,新华每日电讯的记者姜锦铭,光明日报教育部的资深记者朱振国,还有一位中央广播电台的曹丹,中央广播电台的张小艳,还有是中国教育报的王友文,中国教师报的王琰,还有我们中国教育电视台的陈巍、马海波;中国教育电视台西部栏目的记者,一个是夏明亮,还有张含晓,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李远。李远本身也到新疆农村去了两年,在西部计划里边。另外一位是教育部的新闻处的魏亚萍。我们大概把情况介绍了一下,下面请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陈安丽说两句。 (2007-07-27 16:06)
[陈安丽]:我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我补充三句话,第一句话我们作为政府部门要有所作用,刚才王主任讲得非常好,他有一个判断,我们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到了市场经济以后,它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这只手不是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角落它都能完成,作为政府他的服务功能更应该提高,更应该做。市场做不了,而政府应该做的。比如说农村的教育亟待提高,教育公平亟待改善,而这一点,非常迫切的摆在我们的面前,第三点是我们感觉非常的深,教育的差异太大了,我最突出、最典型的,如果说一个家庭脱贫、脱困走上新的城市,必须要接受教育,这是我是很有感受的。 (2007-07-27 16:08)
[陈安丽]:我上次在资教生的培训上已经讲过了,我当时对我们家的小阿姨在我们家做完了以后,我都说你不要回农村去,否则你妈妈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你一定要读书,所以我们家所有的小阿姨,就提出一个要求,就是你不能看电视,除了看新闻。其他的时间你都应该看书。所以我们的小阿姨让我非常高兴的是读书了,所以我们家现在的小阿姨至少是大专以上的学历,所以他们最后走向了这样一个,我觉得非常光明大道,就是他们的最好的选择,所以我深深的感觉到这一点,真正一个家庭要改变最根本的是要读书,要让我们的孩子受教育。 (2007-07-27 16:10)
[陈安丽]:所以我觉得教育的事摆在我们面前非常迫切,特别是教师的培养应该是免费的,但是这个制度普遍了以后,就没有免费了,77年以后,我去过的地方还没有发现一个大学本科老师在贫困地区当老师的,我上午和温姐姐介绍了一下,我们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是光做这一件事情,我们从04年到现在每年推进一项计划,每年推进一项工程,他是系统的,一个是他的引入,就是说从大学本科生里面选拔一些优秀的,而且前提是自愿的,我们不能勉强,自愿是第一前提,所有的政策出台是多赢、双赢、互惠互利的,这是一个大背景,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这是我们的引入机制,所以刚才王主任讲的,到今年的5月份,我们现在有5800名左右的第一学历大学的本科的乡镇老师,不是就说5800能够改变我们整个湖北省农村的教育状态,他是一种引导和状态,他是一种政府的姿态,政府应该有的行为。建立的第二个机制,就是在已有的乡镇的老师,我们怎么样帮助和提高他们,每年省城至少要拿出2000万,全省中小学老师免费到武汉市高校学习,第一年是九所高校,(武大华工)这样的学校。所以政府的每项政策和措施,都要让他们感受到具体化。 (2007-07-27 16:34)
[王旭明]:作为政策重心向下,辐射到最底层太重要了。
[陈安丽]:我们考虑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我们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我们要出台很多的政策,我们数字提高功能想到最多的是我们每一项工程,一定本身是制度和机制同时在执行这项制度和机制的完善过程中间,也要有新的制度和机制的探索,所以我们这个培训和原来的培训是不一样的。原来是师范的院校才能做培训。现在我们改变了培训模式。我们要让农村的老师看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什么。 (2007-07-27 16:37)
[陈安丽]:所有的培训的课程的设置、所有的授课老师,全部由湖北省教育厅来制订,所以这个教师,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不用设置课程,全部由教育厅来安排。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安排什么课。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展示给他们模仿是第一步的,所以第一步课程的安排全部由湖北省教育厅完成,所有的学校是招标的,以供学校选择,这个是我们很多学校可以选择的。比如说麦当劳、肯德基,所有的地方吃的味道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标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提高素质标准的过程中,是一种机制的探索。 (2007-07-27 16:38)
[陈安丽]:我们首先招标完了以后,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让所有的学员,对承训的学校打分,让学校对来校学员进行打分。然后再根据这种交叉的方式给他们一定的奖励。还有就是我们把湖北的名师和他所在的县,把湖北省所评的教师下放到乡镇去。我们把农村和城镇的教师汇合起来,给他们更多的帮助和提高。现在的教师的现状。这是我讲的,第一个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工作。我想再介绍一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间,对他们的安排和服务期完成以后的服务,这个是我们考虑比较多的,从一开始做制度设计的时候,我们就想这个中间有很多细节,但是三年服务期完了以后,我们坚持了一条,我们根据目前大学毕业生的学习结束以后,我们政府和整个社会给予的就是自主择业,这一条我们没有改变。 (2007-07-27 16:39)
[陈安丽]:原来云南做过探索,原来他们做的是100名下去了以后,他们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就是回昆明,第二个是给你5万块钱留下。没有人选择5万块钱,都选了回城。所以政府包办不了所有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开始确立的就是自主择业。但是并不是说政府不关心,不关注所有下去的群体,所以就是我前面讲的六项优惠政策,这个我就不多讲,因为在小本上讲的都有优惠政策,那么在今年第一期的资教生04年结束的时候,推出了几项优惠政策,三年服务期结束还准备在下面工作的,准备出国读硕士的,由教育厅出钱。第二是我们教育厅出了十个岗位,面对我们资教生进行公开的考试,所以我们整个的过程中都是公开公平的,比方说我们送到国外去学习的,除了我前面讲的三个条件以外,还有一个条件就是受到了市以上表彰的,地市级表彰的。国内学一年、国外学一年,授予的是硕士的学位,这个学费都由我们来承担。 (2007-07-27 16:40)
[陈安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的教育的计划的初衷是什么?是更多的引到乡镇这个级别、这个城市得更需要帮助的,同时我们选择了其他岗位,其他职业的我们也热情相送,所以我们现在的政策更多的关注是这一块,就像我们湖北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政策是一样的,这些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这些工作。还有一个层次是我们刚才说的,不是到乡镇继续服务,他也没有到我们教育厅的直属单位,我们到了直属单位里面给他们提供的学习的机会,我们通过学习增强自身的力量,让他们更有力量,不是说他们的专业和所学的相关,要让他们学到一种原理和方法,提高数量。所以华中科技大学,也是三个学校招标的,在那儿读硕士学位。 (2007-07-27 16:43)
[陈安丽]:本来我们的经费年度都是有预算的,没有钱,后来我们在社会上募集资金,考上华中科技学院的,给他一定的经济资助,就是学费资助一部分,教育部资助一部分,自己拿一部分。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自己拿三年,就是我们对所有的资教生,我们的感觉是充满了爱,我觉得在做的过程中,我在这样做的过程中让我对这个教育有了很多的感情。很多资教生结婚的时候我都去,我确实很感动,所以昨天我说拍一个电影,我们太多的故事是电影容不下的。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生活中间的感受,这项工作给我最重要的是我收获和体会,我感受到真正感受到什么叫感情?什么是农民?农村对事业的感情,感觉到爱的无痕和爱的伟大。所以我们做这些政策的设定以及我们在做的过程中不断的推出这些政策,比如说我们不断的完善以前的政策,今年对所有作出的奖励和作出贡献的,作为我们党和政府应该看得到,想得到的,做我们能够做得到。所以在他们的服务期结束以后,我们会推出的三项政策,基本上惠及每一个人。如果你们还愿意在乡下工作三年,我们也给予很多的优惠政策。这是我们的安排做的一些补充。 (2007-07-27 16:44)
[王旭明]:现在就开始记者提问。这里我刚才看材料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王超的材料,他是学体育的,我和现在大力提倡的阳光体育活动联系起来,现在中央国务院发表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现在看,农村体育教师的缺位,尤其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缺位是特别突出的。我觉得王超的家是中医世家,他爸爸妈妈希望他继承世家,但他学了体育,还到了学校建立了第一个田径队。 (2007-07-27 16:45)
[陈安丽]:我补充一点,他经常寄给我照片,写信的时候,他组织的学校的体育运动会,他发奖品,学校没有经费,他把方便面的盒子剪了上面写了第一名寄给我,他能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开展很多这样的活动。讲讲。 (2007-07-27 16:45)
[王 超]:就是用毛笔在上面贴一个黄纸上面写第一名,第二名。我想到我也有数码相机,给他们合影,我觉得学生很高兴的劲,我就给陈部长写了一封信。那是第一年的事情。
[王旭明]:你将来离开学校,你走了以后田径队解散了怎么办?
[王 超]:不会解散,他们有很多对体育很感兴趣的,也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有很多也想搞体育院校,开始的时候只有几个人报名,今天是最多的一次,有43个人报名,我摔选了11个人,考上的4个,现在的事情觉得这个孩子一个很好的出入,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即使我走的话,高一、高二的训练的时候,也有人观看,我私下里做一些东西,他们的基础训练的一个过程,开始慢慢的给他们制订一些计划。而且让他们有什么需要,以后给我写信继续和我沟通。 (2007-07-27 16:46)
[王旭明]:我建议你到了大学以后,你可以做他们的编外辅导员。
[王 超]:是的,我们是这样做的。这都是我们的第二个项目,我在那边谈了一个朋友,以后那就是我的第二个家。 (2007-07-27 16:46)
[王旭明]:在新的一轮三年,潘美娜、王艳梅和杨青这三位,继续在那里工作新的一轮,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我先请王艳梅吧?已经折磨了三年还没折磨够吗?
[王艳梅]:没有,我觉得挺好的。我的专业技术是学多媒体扩建技术方面比较在行,我下去以后,我们学校就是从开始手把手的教当地老师怎么做课件,我们离县城很远,而且去城里参加比赛的时候需要做课件,但是他们都不会做就放弃的了这个比赛的机会。然后我就手把手的教他们,而且很多老师都买了电脑。而且学生成绩好不好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本份,然后也可以给当地的老师带来一定的影响。 (2007-07-27 16:47)
[王旭明]:就是你为什么继续做三年?
[王艳梅]:这三年,我觉得下面这些学校,包括我们教育部给我打电话给我们,因为县城里面有岗位,让我去考,我都放弃了。
[王旭明]:为什么呢? (2007-07-27 16:48)
[王艳梅]:第一个原因我去年带的几个班的学生,就是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时候,我承诺过,我说我把他们带毕业。我在下面的时候我教的学生,我跟他们说,做人最基本的一点,做人要讲诚信,所以我既然答应了他们我就要把他们带毕业。所以有很多机会,我都放弃了,我不希望在学生面前失言。第二点在下面的时候我觉得很有锻炼意义,我自己,除了学习方面和工作方面,我家里独生子女,我在家里从小到大到家里都没有离开过家门,都没离开过武汉市,因为我是独生子女,什么事情都不会做,包括我在家里,都不知道自己家的碗筷放在哪里,但是我现在自己做饭,自己洗衣服,包括后面来的其他的老师,还是我教他们做,所以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成长。所以我的收获比我吃的苦要多一点点。所以我对我来说,这三年不是折磨而是另一种收获。 (2007-07-27 16:49)
[王旭明]:我觉得诺言,一诺千金,这真的是很好,现在有些学生欠了国家的助学贷款,没有还,而你为了这一个没有实现的诺言守护着,非常好!还有就是你的个人情况,如果再过三年可能很多机会都会失去你觉得值得吗?
[王艳梅]:我自己个人问题没有考虑太多,我在下面工作三年不代表什么,我可能在这期间,三年的时间里也不一定,很多事情都会改变的。而且我的学生都很信任我,他们都很高兴我能够留在那里。 (2007-07-27 16:50)
[王旭明]:潘美娜你说一说。
[潘美娜]:我是学音乐的,可能他们对学音乐的感觉都一点,我记得去年去的时候,我们学校有一个要去考影视的学校,就是考那个学校,然后他带了一个笛子,他竟然用透明胶布当笛膜,然后他只会吹有透明胶布当笛膜的笛子,我觉得这让我很吃惊,觉得他们很需要学习这个。我学这个的时候受了很多的苦,我要坐三个半小时的汽车、火车到十堰市,再坐八个小时的火车到那儿,因为学得苦,所以我想让我的学生少吃点苦,少受点辛苦。 (2007-07-27 16:51)
[王旭明]:你有没有继续选择其他的路?
[潘美娜]:我带的那一批高二的学生,有一些想学音乐专业,有二十个想学播音主持专业,所以如果我离开的话,他们这些学生可能都没有专业老师指导了,所以为了这些学生,多留几年也没什么。 (2007-07-27 16:52)
[王旭明]:我不太相信,现在的青年当中,我听你们两人说,还真没有别的原因,主要就是这个吗?
[王艳梅]:我们学校一共两个年级就是初二年纪和初三年级,一共30个班,所以我们下面带物理课至少带4个班,而且今年没有招到老师,我带物理课程的同时,还帮他们补数学和其他的课。
[王旭明]:太令人敬佩了。 (2007-07-27 16:52)
[王艳梅]:确实学生比我们老师还辛苦,而且补课的时候也很差,如果他们不补的话,有可能就下来了。我们只想把他们很差很差的学生提起来,希望他们能提上去,不要放弃。我也跟他们说,只要他们用心的学,就一定能学好。 (2007-07-27 16:53)
[王旭明]: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把学生看作比自己生命还重要。原来我们接触很多为了保护学生的生命,挺身而出的老师感到非常的感动,他们你们这样的老师,保护学生的心灵健康,保护他们精神的纯粹,保护他们的成长的环境,我觉得你们付出了很多很多的努力,谢谢你们。
我在想,我觉得总理特别着急,现在我们提出应该教育家办学,他特别告诉我们我们缺教育家不是一个两个,是需要千百万个教育家办学来当老师,但是现在我们像这样的类似这样的同学,两轮、六年,再读硕士,这肯定是教育家的苗子,你说是不是,他有实践的经验和反反复复的几个磨合。还有杨青同学,已经是妈妈了,你为什么留下? (2007-07-27 16:54)
[杨 青]:我和他们不一样,这三年我经历了很多,一边资教、一边工作,生小孩,小孩刚满月的时候,生病了。现在带她到武汉来做检查,看她到底好了没有。然后觉得这三年特别苦,我不是参加继续三年的,我是参加的上岗考试,就继续留在那个学校。 (2007-07-27 16:54)
[王旭明]:那你准备扎根了吗?是学校的正式老师了吗?像他们两位的话还得参加正式的考试才能成为这个学校的正式老师?你先生也是这是学校的老师吗?
[杨 青]:他为了照顾我,调过来的。
[王旭明]:你们离这个县城多远啊?
[杨 青]:1个小时的车程。
[王旭明]:你们离这个县城多远啊?
[杨 青]:我是师范专业毕业的,但是我现在家在那里,我们那个学校就是人士上面的变动,因为今年教育局的考试只有中小学的考试,而且只有中小学乡村的教师,所以我就报考了乡村的学校。 (2007-07-27 16:55)
[王旭明]:你对这个学校是不是挺有感情的?
[杨 青]:我在那里经历了那么我的事情,也不断的成长了。
[王旭明]:你们在那儿学校有房子吗?
[杨 青]:没有,我们自己在外面租的房子。
[王旭明]:那还要给钱吗?
[杨 青]:没有,一年两千。校园里面的房子也没有,那个房子也要买的,有点贵。因为我女儿生病了,花了很多钱。本来是打算买一套房子的,但看病把钱花完了。 (2007-07-27 16:56)
[王旭明]:那你们工资多少钱你们知道吗?
[杨 青]:现在是938块元,至于到时候真正上岗的时候就不知道了。我家在松滋,离恩施又非常远,没有人帮我带小孩,自己两个人带,特别辛苦,这次回老家,准备把小孩放在家里,让我妈妈带,因为两个人要上班没有办法。
[王旭明]:你是城里的孩子吗?
[杨 青]:恩。
[王旭明]:希望你克服困难。
[杨 青]:现在走不了了,成立真正的扎根派。
[王旭明]:你有什么困难找宋司长。当然找我也行。包括你小孩如果到北京看病,联系什么医院都可以找我。我担心你现在名气大了,你是不是当了几年老师了是不是也快走了? (2007-07-27 16:57)
[范献龙]:去年林区的党委组织部和林区的党委宣布部找我谈话,想把我借过去到他们那儿用一下,当时的想法很简单,而且中心学校的院长也找过我谈话,说现在有个问题,你可以不代课,但是如果你不代课,我们学校就没有英语老师了。我现在带6个班,另外还带了2个班子,另外还带政治课,当时我是学校的副校长,可能我当时在学校是破了个例,兼任两个班的班主人还提当校长的。
[王旭明]:你能一辈子当老师不当官?
[范献龙]:当老师不一定不能当官啊。 (2007-07-27 16:59)
[王旭明]:我特别担心,说实话,像陈敬道、范献龙、李利琴这样的同学,现在走上政治的路,所谓走上政治的路就是当官,确实好的老师当官的特别多,但是不能不说是教师里边的一个损失,因为好的老师太难得了,我还祝愿你希望你永远当好老师。
[范献龙]:还有一个,组织部部长找我谈话的时候,我们乡里的一个书记,当时在旁边,我们书记也在旁边,他说我这个乡是组织部下派的一个党委书记,我在财政部里下的半年不到的时间,问我是不是还要派几个人来,我们乡里四张牌,你还把范献龙这张派弄走了,那不行。所以我就留下来了。 (2007-07-27 17:00)
[王旭明]:李利琴呢?你们现在都是继续聘三年吗?
[李利琴]:我们是属于杨青类型的,目前还没有成为这种类型的。
[王旭明]:我还没有参加考试,你现在是政协常委了,应该是副局级了吧。
[李利琴]:我想即使我是担任的我们的学校的副校长,还是以教学为主,我之所以提上来,就是因为在教学上刚刚有点气色,我想我自己带动全校的人把教学搞好,在以后的方面,领导学校把教学搞好这样才有说服力,还有我的朋友也是那里的高中当老师,可能以后会在那儿,他是当地人。 (2007-07-27 17:00)
[宋永刚]:你原来学的是园艺的专业。
[李利琴]:我现在是三个班的班主任,校长跟我说,这个学期我自己班的学生还是我自己带,就是说一般带三个班的英语一个班的生物这样,因为我们学校的英文老师特别少,刚开始我们去了老师全部带英语,我们三个人带的4个班下来,学生总共12个班,只有学校有变化的时候,比如说缺物理老师,就把英语老师改为物理老师了。就是学校缺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2007-07-27 17:01)
[王旭明]:其实刚刚上面是一种模式,这几位同学不管是继续在这里干三年,还是像杨青同学已经在这里面成为正式的人民教师,我不知道准确不准确,已经成为人民教师,都是特别令人崇敬的,值得我们敬佩。刚才介绍的这几个同学,值得我们去学习这种敬业的精神,一种爱生如子的精神,一种献身的精神,还有不去当官不为名利,热爱教育的精神等等,确实是非常崇高的,除了这样一种类型之外,其实别的几种类型,我也说一说,也是一种选择比方说读研究生的,我听见几个读研究生的同学,你们的想法,这三年之中给你们最深地感受,那么现在三年离开了你们读研究生当中你们最想干什么,将来如果说一说那就更好。我们先请已经到汕头大学读文艺学的周亮同学。 (2007-07-27 17:01)
[周 亮]:我要说的有两个词,一是收获,二是感动,我是农村的,我家也是在农村,自己读书也非常不容易,我爸爸在我七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妈妈供我读书,所以我很小14岁就自己打工赚钱,我为什么选择回去,一是可以照顾我妈妈,另外是我觉得农村的孩子读书非常的不容易,特别是在我这教书的三年里面,我接触了很多农村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父母亲到外面打工,由爷爷奶奶带着,这些学生特别缺少关爱,还有是和自己附近的差不多的父母去世的比较早的学生,像我们学校有一个叫张星宇(音)的同学,他是父母,他没有见过他的爸爸,妈妈把他生下来,就走了,也没有自己亲人,一个奶奶照顾他,我觉得他读升六年级,升初中的时候,这个暑假是和我们一起过的,那个学生自己家里没钱,后来晚上吃饭的时候,都没有吃,喝自来水,然后听到说其实晚上等其他人都去睡觉了,然后把馍仍在废水缸里,等别人去睡觉了,他还去捞来吃。 (2007-07-27 17:03)
[周 亮]:他奶奶说他几年没吃饭了,这个学生一直想上课我们非常感动,刚才我是学校负责学生这一块的,办公常委的,他当时让我接待一下,了解情况之后,我就把这个资教生找来,当时就决定了资助这个学生,像这些学生我们学校不是一个,所以我们每个人每个月拿一部分钱出来。而且还有我们06年去的,我们带了一个班,就在他的同学,在网上发布消息,成都的,请求社会各界人士,今天的很多好心人都从网上给我们联系,给他们寄钱,所以我觉得社会上还是有很多爱,我觉得这还是让我们很感动的。 (2007-07-27 17:04)
[周 亮]:第二点是收获,政治上的这方面我不说了,最主要的是收获心灵上的安慰,自己心里面的满足是最重要的,那么其他方面,我就自己不是很在乎。像我们去资教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认识了一个女朋友,她也是资教的,其实我以前大学谈了一个朋友,也谈了很多年,感情也很深,就是因为不在一起,我的选择也不和她一样,也不在一起,就分开了,去年我找了一个非常的贤慧,非常的不错,我非常感谢行动计划。另外的一个感动是4月份的时候我妈妈一个人,说话各方面都不是很好,就去我们学校看,当时我也不知道,还是我女朋友接她过来的,从这点心里面觉得很多事情就是自己做的不够。但是像我们女朋友这方面,我一直非常感动,非常不容易,一个大学生刚出来,像我妈妈上街的时候,农村人非常的土,她也是把我妈妈挽着上街,我自己走在后面也是非常的感动。 (2007-07-27 17:05)
[周 亮]:另外一点是收获是人际关系方面,自己在这三年中我得到了什么,在蕲春里面,我们下面的办事人,和我们学校的当地的老百姓很多都混得比较熟,而且关系也很融洽,像我们学校的一个老师总是要我叫她干妈,当然我没叫过,叫不出口,当然我们的关系非常好,因为我比较胖,献血的时候我们单位要放我一个星期的假,然后奖励300块钱,当时我没有休假,我们的老师就从家里带了糖、吃的什么的,比如说男孩子也不是很细心,很多的衣服、被子都是她帮我洗。还有当地的学生,只要我一两天不在,就问我到哪儿去了。在那儿从上到下,关系都很好,这是我为什么选择去读书了,其实我的梦想是,说实话,可能达不到,但是我们蕲春县是一个教授县,我的梦想也是当一个教授,其实我今天能考上研究生也不是很容易,在三年里面,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英语是我的特长,没有花很多的时间,但是专业课花得多一点。大家知道,参加工作后,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是晚上,还有放假,主要是晚上的学习,其余的时间还是负责学校的教学工作这方面,所以我跟教育局的同志说,三年之后,如果没有考上博的话,我可能还是回我们蕲春,因为我的妈妈和朋友都在那,基本上教学说还不如去做。 (2007-07-27 17:06)
[周 亮]:总的来说,收获还是挺大的,倒是没什么觉得,我们局长去看我的时候,因为我们学校的房子都是前面住的都是危房,住的前面漏水,像我们资教生很多情况都是这样,但是局长说你的房子怎么是这种条件,当时校长在旁边,我当时没有说什么,其实很漏,当时说没有什么,但是被子都湿了,但是校长让我不说,怕挨批评,我也没什么,但是外人看来,觉得我吃了很多苦,但是我是农村出来的,总想我小时候吃得那么多苦比起来,我现在不算什么。后来我的女朋友也是局长帮忙,然后把她调过来再认识的,后来开始谈,她是学医的,人也很贤惠。就像王主任说的,我以后可能不会在基层干下去,但是我在那的影响是很深的。 (2007-07-27 17:06)
[王旭明]:我看你的介绍,你在上学的期间获得了很多的称号,教学、教育、工作两不误,然后自己还读上研究生。就想当教授,在蕲春县当教授,你将来想当汕头大学的教授吗?
[周 亮]:是。 (2007-07-27 17:07)
[王旭明]:祝贺你马海涛。
[马海涛]:大家好,我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我为什么去资教,我感觉听了很多报告,团中央的报告,还有以前农村的改革设计,我能够为农村、为教育做点什么,我现在大谈特谈,在学校里在会议里谈,但是我能做点什么,我们在思考,因此毕业的时候就选择了资教。本来叫团中央的,但是没有注意到报名的时候给错过了,但是这次在5月份看到了,就报名了。因此我想在农村想做点事情,我没有做特别特别感人的事情,这估计跟我的想法有关系。 (2007-07-27 17:07)
[马海涛]:第二我谈我收获,收获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锻炼。三年的工作,我本身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挨着城区,并且是农村长大的,但是我的家庭生活还是挺好的,而且我的父母供养了我们三个姐妹上了大学。我上学的时候是一般般,但是觉得对自己的磨炼太少了,就给自己磨炼的三年,最后取得了当地的学生和当地的家长非常的爱戴,领导非常的关怀,基本上走的时候,农村走得时候习惯送行,就像我在这一学期之后,我在他们家里饭都吃过了。还有一个问题是很严格的问题,也就是一时没有想到的问题,我是回族人,我的民族习惯必须保持。我开始没想到,但是幸亏从小是自己做饭,而且杀鸡、杀鱼都会,幸亏还会,基本上都保持了回族的民族习惯。去农民家吃饭,他们知道我的民族习惯,就特别的照顾我。 (2007-07-27 17:07)
[王旭明]:我特别的敬佩你,你们得好好的坚守住。
[马海涛]:我这么大了还没有朋友,王超都谈了,我还没谈。也有很多人给我介绍,一去别人就介绍,我给他们说了最难的就是我的民族习惯,他们也很痛苦。
[王旭明]:你这个别着急,我给你物色。 (2007-07-27 17:08)
[马海涛]:我在下面感觉这一方面,下面人很爱戴。我在下面做了很多,听他们说,也想了一些。我们那是两三百人,我带了三个班,本来是今年带两个班,但是因为今年一个老师病了,所以又带了三个班。这一点,当老师应该教好,没话说的,但是我在下面干了三年,我付出了一点,我认识了农村教师,第二个我带动他们学习,很多老师就是跟我一起学英语,学电脑,很简单的做一些课件,这让我很有成就感。教师方面来说是这三年我没有亏待我的学生。还有一点就是我为什么我不能够留在农村,我感觉我学了三年的交通,我比较喜欢我的专业,如果平庸的过了两年半的话,我可能到农村去参加资教,为农村的发展做贡献,但是我的志向不是这样的。 (2007-07-27 17:09)
[马海涛]:我上学的时候,我总觉得有一点是我应该有一个很高的生长平台。我觉得真的是挺心理话的。我觉得这个平台不适合我,只是说他没有给我提供更好的平台。我所有的同学包括高中同学,现在买车买房子的挺多,从物质条件上、精神条件上,生活上都比我好,包括能够出国,在一个大公司任职,我个人认为,我的能力不亚于他们的能力,但这三年磨炼了我的意志,这三年经历过了以后就不应该有困难了,不管说什么问题,我觉得我这三年已经把我人生中最宝贵三年在农村度过了,并且遇到了很多挫折,能够克服困难,能够抵抗哪种诱惑,我觉得在以后的发展中更顺利,我内心的一些观念会更坚强。我在下面的三年一直在思考,我们省长、厅长都说,要对得起农村的教师,第二年我们的工资就涨上去了,还有贫困山区的补贴,而且今年还要涨,农村的教育还在变化,我鼓励我们的同学,我觉得他们的发展平台很好,而且能够干得更好,我觉得我的平台不一样。 (2007-07-27 17:10)
[王旭明]:对,你说的很对,你的特点是属于科研型的。
[马海涛]:第二农村教育缺乏领导的关怀,领导的关怀有了,什么都有了。我们老师缺少的,领导不缺。我当时编制不缺,就是有编老师都在,但是人不在。
[宋永刚]:那就是有编他不补,再就是有编就占了。
[王旭明]:什么人占了这些编?
[马海涛]:不知道。
[王旭明]:比如说十个人,七个人占了,三个人干嘛去了?
[马海涛]:打工去了。
[王旭明]:这不行,这影响了教育质量,其他代表的政治老师,这关键的问题在那儿,你如果打工去,就不应该保留编制了,把这些编制就应该留给资教生。普遍吗,这种现象? (2007-07-27 17:11)
[李 远]:王主任我支教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我很多的同学就是想留没处留。人不在,牌位在。所有一套发奖金这些人都可以领,但是这些人不在。
[宋永刚]:这叫做“在编不在岗”。
[王旭明]:这和停薪留职有关系吗?
[李 远]:这个是私下的。行政上不知道,但是校长知道。
[宋永刚]:这是管理上的漏洞,这两种情况都不允许。 (2007-07-27 17:13)
[马海涛]:如果这个东西如果我个人认为,能够做得更透明的话应该是可以的。还有包括教学的设备,发下来了,但是下面的老师都不会用,东西给了,老师不会用,很多老师都是40多岁以上的,这些东西都不会用,那有什么用?比如说年轻的老师大家在一起学都会用了,但是他们不会。很多老师为什么留下来的问题就是他很多愿意要留下来,因为你们有岗位的话,喜欢留下来,但是文件还没有下来,口头上给你答复这些,但是像我们罗田县,你应该留下来啊,你女朋友在罗田,你家也在这。很多人愿意留,但是不愿意给考试的机会。他没有考试的机会,这让我很寒心。 (2007-07-27 17:14)
[王旭明]:就是不给你们资教生的考试机会。
[马海涛]:在麻城市今年做得比较好的,就是所有的来人都给编制,这一点我觉得在我们所有县里面都给编制,都是比较好的,他就留在农村的编制。但是这些都是口头上的,文件还没有下来。但是这些都是优秀的老师,真正不优秀的老师都清掉了。
[周 亮]:他们那时候跟我们说,只要你愿意留下来,他们就会慢慢的给我们调整,慢慢的培养我们。
[王旭明]:各地都是一样的,各地领导的认识是不一样。海涛,你今年多大了?
[马海涛]:25岁。三年资教让我更关注的农村的教育。而我那时是没有人资助的。是我自己申请的助学贷款。而我哥哥、弟弟他们都是没有的。我现在助学贷款也已经还了,华中科技大学给我还了一半,自己还了一半。 (2007-07-27 17:14)
[王旭明]:这是一个类型。今天谈到会议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同学,唯一的一个。你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还有刚才说的一个到国外读硕士的一个同学,就是准备由教育厅送出去的。
[孙望安]:这个还没有最后确定。因为最后的批件还没有落实,但是具体是要落实的。 (2007-07-27 17:15)
[王旭明]:我就想你们现在都准备读上硕士,那现在在三年里头,我就觉得向读硕士、读博士,如果没有这个三年,我现在应该硕士毕业了,准备读博士了,那你们是不是从人生经历上了一课,但是反过来连续上过来是不是一个缺失啊。比如说毕业后周亮,那影不影响学业呢?
[周 亮]:我觉得有一点影响,但是从人生的发展来说,工作以后再读书,工作以后读书的话,就比较好,因为你再就业的话,读完硕士再就业的话,你有工作经验,底子相对要厚实一些,如果一直从象牙塔里出来,有些人力关系就不是特点好。 (2007-07-27 17:15)
[姜 爱]:我觉得趁着年轻多读一点书总是好的。
[王旭明]:准备到上海的同学,挺有意思的?
[张言云(音)]: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张琰云,我在毕业孝感学院,我在家里是排行老小,我还有一个姐姐,在家里的时候很受照顾,不管在哪里读书也好,还是资教的过程中,我觉得我都是很幸运的,备受关爱的那种,比如说我在上学的时候,家里刚好我姐姐在武汉读书,我爸爸开了一个家具厂破产了,当时经济衔接不上,我突然觉得好像读书读不成了,当时2000年的时候我们学校的助学贷款刚刚实施,没想到申请上了。我觉得这个优惠政策让我受益匪浅,到了毕业的时候,我就本来可以继续上,但是我选择了资教,到山里面,领导、校长包括我们县的一些领导对我们都是非常照顾的。 (2007-07-27 17:16)
[张炎云]:我在那里因为学校是最偏远的,大别山区的,就是革命烈士的那么地区,跟安徽交界最挺远的一个,坐车到县城要三四个小时,领导对我们很照顾,然后我们一年之后发了5000元之后,我们的贷款期限到了,还了5000元的贷款,随后在学校里呢,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师娘,学校在生活上都很照顾我们。我并不是在说,我们要认真教书,我们也没有说不能在今天来到这里,我也有一些作用,比如说初三的毕业班上了很多重点高中,比如说的优秀资教生啊,这都是他们的主观。还有平时的一些事情,学生们对我很关爱,比如一些小故事,就是圣诞节那天晚上,我们有的人说,圣诞节给人送苹果,能够让别人平平安安的,所以平安夜我就学人家在学生的抽屉里偷偷的放了一些,第二天学生都不知道,都很惊奇,都不知道这个苹果怎么来的,我看到他们非常的惊异,心里很开心。他们私底下讨论这个苹果是怎么来的,当然我们在苹果上也写了一些字,比如“祝你平平安安”什么的。他们都觉得很惊异。所以我这个小小的举动,在他们的印象当中都很深刻。
我去上海也是最近才去的,首先我们县里的领导包括蕲春的资教的,十五个吧,十五个资教生全部都转成编制了,我这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 (2007-07-27 17:20)
[王旭明]:你是已经有正式老师的编制了吗?
[张琰云]:我有。
[王旭明]:那你怎么能到上海当主管呢?他们看上你什么方面呢? (2007-07-27 17:21)
[张炎云]:我从小有这个方面的志向,要么有一个老师,要么是爸妈的影响,做生意,所以我想要做一些销售经理的经验,首先我在那里是可以先适用,我做了一个星期,不行,你就可以走,他说你当老师的怎么能吃这个苦,我说这有什么,我说我们三年在下面我们那边做饭,洗衣服都是我们自己弄的,其他方面的,我们交通都是最闭塞的我们那个地方,所以像电视信号都不好,有时候电话也打不通,手机信号都很微弱。有一次山里打雷,特厉害,闪电就像在你窗户打一样的。而在上海做这个工作的话,因为他们对销售没有什么要求。 (2007-07-27 17:21)
[王旭明]:你现在还没选择做什么吗?
[张炎云]:我这人比较重感情,我不管做什么都会做得很好…
[王旭明]:好,谢谢你。刘维城你简单的说一下你的情况。 (2007-07-27 17:31)
[刘维城]:下去资教都是当老师,关键是谁认真做了,做得细致一些都可以出成绩。我是武汉人,想得很简单,就下去试了一下,结果一试就试了三年。但是总的来说,这三年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也培养了我的能力。当时也在二小,去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进去了,一年我办了三次晚会,搞了一些心理咨询室,搞了很多事,学校觉得我这人还不错,第二年就让我当的校办主任,所以学到了很多。而且这一次去二小也是一个机遇的巧合,这一次资教生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资助,家长的认可,我们资教生确实很有精神风貌下去就不一样,他能够钻研,能够沉下心去搞,也是我能有机会和各位谈谈我的收获的一个过程。 (2007-07-27 17:31)
[王旭明]:谢谢您。特别感谢我们这么多同学比较详细的比较真实的感受,我觉得特别真实,把自己的内心的感受经历讲出来,就像见到好朋友一样交流了出来,我觉得确实和看材料不一样,直接感受特别让我们受启发。第一个阶段我们就这样。后面的第二个阶段这样进行,我们记者朋友和我们的资教生来进行交流,那么资教生我们介绍了各个媒体的同学们,大家如果有什么想法也可以主动的找他们交流,明天呢,我们准备安排到资教的一个地方去蕲春,到这个现场去考察一下,能够去的同学报一下名。我们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好下面我们分别采访谢谢大家,谢谢。 (2007-07-27 17:32)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