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四方区宜阳小学将智残学生编入正常学生班级随班就读,使他们与健康学生同样享受快乐的学习时光。
南京市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体能锻炼。
南京市盲人学校中医按摩专业学生在进行推拿按摩专业课的学习。
南京市盲人学校小乐队学生在排练节目。
5月15日,青岛中心聋校拉拉队的聋哑学生在进行排练。
看我拔得多吧。5月14日,南京市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学校的培训基地进行农作物除草实习。
青岛盲人学校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青岛中心聋校高二年级学生在上语文课。
5月14日,南京市盲人学校弱视学生在学校视功能训练教室里进行康复训练。
南京市盲人学校学生在家政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包饺子。
一所盲人学校里,一间教室的一角,坐着一名乖巧的11岁女孩――戴静宜。大眼睛紧盯着电脑屏幕,努力辨识屏幕上被放大了的字体,一字一顿地读着“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谁都不愿相信,引导这甜美童声的,是一双难以看清世界的大眼睛。
这个训练环节是为了锻炼低视力学生的用眼能力和兴趣。虽然屏幕上被放大了的课本,只有黑白两色,但残疾学生的学业、事业却可以和正常人一样多姿多彩。5月13日至16日,记者随中央新闻记者采访团分别采访了江苏、青岛两地的特殊教育学校,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残疾学生的自信、自强,以及学校和地方政府的关怀和服务。
在青岛市宜阳路小学,五年级学生王艺颖正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地做沙画,虽然有轻度智障,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小艺颖在这里随班就读的学习生活依然很快乐,她还报了古乐团和绘画两个兴趣班。该校还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零拒绝”,患有脑瘫、只能在轮椅上生活的学生韩洪圣,就是在区内每年的新生摸底工作中被发现的。现在,小洪圣如愿以偿地拥有了快乐的校园生活。目前,青岛市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1188人,在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924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8%。
为了给残疾学生提供更好的康复和教育条件,许多特教学校都投入了大量资金配备高科技设备。几年来,青岛市中心聋校对专用设备的投入达400万元,为学生配备了先进的FM语训设备、集体无线调频助听系统、听力检测设备等现代化教学专用设施,希望能以更好的条件帮助残疾学生缩小聋健差距,回归主流社会。17岁的杜旭说:“我们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学习,现在已经能和正常人谈话、交流,我觉得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已经是一个正常人了。”
残疾学生就业是每个残疾家庭的大事,因此,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的培养十分重要。青岛市中心聋校的栾静老师说:“25年前我刚来这里时,学校只有一至八年级,设备也不齐全。现在,我们学校不仅开设了高中,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要求,还开办了烹饪、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等中职专业,很多学生都学到了一技之长。”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海常提起他家附近开推拿诊所的一对盲人夫妻:两人都毕业于南京市盲人学校的针灸推拿大专班,靠自己的力量把诊所办得有声有色,还找了几个盲人一起干,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多年来,南京市盲人学校推拿按摩专业的毕业生已全部就业。目前,南京市共有在读各类残疾学生2636人,其中有1518人在特教学校(班)就读,1118人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13所,其中,包括南京盲人学校在内的7所特殊教育学校,已率先达到“江苏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标准。
为了为残疾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南京溧水县特殊教育学校创立了“残疾人教育、培训、就业基地”,对没有就读普通聋人高中的轻、中度智障学生和部分听障学生,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再延长三年,实施十二年教育,重点加强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培训之后,未能在社会就业的残疾学生都可以在该“基地”工作。学生家长章丽顺说:“孩子在这个基地里有了工作,能自食其力了,把孩子放在这儿,我放心!”
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特教学校已发展到1640所,在校学生达41.7万人。(本报记者 高伟山/文 樊世刚/摄)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1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