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分类分层实施教育康复

让孩子的潜能都得到充分挖掘

2009-05-24收藏

  欣欣是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初三学生,日前,这个小女孩骄傲地告诉记者:“我现在可是世界冠军!我还会打架子鼓呢!”看到她这样阳光、开心、自信,校长黄建行和几名教师都欣慰地笑了。要知道,进校前的欣欣跟现在相比真是判若两人,别说跟人说笑、逗闹,连见到生人都会十分紧张。欣欣提到的世界冠军,是她2007年10月在上海参加第十二届夏季特奥会乒乓球比赛时获得的殊荣。

  黄建行告诉记者,在元平特教学校,欣欣绝非个别的成功案例。在这里,所有的残障孩子都能够享受“贴身”的优质教育,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这些都是元平坚决落实宝塔式分类推进培养目标结出的果实。

  据介绍,元平特教学校自1991年创办以来,就一直坚持以残障学生为本,以道德、文化、科学教育为中心,以身体、心理康复为基础的教育发展途径,强化就业训练,努力为残障学生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基于这一理念,学校确定了三个层次的“宝塔式”分类推进培养目标:第一层次,要求全校所有学生具备基本的生存能力;第二层次,要求大部分中度以下智障、视障、听障学生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通过参与社会生产,获得一定的生存质量;第三层次,要求部分轻度智障和视障、听障学生掌握多种劳动技能,使他们接近、达到甚至超越健全人心智发展的平均水平,获得较高的生存质量。

  在这个目标体系下,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障学生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与康复,其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与发展。全校学生共有1500多人次在市级以上的各类比赛中获奖;学生运动员参加省、市级以上的各类残运会、特奥会,共获得428枚金牌、390枚银牌、146枚铜牌,特别是2007年10月的世界特奥会上,元平学生共摘得了6金、1银、5铜奖牌;共有58名聋哑学生考入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高校深造。

  加强对残障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学校“宝塔式”培养目标的塔尖层级。自2002年11月学校职业高中部正式成立以来,学校以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和布局为基础,以创新职业高中办学模式、构建密切联系就业市场的课程体系为抓手,基本建成了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就业安置相互贯通的特殊职业教育“立交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6年,学校首届23名残疾毕业生成功就业,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2007年,在8名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中,有7人分别在沃尔玛、麦当劳等知名企业成功就业;2008年,应届职业高中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达100%。(通讯员 罗赵华 记者 周仕清)

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4日

(责任编辑 傅佩佩)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