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烁
“原来一直都洗冷水澡,学校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后,我第一次洗上了热水澡!”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九(3)班 黎玉萍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的校园宣传栏里,有个大眼睛女孩,胸前别着大红花,露出腼腆的笑容。她叫黎玉萍,在九(3)班读书,是初中部的学习标兵。
记者见到她时,很难相信,这是一个失去父母,自己带着两个妹妹读书的孤儿。聊天中,她常常咧开嘴笑起来,露出整齐洁白的牙齿。
“时间让我束手无策,让我失去了我的父母……我定会像春笋一般突破重重困难,坚强地钻出土壤……”在作文《感叹人生》中,黎玉萍这样写道。她家在海南省屯昌县南坤镇中坤农场十七队,2007年,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母亲失踪了;2008年,父亲又因脑溢血离开人世。现在,唯一的依靠大伯也因脑出血住进医院。面对两个手足无措的妹妹,16岁的黎玉萍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家没了,思源学校成了姐妹仨的新家。红白相间的四层教学楼,标准的塑胶跑道,大城市公园里常见的棕黄色长椅……堪称当地最好的建筑。现在,大妹黎玉芸读七年级,小妹黎玉欣才上一年级。每个月,黎玉萍姐妹都会收到县政府发放的600元孤儿补助,她们还和校长、老师结成了帮扶对子。“原来一直都洗冷水澡,学校有太阳能热水器后,我第一次洗上了热水澡!”黎玉萍有些兴奋地说,这里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她十分知足。
这所能洗上热水澡的学校,是海南省政府2008年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建设重点项目。工程旨在让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与城镇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把贫困山区农村或其他边远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迁移到教育条件相对优越的县镇、城区集中就学。在思源实验学校就读的学生,除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外,海南省政府还按照小学生每人每年600元,初中生每人每年750元,交通费每人每年16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教育移民扶贫工程从海南民族贫困地区人口居住分散、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实际出发,重点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向弱势群体倾斜。”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廖清林说:“这是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我们抓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点。”这种“造血式扶贫”工程,扶贫先扶智,也为易地扶贫找到了新路子,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这是件挖穷根的大好事”。
目前,海南教育扶贫移民工程已经完成了两期,新建学校10所,统一命名为“思源实验学校”,已于2009年投入使用,在校生18630人,其中属于教育移民的寄宿生14059人,占75%以上;改扩建乡镇中心学校9所,新增教育扶贫移民学位5500个。今年要启动的第三批思源实验学校工程项目,总共8所学校,投资预算共4.5亿元,建成后将会提供1.8万个学位。
海南屯昌思源实验学校校长程时贵介绍道:“在我们学校,学生90%来源于县内撤并学校和边远地区的贫困家庭,有低保户子女,也有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都不在的孤儿就有26名。”
“我将来想当老师,因为老师可以教育学生。要是有出息了,我一定会回报学校,有钱的话就捐钱买一些设备。”憧憬着明天,黎玉萍露出了微笑。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