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澎湃新闻记者从民进中央网站获悉,民进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 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指出,我国有一支数以十万计的专职教研人员队伍,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的专业力量所无法比拟的。经过70余年的发展,我国在世界史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事业中,有效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促进了教育的均衡与发展,实现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完成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教研工作功不可没。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我国的教研队伍是保证我国课程教材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教研制度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不可替代。
民进中央指出,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对“发挥教研支撑作用”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教研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四个服务”。这一系列文件对充分发挥教研工作重要专业支撑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目前我国教研工作和教研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教研管理体系仍不完善。本轮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原本独立的教研部门很多被并入以科研为主体的教科院或以教师培训为主体的教育学院及教师发展中心,成为其中一个职能部门,导致教研工作职能定位不清晰甚至明显弱化。
二是教研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国教研员没有严格的、明确的专业标准,教研员的遴选、培养和退出等机制不够健全。不少教研机构没有做到分学科分学段配备专职教研员,一些薄弱学科甚至出现没有专职教研员或者没有教研员的状况。教研员还缺乏专业的发展机制,其业务能力的提升和培训缺乏制度保障,针对教研员的培训项目并不多,教研员本身的专业能力提升与普通老师相比相对滞后。教研员的考核激励机制仍不够健全。各类荣誉表彰、人才称号很少考虑教研员,教研员成长缺乏激励机制。对教研工作的考核也缺乏科学标准,新的教研员职称很难晋升。
三是教研工作实效性有待提升。教研方式的科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是教研工作取得实效的内在要求,然而一些教研部门的教研方式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作为成年人学习的特点,对一线教师缺乏必要的吸引力,教研工作方式一成不变,缺乏创新,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不强。
为此,民进中央在上述提案中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教研工作职能。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校五级教研工作体系,对新时代教研工作的创新开展和有效开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后,应强化教研员队伍“四个服务”的教研职能。教研机构建设和发展情况各地存在较大差异,需要统一标准、强化职能、加强建设。教研工作要有效开展,需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组织领导和加大经费投入。建议将教研工作列入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范畴,通过督导评估推动地方人民政府对教研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从而保障教研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明确教研员队伍建设专业标准和具体要求。教研员一直没有出台相应的专业标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教研员,教研员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专业素质,教育行政部门需要研究出台严格、明确、科学的专业标准。各地应该尽可能分学科、分学段配足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对于不适合继续从事教研工作的教研员,应及时调整出教研员队伍。建立教研员全员培训和考核制度,持续提升教研员的专业能力。
三是强化教研工作转型,不断提升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教研工作应与时俱进,推进由研究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由基于经验向基于事实和数据的教学研究转变,由注重统一性的教学要求向注重个性化的服务转变,由单纯教材教法研究向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由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向基于信息化教学研究转变,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澎湃新闻记者 王俊)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