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学乡兴”——“新能源+”助力特色产业群发展

2023-04-10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3年以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定点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自古有“石山王国”之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国深度贫困县,九分石头一分土,自然资源贫乏,脱贫难度大。学校党委始终将帮扶工作作为重要任务,在教育、产业、生态、组织和消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助力都安县在2020年11月正式脱贫摘帽。学校定点扶贫工作受到地方的高度肯定,先后获得广西脱贫攻坚特别贡献单位,河池市表彰5次,挂职干部1人获自治区表彰。

  十年来,学校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先后选派7名挂职干部在都安县挂职县委常委及驻村第一书记,选派50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赴广西三所中小学支教,累计投入和引进资金3300余万元,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3700余万元,累计培训各类人员近12000余人。参与修建屯级公路5条,修建养殖场4个、县级产业示范基地3个,建成小学宿舍楼2栋,改善多所学校教学条件,累计受益1000多人。结合学校各方优势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院、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铟锡重点实验室、矿学乡兴社团,开设了“矿学乡兴”公众号,先后引进国家能源集团、中国国旅、碧桂园集团等优质企业,促进都安产业经济发展,并在都安推进零碳综合智慧能源产业群项目和全方位立体化贯通教育提升项目。多年来,依托学校与自治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多维度校地合作,大力发挥学校特色优势和行业影响力,探索多元化帮扶路径,激发内生动力;探索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形成帮扶合力;探索搭建帮扶特色平台,迸发帮扶活力。在学校广泛且深入的调研基础之上,针对多年来的帮扶经验,“精准把脉,多渠引水”,打造特色产业群,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新能源特色产业群项目是学校结合都安县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及科学发展所需,充分发挥学校专业特色及行业影响力,会同当地政府、企业,引入优质国企资源,制定的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项目将产业、科技、教育巧妙融合,各子项目之间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乡村振兴。

  (一)因地制宜,点石成金,新能源赋能传统资源,高科技助力千亿产业

  广西是中国碳酸钙产业四大生产基地之一,资源保有量高。都安县富有碳酸钙资源,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产业形势是水泥产业。现有的部分石灰岩开采和碳酸钙加工企业长期处于规模小、结构散、布局混乱、开发单一的发展状态;受到资源、技术、资金、场地、成本控制等限制,存在产业层次低、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土地和能源节约集约程度低、高端人才匮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此外,企业没有建立“产学研用”的合作机制及研发机构,产品单一、研发滞后,产品技术含量低下,可替代性强,知名度和影响范围还较为有限。总体上看,距离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学校作为国内矿业研究的一流高校,在煤炭能源的勘探、开发、利用,资源、环境和生产相关的矿建、安全、测绘、机械、信息技术、生态恢复、管理工程等领域具有优势品牌和鲜明特色。为更好地解决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的互助发展,实现自治区碳酸钙产业千亿元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学校领导及专家学者,多次调研、走访、考察,对都安县碳酸钙产业发展现状、可持续开发非金属矿等领域提供大量专业建议,并形成多篇报告。学校与当地科研院所联合成立了广西碳酸钙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实现碳酸钙精细化、功能化、高值化利用,并结合新能源建设,有针对性地解决碳酸钙开采过程中对电能的高消耗问题。

  (二)智慧养蜂,瑶山披绿,新能源赋能双碳交易,高科技重构绿水青山

  都安瑶族自治县地处大巴马国际长寿带,空气上乘,环境宜人。但受限于喀斯特地区“千山万弄”的地形地貌,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山区基建受限,电力资源短缺,山区产业结构单一,发展缓慢。

  如何用好瑶山资源,把问题变课题,把课题变做法,把做法变经验,成为了学校和都安县着重思考的问题。继2020年脱贫摘帽后,都安县在2021年被列为广西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首。为实现乡村振兴,瑶族人民致力于发展瑶山牛、黑山羊、跑山鸡、中华蜂地方特色畜牧产业,其中中华蜜蜂生态放养备受关注。但现阶段当地蜜蜂养殖仅仅依靠于传统蜂箱养殖,人工难,产量低,距离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相去甚远。在深入调研现存问题后,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助力农业发展,学校选派院士团队建设“新能源+”智慧养蜂项目,结合文化、环境、科技,将养蜂、瑶药种植、新能源等有机结合。一是采用数字化蜂箱,用“光伏发电+生态养蜂”的模式,最大化利用山地空间,解决了野外数字化蜂箱的电力来源问题。同时,蜜蜂授粉可在我国现有植物与土壤固碳总量的基础上,提升产量的同时增加固碳量,使养蜂基地转身变成减碳基地,实现一地两用,极大化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值的同时,实现自然环境的保护。二是通过安装数据监测设备,实现养蜂数据信息化、生产过程数字化。养殖过程中不必开箱检测,既降低对蜂群正常繁殖和产蜜活动的干扰,又能科学、及时、全面地掌握养殖数据。三是通过种植瑶药、传授花粉,重新配置生态系统,优化生态系统。瑶族人民善用当地动、植、矿物资源入医药,通过广泛种植瑶药,经蜜蜂授粉,既可助力医药学产业发展,还可在现有植物与土壤固碳总量的基础上,每年提升产量的同时增加固碳量,因增产减少化肥使用可减少碳排放总量140亿吨。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立项,首期预计投资2000万元,目前已经成功完成6000箱蜜蜂试验养殖。

  (三)多管齐下,人才为本,搭平台,强优势,打造高素质工作队伍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也是落实各项政策方针的核心要素。振兴乡村发展离不开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三农”工作队伍。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要着力解决帮扶地区人才短缺问题。

  都安县位于河池市,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上,山高弄深,土地面积绝对数虽多,但人均占有耕地少,加之交通不便,农业工业发展不足,村集体人员多以外出务工为主,老弱妇孺留守乡村居多,整体受教育水平较低,思想观念较保守。人才作为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十年来,学校始终致力实现教育振兴乡村,解决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振兴产业的问题。通过各级各类培训,“走出来”与“引回去”相结合,多管齐下,积极探索各级各类产业盈利模式和收入分配机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育综合素质过硬的农村领导干部,甘于奉献的农村致富业务能手、行业代表,业务能力较强的农村技术人才,现已完成累计12000余人次的培训,反响热烈,影响深远。

  与此同时,为建立教育长线机制,学校全力搭建“矿学云”在线教育平台,有针对性地设计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职业培训,强化“造血”和“输血”功能。目前该平台已搭建完成。至此,形成从能源特色产业到教育人才一体化的能源建设典型培育项目,实现村民就近就业、充分就业,破解农村吸引不了资金、技术,留不住人才的难题,为乡村治理打基础、筑根基。

  二、下一步计划

  (一)精准开方,强化人才建设向纵深发展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教育发展,办好面向农业农村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发挥教育信息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下一步学校将全力打造“矿学云”线上教育平台。该平台兼具多元性与实用性,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发展的适用性。通过创建产业示范点和人才培养基地等方式,借助线上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助人与自助并驱的良性帮扶工作模式。

  (二)巩固经验,使新能源产业项目行稳致远

  新能源产业群项目具有规模大且周期长的特点。学校将统筹各方资源,构建能源与环境帮扶大格局,进一步将高校科研优势和地方自然资源优势统筹起来,推动学校专业特色优势学科与当地重点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充分考虑距离等各方面沟通成本,争取效益最大化。借助多方优势,提升资源环境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注重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地区产业发展的动力。

  (三)并肩前行,加强各渠道交流协作、资源整合

  定点帮扶工作是各高校的重点工作。根据教育部部署,各高校汇聚全校智力、科技、学科、人才等多方面优势,积极作为,卓有成效。学校将持续拓宽优势渠道,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校友优势、企业优势、联盟优势,通力合作,资源整合互补,构建能源与环境统筹发展大格局,进一步将高校科研优势和地方自然资源统筹,切实将科研优势转化为地区产业发展的动力。另外,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帮扶单位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工作合力,支持定点帮扶县做大、做强、做好特色产业,形成品牌项目。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政治责任,理清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发挥学校独特的行业优势和资源,持续深入做好定点帮扶工作,努力为助推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更多高校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