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武汉大学:“小积分”解决乡村治理“大问题”

2023-04-10 来源:规划司收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武汉大学定点帮扶湖北省恩施市,驻村帮扶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白果树村。武汉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乡村振兴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学校“服务社会的桥梁、锻炼干部的舞台、教育师生的窗口”,深入对接恩施市需求,发挥科教优势,整合挖掘学校资源,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文化建设、生态改善、组织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精心制定定点帮扶工作计划,开展驻村帮扶工作。

  2021年以来,武汉大学在白果树村紧紧围绕“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做文章,探索用“积分制”管理来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推行门前“五包”和乡村治理积分制,将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乡村建设、公益美德转变为一个个可考核可评价的积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村民从之前的“比吃比穿”转变为“比道德比积分”,相关实践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以《积分制“兑”出乡风新活力》为题于2022年6月13日在头版刊发。

  一、基本情况

  白果树村地处恩施市西南部芭蕉侗族乡东北部。全村国土面积1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675亩,林地10500亩,平均海拔700米,森林覆盖率80%以上。全村下辖蛮扎营等7个村民小组,共710户2729人,其中党员69人,脱贫户222户652人,易地搬迁安置户31户84人,拥有完全小学一所,标准化卫生室一所。209、351国道与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且在白果树村设有高速服务区,并且即将建设恩高宣快速路、沿江高铁恩施南站等。

  自2016年学校帮扶白果树以来,全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产业发展都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全村已发展经济组织7家,其中茶叶企业(合作社)4家、农牧养殖合作社2家、果木经济作物种植合作社1家。龙头企业金苔香茶业(白果树村农民茶叶种植合作社)2021年营收3300万元,其中出口创汇240万美元,是恩施市唯一一家具有自主出口资质的企业。目前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5375元,村集体年收入约16万元。

  与此同时,白果树村持续发展能力薄弱。经济结构单一,专业合作社和乡贤能人带动、辐射作用发挥有限。村里多以茶叶和生猪养殖为主,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比较大,信息不对称,加上运输成本高,难以推动产业发展。持续增收能力不强,农村留守人员老人居多,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外出务工工资收入比重较高,缺乏收入稳步增长的长效机制。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较为突出,思想观念陈旧。村民主体缺位,参与村中事务积极性不强,自我服务意识薄弱等。

  自2021年开始,武汉大学在深入学习《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20〕11号)精神的基础上,在市乡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乡村治理积分制改革试点。通过建立“付出—积累—回报”这一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将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益美德、家庭家风、乡贤共建和特殊贡献等方面内容量化成一个个可考核可评价的积分,经过月度收集、季度评比、年度汇评表彰,赋予道德银行积分。“道德银行”依据村民所获积分可以兑换相应价值的生活用品,相关经费由武汉大学帮扶经费、村集体经济收入承担。

  二、主要做法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把农民群众精气神提振起来。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孕育农村社会好风尚。要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反对迷信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工作举措,加大资源投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武汉大学以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目标,开展积分制乡村治理试点,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明乡风,探索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1.对症下药想“方案”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期间,要解决村民“等靠要”思想、主体缺位状况,提高村民参与村中事务积极性,树立村民自我服务意识,必须从思想上想办法。武汉大学发挥智库优势,经过多方调研,认真研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积分制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农发〔2020〕11 号)精神,在白果树村探索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制改革试点,通过正向激励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调动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通过负面清单,约束群众不文明行为,进一步发挥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产业振兴、乡风文明实践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破解村民主体缺位、村级组织号召力趋弱、农村基层治理缺抓手、村民参与积极性不强、自我服务意识薄弱等问题。

  2.细化制定乡村治理积分管理制度

  结合白果树村实际和村规民约,围绕爱国爱党、遵纪守法、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公益美德、家庭家风、乡贤共建和特殊贡献等方面内容细化具体事项,武汉大学指导白果树村村委会组织场坝会议7场次,宣传征求村民意见,制定出《白果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细则》。为了能够顺利实施细则,制定了《白果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明确了适用人群、积分制管理操作程序、推进乡村治理积分制工作安排。为了科学公正地开展考评,还制定了《白果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考核评估工作方案》,并对评定内容、评定人员组成和分组都进行了规范。按照“一户一申报”形式,村民以户为单位自主申报积分事项,或由村积分评定小组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积分或扣分事项。采取季度积分、年度汇总与即时扣分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季度进行评比积分并通过公示栏、微信群等公示积分情况;年终进行积分综合排名。年度平均积分60分以上的为基本合格家庭,70分以上的为达标家庭,80分以上的为星级家庭,90分以上的为文明家庭户,分别赋予200/300/500的道德银行积分。

  3.公开表彰先进户

  白果树“乡村治理积分制”经过2021年的运行,评出了第一批先进家庭户并进行了隆重表彰,其中冯德寿、陈启安荣获星际家庭户和300道德银行积分,代富兵、陈义兵、高绪芝荣获达标家庭户和200道德银行积分;田建红、赵诗林等11户分别荣获门前五包示范户、卫生文明户。积分实行年度内累积使用、年底清零、次年重新积分。兑换服务、物质奖励由村里统筹实施,积分可用于在定点超市兑换物资。“积分制”让文明行为变成“真金白银”,村民从之前的“比吃比穿”转变为“比道德比积分”,拥有一张“文明银行”储蓄卡成为居民精神生活新风尚。

  三、实施成效

  “积分制”的实施,实现了基层治理由干部“唱独角戏”向全体居村民“跳集体舞”的转变,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党员带头示范、治理人人参与、成果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1.“积分制”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织力

  积分制实施过程中,村组党员干部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通过党员带头行动,动员了村民积极参加积分制工作,使得党群关系日益密切,进一步增强了村党支部凝聚力和组织力,初步改善了乡村治理低效、村民公共服务精神不足、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初步形成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人人共享的乡村治理氛围。

  2.“积分制”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积极性

  参与社会治安巡逻,积极主动缴纳家财保险加2分;主动参与村清扫公共场所卫生、清理河边路边等志愿活动加2分;场坝干净,室内外整洁,东西堆放有序,加2分;在承包的田地、林地,焚烧秸秆的要扣2分……这些看似与己无关的制度,通过村民会议讨论、审议通过,并将具体积分执行交由村民小组完成,党员与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实现了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结果群众评。村民原本只是村里事务的局外人,现在每参加一次集体劳动有积分、自家院子收拾干净了也有积分,积分多了还有奖励,真正成了村里工作的参与人,村民积极参与村务事项、自觉整理庭院的越来越多,村里环境也越来越好。

  3.“积分制”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树新风

  白果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即彰显正向激励。村委根据积分管理情况还进行卫生文明户、家风文明户、守法文明户等专项评定活动。评定结果通过授牌挂牌、“道德红黄蓝榜”公示、荣誉墙、年终评选表彰等多种方式进行通报表扬,并与各类惠民政策相挂钩,作为村民入党、帮扶救济、评先评优、家庭成员参军、升学、享受各项政策的重要条件;突出反向惩戒,把违反乡村治理和村规民约行为纳入积分制管理范围,对陈规陋习进行治理和约束。对红白事大操大办、不赡养老人等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通报批评,责成纠正、扣除积分、限制评选先进等。通过这项制度,让大家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极大鼓舞了想做好事、愿做好事和爱做好事的村民,使他们不断行动起来,参与到乡村工作中来,进一步激发了村庄活力,使得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也得到了较大的改观。

  四、工作经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真正把积分制管理的结果融入村民自治、环境整治、信访维稳等多个社会治理环节,需要让群众的行动变为可量化的积分,让德有所得,一举多赢,让老百姓在享受自己的文明行动兑换奖品的同时,激发群众自我管理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传统文化内涵。

  1.坚持以村民为中心遇事共商决策机制

  推动基层治理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乡村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村民,因此在乡村治理积分制运行过程中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通过屋场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对话,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要先从村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政府乡村建设要求着手,循序渐进地拓展积分领域。在积分制实施过程中,充分给予群众“参与权、监督权”,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2.坚持因地制宜制定积分指标评价体系与考核机制

  在积分内容上不搞一刀切,需要根据村庄具体情况确定,优先解决乡村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指标设计要根据公共资源保障能力而定,在满足村庄基本公共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基础上,适当开展村民能力范围内的活动。在积分制规则设计时也要注意长短目标相结合,既要包含底线性法律规范和社会公德,又要注重对个体内在约束,加强对道德人格的教化和意识自觉的培养。为了使积分制的考核结果尽可能与村民实际需要相适应,需要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治理内容变化及时调整考核标准及方式,在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公平性的同时,不断增强村民的认同感和满足感。

  3.坚持推动形成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建共治格局

  除政府、村委(工作队)、村民参与外,作为第三方的社会组织可以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引导农村经济组织、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展,发挥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组织作用;引导乡村社会有声望有能力的长者、乡贤能人等参与积分制的评定,鼓励村内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发挥带头作用;同时要发挥好流动党员作用,鼓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支持家乡发展,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主体的能力和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武汉大学将根据《白果树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实施方案》以及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制定积分制大学习活动和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方案,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积分制配套措施,以党建引领,开展正面清单激励,组建志愿服务队,推动白果树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公共活动常态化,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村民自发参与到乡村基层治理中来,积极参与“积分制”管理全过程,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形成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热心公益活动的良好风尚。同时将这一体系完善后,形成可复制工作模式在湖北省省直单位驻村工作队中开展推广。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