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重庆大学:“连接城乡”——乡村振兴路上的“1234”模式

2023-04-10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9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市石柱县实地了解脱贫攻坚工作进展和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的情况。在老党员马培清的院子里,习近平总书记说:“看了你们这个村,我的心里还是有底的”。中益乡已经成为脱贫攻坚的全国典型。

  2017年,重庆大学开始深度参与中益乡的脱贫攻坚,由乡村四时令实践团队负责中益场镇的整体规划设计。经过多年“陪伴式”服务乡村建设,中益乡的道路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乡镇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学校进一步优化跨学科联合创新团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探索和实践“1234”模式,活化和赋能乡村空间,助力中益乡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帮扶模式

  针对中益乡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重庆大学乡村四时令实践团队探索出“1234”帮扶模式。

  “1”是以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乡村工作站”为基地,与乡镇政府、村委会、村民建立相互信任关系,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持续赋能乡村发展。

  “2”是实现两个连接,即在空间上连接城乡,在时间上实现巩固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个连接致力于将优质城市资源引入乡村,同时把“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促进城乡之间资源流通。

  “3”是“3+”,即“空间+”“事件+”和“传播+”。在认识和发现乡村问题基础上以乡村“公共空间活化”为中心,推进城乡之间事件的组织,结合互联网传播对空间与事件赋能加持,串联城乡的人与事。

  “4”是“四色”和“四时”。四色是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底色上的绿色(生态文明)、古色(传统文化)与新色(乡村现代化)。四时是“看见”美丽乡村的春风、夏田、秋实、冬暖四时美景。

  二、具体做法

  (一)科技赋能,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活化乡村空间

  团队发挥自身学科和技术优势,通过“陪伴式”服务助力中益场镇建设绿色、现代、多元的美丽乡镇。从2017年开始,团队扎根中益乡,结合地方生态农业与环境特点,完成了中益场镇的总体规划设计和主要公共建筑设计,形成两桥连接三个片区的空间格局,相继落成感恩桥、蜜蜂桥、“社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农贸市场、蜜蜂博物馆、公共厕所、景观亭在内的多个公共服务设施。在“社心”设有“重庆大学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重庆大学乡村四时令中益工作站”,用于开展长期乡村工作。

  (二)连接城乡,促进城乡资源流动,促进乡村振兴

  新时期团队的核心工作是通过“连接城乡”,持续把城市优质资源引入乡村,把“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经由“事件”的组织,有效促进城乡资源流动和乡村振兴。

  一是传承革命“红色”。重庆大学与中益乡共建的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开展党史宣讲,传承红色基因;创新思政实践教育,搭建育人平台;扎根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治理;依托专业实践,建设美丽乡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二是描绘生态“绿色”。团队经过长期准备,在中益乡举办《描绘乡村|看见中益·大·小学生公益画展》,将重庆大学160余名大学生带入美丽山水之间的中益乡描绘乡村之美。此次公益画展既是大学生们发现乡村之美,展现乡村之美的生动实践,也是小学生们回忆家乡,用童心之笔描绘家乡的有益活动。

  三是彰显文化“古色”。组织重庆大学川剧团开展乡村展演活动,以戏剧为依托弘扬传统文化。团队在中益乡成功推动了预热表演,“水袖”“变脸”等节目获得良好反响,并持续推动传统文化下乡,丰富活动类型,将川剧通识课、“川剧脸谱”绘制活动引入中益小学,“川剧脸谱”绘制活动纳入小规模“乡场义卖”。

  四是增添科技新色。团队积极举办科普活动并捐赠相关教学设备,邀请全国高校科协工作研究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和学校专家学者为中益小学开展科普讲座,启发学生必须经由认真学习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在诸多问题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互联互通,搭建多维宣传矩阵,展现乡村之美

  团队旨在通过新颖的活动内容和多维传播路径,将中益乡有特色又有质量的农业产品、生态旅游等多元化体验宣传推介出去,打造美丽乡村展示窗口。团队在原有多个公众号的基础上创立“乡村四时令”公众号作为主要宣发平台,结合“事件+”开展预热与宣传,集中推广中益乡的空间、事件和“四时”美景。同时撰写民俗介绍、路线展览、美食地图、地方特色农产品等科普内容,全方位展现新时代乡村的美好面貌,并促进各媒体间的矩阵推送。

  三、项目成效

  中益乡地处武陵山区,位于石柱县中部,海拔在800—19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60%,林木覆盖率85%以上,辖7个村34个组,户籍人口3013户8227人,有一半的群众生活在海拔1200米左右,少数民族人口占比84%。

  从前的中益乡,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支柱产业引领经济发展效益较弱,人民群众收入低,贫困占比高。

  2017到2021的5年里,团队扎根中益乡,完成多个重要公共建筑、基础设施设计,中益乡的道路交通组织、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场镇空间的改变,一方面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品质,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增强村民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场镇多处公共空间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打卡地,旅游业自2019年起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现在的中益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蜕变,一是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乡群众吃穿不愁,教育、医疗、住房100%保障。二是出行外联内畅,10分钟到沪渝高速沙子互通、在建渝利铁路沙子客运站,20分钟到黄水国家旅游度假区,30分钟到县城,2.5小时到重庆主城。三是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有中蜂、中药材、经果林3个山地高效主导产业,注册有“中益蜂蜜”国家地理标志及“益点甜蜜”“益点清药”12个商标,2020年线上线下销售农特产品2000万元;同时紧扣“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建成运营干部培训基地、蜜蜂科普馆、蜜蜂游乐园等14个文旅支撑项目,逐步构建起“研学+团建”的旅游业态。

  至2021年,中益乡537户1835名贫困户已悉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7年的7425元增加到2020年的12719元,全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075元,集体经济收入148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700万元。截止2022年7月18日,中益乡入境车辆达87137车次,约26万余人,旅游服务载体接待游客11.2万人,收入448万元。

  中益乡先后获评全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重庆市气候清凉避暑地、重庆市乡村振兴贡献奖先进集体、重庆市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等,2021年入选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近两年来,有112名青年回到乡里来发展,乡里的劳动力投入到了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中。

  四、社会影响

  (一)团队工作得到广泛宣传报道

  2019年7月22日,重庆晨报头版整版刊发“蜜蜂博物馆、蜂巢步行桥、生态胶囊房……未来的乡村就这么时尚!”的报道,提到“重大教授带领20位博士生、硕士研究生为石柱县做的设计成样板,将这里打造成为绿色、特色、多元的美丽乡镇……”。2019年7月21日,重庆日报发布题为“重庆大学师生助力石柱中益建特色旅游小镇”的报道。2020年6月18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脱贫攻坚路上,知识分子这样担当——一对教授夫妇的乡村振兴图谱”报道。

  2022年6月28日,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官方公众号“重庆乡村振兴”转载团队运营的公众号“乡村四时令”中题为“乡游记|汇中益·绘中益·绘中意——大·小学生同绘乡村”的文章。2022年6月30日,华龙网发布题为“一场筹备5年画展背后的乡村振兴‘接力’”的报道。该报道受到中国农业信息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文旅头条等权威媒体相继转载,同时发布于喜马拉雅等媒体平台。

  (二)中益乡脱贫攻坚成果得到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2018年4月26日,重庆日报刊发“看石柱中益乡脱贫的蜜蜂效应”。2020年4月15日,重庆日报刊发“牢记嘱托加油干,中益一年看巨变”的报道。2021年1月20日,重庆日报刊发“脱贫只是第一步 更好日子在后头——石柱中益乡交出脱贫攻坚高分答卷”。同日,国际在线媒体、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转发该篇报道。2022年4月13日,央广网发布“乡村振兴看重庆|石柱中益乡从‘等靠要’到‘向前跑’”。2022年4月16日,人民网刊发“幸福生活‘跑’出来——重庆石柱县华溪村的这三年”。2022年5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老区新貌 巴山渝水的新篇章”部分再次对中益乡的脱贫攻坚成果进行报道。

  五、远景展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为实现五大振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关键。“1234”模式紧抓“乡村问题不在乡村,在于城乡关系的结构性变化”的论点,着力将城市的资源运用到乡村,将乡村之美展现给城市,以文化活动等事件赋能乡村,将脱贫攻坚阶段的资产化成乡村振兴阶段的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四色资源优势,以外部力量作为触媒,旨在激发、强化乡村内生动力,助力乡村发展。

  未来,重庆大学将继续立足生动实践,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在一起,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寒暑期“返乡”“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共创共建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基地上下功夫。团队将以“1234”模式不断活化场镇资源、培育当地自主市场,并多点位实践推广“1234”模式,助力乡村发展与振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