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北京师范大学:探索实施“强师工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北师大方案

2024-01-04 来源:规划司收藏

  一、基本情况

  为深度服务教育强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师大“优师计划”师范生重要回信精神,北京师范大学大力推进“强师工程”,助力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强师工程”按照“培养一批、输送一批、提升一批”的总体思路,形成了从师范生招生、培养、输送到教师职后支持、教育监测诊断的全流程、闭环式、系统性的改革举措组合拳,具体包括“优师计划”“启航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计划”“‘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六大计划。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将“强师工程”写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和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成立“强师工程”领导小组,由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15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成立强师工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三年来,北师大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汇聚发展合力,全面推进“强师工程”落实落细,助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北师大方案。

  二、实施进展

  (一)加大“四有”好老师定向培养力度,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输送教育振兴的“火种”

  1.实施“优师计划”“志远计划”。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首设“志远计划”,面向我国最后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省份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首批录取155人。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委启动“优师计划”,学校在“志远计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施“优师计划”,加大对县域师资的培养力度。四年来,北师大录取“志远计划”“优师计划”师范生共1966人,覆盖20个省份。学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组织体系、实施体系,探索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教师职业教育”贯穿全学段的“三维度、一体化”的创新培养模式,为未来教师长远发展奠基铺路;发挥学校珠海校区师范生培养创新试验田作用,制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协同育人工作方案(试行)》;建立健全“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试行《2023年版学院-书院协同育人工作流程》;实行“双导师”制,成立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落实《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拓展“互联网+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育引领未来教育变革的卓越教师;探索城乡“双实践”模式,在城市优质中学开展教育实习,在832个脱贫县域开展社会实践和调研,助力师范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深入了解乡村教育现状。

  2.实施“启航计划”。学校出台并不断完善《“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自主筹资对赴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一线任教的毕业生进行专项奖励,制定《“四有”好老师启航计划职后培训与能力提升行动方案(试行)》,为入选“启航计划”的毕业生提供职后培训和能力提升专项服务,践行“扶上马,送一程,服务终身”的工作理念,做好西部基层就业政策和就业典型事迹宣讲活动,引导、鼓励、支持毕业生投身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

  (二)坚持精准培训与科学评价并重,助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队伍能力提升

  1.实施“教师能力提升计划”。探索“线上+线下”“能力+学历”培训模式,搭建教师培训与学历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依托高等师范院校基础教育工作研究会,牵头搭建“强师在线”——高师基础教育支持乡村振兴公益平台,上线专题课程650余门,优秀课例和短视频微课2000余节,开展直播活动936场,直播时长11万余分钟,总观看人次超300万,为欠发达地区教师自助成长、结伴成长提供平台。实施“百千万计划”, “十四五”期间将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百个“强师工程”项目县,打造一千所左右“强师工程”项目校,培养数以万计的“四有”好老师,以点带面促进中西部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实施“基础教育监测与诊断计划”。充分发挥学校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和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的学术优势和智库作用,精准把脉问诊县域教育生态,不断扩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范围,聚焦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育需求,服务于教育均衡发展,为解决教育领域关键问题、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三)大力弘扬“四有”好老师精神,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1.实施“四有”好老师奖励计划。重构“四有”好老师奖励体系,设立学校“四有”好老师终身成就奖、金质奖章,组织开展教书育人模范党员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评选工作,激励教师崇教乐育,以身立教。探索建立面向“优师计划”毕业生和扎根中西部基层的校友教师的奖励计划,组织师范生开展寻访调研,深度挖掘人物事迹,彰显立德树人、倾心教育的情怀,引导他们扎根西部、长期从教,打造“行走在路上的思政课”和“深入灵魂的职业信仰课”。

  2.首倡建立师范教育联盟,贯彻落实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积极发挥牵头高校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办学水平,携手组团师范院校实现“四有”好老师培养质量提升。召开由牵头高校、参与帮扶高校、薄弱师范院校及所在省份教育厅共同参与的组团联席工作会议,明确薄弱院校发展目标与定位,凝练需求重点,设计特色项目,确定薄弱院校“一校一策”帮扶方案。制定《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北京师范大学组团工作方案》,结合组团内师范院校办学实际与发展战略,坚持打造“高原”与填平“洼地”相结合,扶特补弱、资源共享、协同提升,构建师范教育发展共同体。

  (四)扎实推进“强师工程”,全方位、深层次取得突破进展

  1.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教育人才,立德树人成效显著。推进“优师计划”,稳步扩大师范生招生规模,四年来,共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1966名,招生省份从7个增加至20个,截至2023年11月,已有超85%“志远计划”毕业生与县中达成就业意向。持续推进“启航计划”,引导优秀毕业生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层一线任教,目前已有1302名毕业生入选,其中347人签约到县级及以下地区,152人签约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数较计划实施前增长2.6倍,为推动当地教育振兴注入了新生力量。

  2.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模式,建言资政成果丰硕。2020年设立“志远计划”,面向当时52个未摘帽贫困县所在省份定向培养师范生,2021年,“志远计划”升级为国家“优师计划”,由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地方师范院校面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师范生,学校战略举措上升为国家行动。落实教育部“协同提质计划”,对口支援青海师范大学,探索出“一校帮一省”新模式,助力青海师大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教育部完善“协同提质计划”提供参考借鉴。

  3.辐射了广大基础教育领域,引领带动作用凸显。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利用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深度服务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国培计划”,近年共培训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和校长20余万人;实施“百千万计划”,创新升级校县合作模式,已与34个中西部区县签署合作协议,与40多个区县开展项目合作;“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汇聚2000余节名师金课,覆盖基础教育各学科,已服务全国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1个特别行政区(澳门)的58万余名教师。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