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上海交通大学:十年兴学聚合力,同心共筑教育梦

2024-01-04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13年开始,上海交大承担了定点帮扶云南省洱源县的光荣任务。十年以来,上海交大秉持“扶智为主,全力而为”的工作原则,发动全校师生医务员工、广大校友共同参与,广泛吸收社会爱心资源支持,形成“全员参与”的工作体系,培育发展了一批优质帮扶合作项目。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后,上海交大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工作部署,发挥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让帮扶资金、人才、社会资源等流向乡村,激发乡村教育活力;让师生走出乡村,接触前沿的教育资源,开阔思维和视野。以高规格谋划、高频率互动、高标准要求、高水平服务,促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情况

  洱源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云南省首批脱贫摘帽县和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截止2023年4月,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22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普通高中3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12所,小学87所、教学点18个,幼儿园100所;在校生42029名,其中:普通高中4267人,职业高中1725人,初中9410人,小学18495人,在园幼儿8132人。

  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以来,洱源县教育发展工作取得长足进展,但仍存在一定困难。如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老龄化程度高。截至2023年2月,洱源县教师编制缺口314名教师。全县除炼铁、乔后、西山3个山区镇乡外,外片六镇乡的教师平均年龄逐年增加,其中初级中学的教师平均年龄更大,特别是邓川初级中学、玉湖中学更是达到了48岁、47岁。此外,在第二课堂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和不足,学校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有待提升等。当地大多数学生父母均在家务农,很多学生没有走出过大理州。家庭教育的不足和学生视野的限制也给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人格观念养成带来的很大的挑战。

  上海交大定点帮扶洱源县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对接洱源县“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凝聚师生、校友和社会力量,在教育帮扶方面投入大量资源。学校每年直接捐赠“助医助学助教”资金55万元以上,并设立多个教育基金保障资源投入;通过县中托管,全面提升洱源县高中教育质量和水平;通过组织来沪跟班学习、远程教学、送教上门等形式开展教师培训,累计培训教师1900余人次;已选派11批共97名优秀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洱源开展为期一年的接力支教活动。经过多年努力,洱源县教育教学水平逐渐改善,获得当地群众及相关媒体广泛好评。

  二、实施进展

  上海交大充分发挥学科、科技、人才优势,以县中托管为契机,以各个项目为载体,以建立基金、援建捐赠、师生支教、师资培训等为主要途径,全方位助力洱源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一)县中托管,助力办学水平提升

  2022年开始,上海交大认真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实施部属高校县中托管帮扶项目的通知》要求,托管帮扶云南省洱源县第一中学和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加大对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帮扶力度,带动和促进提升我国县中整体办学水平。

  上海交大高度重视县中托管帮扶工作,持续推进各项工作,由基础教育办公室统筹协调,地方合作办、教育学院、招生办、基金会、校团委,交大附中及分校等单位深入落实。在前期沟通联络、梳理需求、走访调研、协商反馈的基础上,学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托管帮扶重点任务、分解方案、经费保障和协议签署等相关事宜。学校分别与两地签订《洱源县人民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 洱源县第一中学 托管帮扶协议》、《定安县人民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 定安中学 托管帮扶协议》及年度帮扶工作备忘录,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在上海交大协调推进下,经过前期充分研究和酝酿,交大附中选拔了4位管理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分别前往云南洱源一中和海南定安中学,开展帮扶工作。选派优秀教师章月娥与郭帝江担任洱源一中副校长等职务,张潞怡和李红担任定安中学副校长等职务。同时,帮扶托管学校的校级管理干部和骨干教师在交大附属学校开展跟岗学习锻炼。目前,已有两批共4名校级管理干部来到交大附中、交大二附中、交大附中嘉定分校等附属学校,深度参与各项校园活动,学习办学和管理经验。

  在托管帮扶期间,学校将指导帮扶县中完善“十四五”发展规划和校内各项管理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开展教研指导与师资培训,上海交大充分发挥教育学院和附属中学专业优势,建立常态化教研指导机制,组织县中干部教师到高校和附属中学跟岗挂职锻炼;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改进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帮扶开发和丰富校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高校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合理选科选考;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发挥高校及附属学校中学的资源优势,帮助教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二)设立基金,保障帮扶资源投入

  上海交大针对洱源县医疗、产业、教育等方面设立“心”、“行”、“梦”、“恒”四个专项帮扶基金,其中“梦”基金帮助洱源县第一中学品学优秀学子自强自立,累计筹集近百万元,资助40人,每名学生连续资助跟踪3年。目前已毕业的30名学生高考均通过一本线,圆上大学梦。“行”基金帮助洱源县开展艺术教育,设立“美育西南”项目,已筹募近60万元,帮助洱源县西片山区学校的300个班级订阅了美术报,聘请音乐美术专职教师,惠及4000个孩子,有效解决边远山区学生艺术教育缺失的问题。

  思源特班与“交大洱源—孙斌教育基金”。上海交大教育发展基金会与洱源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设立“交大洱源基础教育发展基金”框架协议,投入50万元,结合校友孙斌学长捐赠100万元,设立“交大洱源—孙斌教育基金”,用于专项支持洱源一中与交大合作设立的“思源特班”,并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学校挂职干部与洱源县教育体育局、洱源一中班子多次研讨,形成了学生资助与激励、第一课堂师资激励、第二课堂综合提升的三大举措。“思源特班”首届60名学生已于2022年9月入学。

  “交大洱源—吴剑勋王晔助学基金”。上海交大校友吴剑勋学长和夫人王晔捐资100万元设立“交大洱源—吴剑勋王晔助学基金”,每年帮助洱源县乔后镇100名中小学困难家庭学生,首期资助5年。目前已发放两批助学金共20万元,受助学生涉及全镇11个村12所中小学。后续将按学年长期进行资助。

  “交大洱源—荣昶教育基金”。上海荣昶公益基金会捐赠100万元设立“交大洱源—荣昶教育基金”,在洱源一中和洱源二中设立交大洱源荣昶讲坛,构建洱源高中第二课堂。

  “交大洱源—励学励行基金”。交大基金会党支部牵头,并带动学院机关支部,发动学校教工校友进行捐款,设立“交大洱源—励学励行基金”,一对一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高中学子进行资助。目前已完成数十名高中生资助工作,每人每年资助6000元,并将持续资助至高中毕业。

  “交大洱源—中兴财光华项目”。在既有项目推进过程中,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不断宣传和拓展捐赠支持渠道,争取到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的持续支持,每年捐赠13.6万元,资助洱源乔后助学和洱源一中思源特班建设发展。

  “爱心一日捐”洱源专项。上海交大工会自2021年起,在教职工“爱心一日捐”项目中增加定点帮扶洱源县专项捐款,累计筹集50余万元,用于支持洱源县基础教育等专项帮扶工作。

  (三)组团支教,补充基层教学力量

  为响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上海交大于2001年起成立研究生支教团,并于2013年建立洱源研支团,至今已选派11届共97余名研究生志愿者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帮扶工作。服务学校包括洱源县第一中学、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洱源县第二中学、洱源县第三中学、玉湖中学、宁湖第二小学,授课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历史等主要课程和电子商务、多媒体理论、演讲与口才等特色课程,授课年级覆盖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每周承担10-15课时的教学任务。此外,志愿者在各自服务的学校中还承担着班主任及校办、德育处、总务处、团委等部门的行政管理工作。在各服务学校承担的教学任务量都超过当地教师平均水平,极大地改善了当地教师编制不足的问题。

  每位研支团队员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课堂内外。在课前用心备课,花大量精力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的准备上,力争使乡村的孩子们获得更多前沿的信息和科学知识;向经验丰富的当地教师请教课堂经验,努力把握好基础较差的同学的学习规律;发挥住校的优势,利用晚自习、周末的时间为同学们辅导功课,尽最大努力让“尖子生”更拔尖、“学弱生”不掉队。在疫情期间,研支团队员们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学。很多研支团授课的班级平均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

  (四)援建捐赠,改善教育教学设施

  上海交大凝聚校友、师生力量,积极引进社会资源,在洱源县各中小学捐资设立2个远程教室、1个智慧教室,捐赠100多台电脑、30台教学用缝纫机及60台电子显微镜设备。累计捐赠图书近2万册图书,显著改善洱源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条件。

  为改善洱源县山区中小学的图书短缺情况,上海交大洱源县挂职干部牵线引入“柏年图书室”项目,在洱源县的中小学中捐资建设50所图书阅览室。并与光华基金达成合作,向当地学校捐赠10万元的图书,与“柏年图书室”项目结合,覆盖洱源县所有中小学校,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上海交大将帮扶工作所获奖励经费40万元用于援建乔后镇新坪完小饮水工程和改扩建食堂建设,解决新坪完小用餐以及新坪村400多户村民饮水困难;引入“雨润计划”专项资金270万元用于邓川镇初级中学食堂建设以及大小南极村幼儿园建设;募集8万元专项资金,为洱源县牛街乡中心学校建设学校食堂雨棚,让学生和老师不用再淋雨排队用餐。

  三、主要特点和成效经验

  (一)整合优质资源,建立长效机制

  上海交大不断整合校内外资源,持续巩固帮扶成果,建立帮扶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的教育基金体系,为教育帮扶注入持续动能;通过县中托管帮扶,向洱源一中选派教师和管理团队,成立教育共建基地并开设“思源特班”,全面推进县中管理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开展长期支教,为洱源县提供教育帮扶长效人才机制。2020年上海交大研支团荣获“大理青年五四青年奖章集体”。

  2022年,学校投入“睿远教育发展基金”300万元,筹建上海交通大学乡村振兴洱源基地。基地设有教师和研究生支教团宿舍,培训教室,多功能活动空间及电商直播室,预计2023年8月竣工,已与洱源县签约使用15年,作为定点帮扶工作的桥头堡与前哨站,成为长效帮扶工作机制中的重要一环。

  (二)多方联手支持,形成帮扶合力

  上海交大各个学院和机关部处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和特点,参与到教育帮扶工作中,形成教育帮扶合力。

  上海交大教育学院于2021年12月与洱源县签署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洱源县政府教育帮扶协议》,并在洱源一中设立了“子午连心”教育共建基地。共建以来,教育学院80多名研究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与洱源一中高一的优秀学子一对一结对,引领高中学生成长。根据共建协议,教育学院将与洱源县长期开展暑期学校、教师培训等一系列教育帮扶活动,共同探索“党建+教育帮扶”的新模式。

  上海交大图书馆帮助洱源一中图书室建立借阅系统,对学校图书的分类编码上架等工作进行了培训。还对思源特班的学生分别做题为《李政道》、《谈谈阅读小技巧》的课程讲授。2022年11月,上海交大图书馆党委与洱源一中党总支正式揭牌开展结对共建,发挥科技优势,帮助洱源一中建设学校信息化系统。

  上海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每年在洱源一中举办“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家精神展览暨校史文化”专题报告会与“上海交大院士事迹系列专题展”,并向学校赠送交通大学校史图书。通过展示交大杰出校友的感人事迹,激励洱源学子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形成优良的学习文化氛围。

  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领导每年带队赴洱源一中开展对口支援捐赠仪式。2023年,交大医学院再次向洱源一中捐赠了价值3万元的图书和学习用品,为助推洱源基础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打造第二课堂,践行“志智双扶”

  教育帮扶的目的不只是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平,更要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互为促进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交大研支团志愿者除了常规授课,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个人爱好,为洱源县青少年开展了计算机、武术、国际象棋、3D建模等多门素质拓展课程。国际象棋棋协大师、辽宁省业余冠军马硕同学在洱源职中启蒙孩子们下国际象棋,成为在滇西地区普及国际象棋的第一人,相关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大理州、县电视台报道。2021年10月上海交大研究生支教团发起“云课堂”项目,来自上海交大六个学院的12支师生团队围绕思想引领、知识科普、专业导航、技能培训、动手实践等五大专题开发了13套系列课程,打造以“课程包”为载体的开放式云课程平台,先校内相关领域师生团队合作录制“云课程包”,再由研支团志愿者以“线上+线下”形式,利用课外拓展时间在中西部中小学校以讲座、班会等形式开展授课。项目覆盖云南洱源、内蒙古伊金霍洛、四川宜宾三地的九所上海交大研支团服务学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此外,研支团联合洱源县职业高级中学共同建设“思源教室”,从 学业辅导、摄影培训、显微天文观测、社团活动及“云课堂”等多维度开展支教服务,帮助职中学子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在交大洱源-荣昶教育基金的支持下举办“交大洱源-荣昶讲坛”,邀请来自上海交大的教授专家以及上海交大星火宣讲团的同学,分别从学术研究、英语学习、个人成长、能力拓展、学习方法等角度进行了讲座分享。目前已经举办四期活动,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与广泛好评。该活动旨在为洱源学子带去更广泛的通识教育,开拓自身视野,树立奋斗志向,推动洱源高中学生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好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上海交大通过云南(大理)研究院每年举办洱源县 “绿色发展与未来”等洱海保护科普课程。该课程面向洱源县优秀中学生及洱海保护教育工作分管领导和教师,该项目2022年共举办9期,覆盖超过500名师生。研究院还与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大理州教育体育局联合主办“洱海保护日”暨“开学第一课”活动,为大理州中小学生讲授洱海保护治理一线科研基础知识,提高孩子们的生态保护意识;举办“科普进校园”、“洱海国家野外站开放日”等系列活动,通过宣传展示、科普教育讲座、实地参观等手段,提升洱源县中小学师生的环保素养,进一步推动洱海保护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培养未来的生态环保人才。

  四、未来展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帮扶工作对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更好服务国家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上海交大将教育帮扶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环节,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多管齐下促进乡村教育振兴。通过县中托管、组织研究生支教团、建立基础教育基金体系、捐款捐赠等方式,着力夯实乡村教育发展基础,为推动洱源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下一步,上海交大将牢记使命,在巩固支持原有项目发展基础上,不断创新帮扶模式,打造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交大样板”。持续推进县中托管工作,将交大附属中学的优秀经验和优秀师资引入洱源县;打造“党建+教育”“互联网+教育”等创新模式,完善教育帮扶举措;深化“思源特班”建设,将交大文化和交大经验融入县中教育;开展特色课程,推进乡村美育实践,拓展和深化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加强教师培育,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组织和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乡村教育振兴中,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