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留洋锅巴成蝶记

2024-01-04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协同推进定点帮扶的合阳县和省级领导包联的镇巴县特色产业发展,延伸拓展了富硒小米、彩色马铃薯两个产业链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育发展起一个锅巴产业,把田间地头的初级农产品蝶变成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休闲食品。2021年至今,两地锅巴销售总额达到7240万元,带动小米、马铃薯销售6000余万元,销售总额超过1.3亿元,带动2800余户农户增收。支持培育的贵丝贝、赶馋猫两个品牌的系列锅巴,不但实现了国内畅销,还漂洋过海出口到2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闯入国际市场,带动了一方百姓增收致富。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科技支撑,培育产业提效能

  合阳县与镇巴县分处秦岭南北,气候、地理条件各不相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积极推广应用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产业。其中,合阳县土壤富硒,适合小米生长,但小米幼芽容易被白发病侵染,导致叶片弯曲、变成褐色、腐烂,影响小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促进合阳小米产业健康发展,学校先后选派了司立征研究员、高级农艺师赵二龙和张航等专家,赴合阳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长期开展技术指导。学校专家团队与合作社联合开展技术服务,从各个生产环节指导产业发展,助力合阳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成万亩小米生产基地。

  在合阳县小米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之际,镇巴的彩色马铃薯产业也在悄然萌芽。2017年,学校将自主培育的“紫玫瑰2号”“红玫瑰3号”和“黑玫瑰4号”等产量高、品质好的彩色马铃薯品种带到镇巴县兴隆镇推广。这3个新品种是学校陈勤教授10年潜心研究的心血,先后获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并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和普通马铃薯相比,彩色马铃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平均产量比普通品种高30%以上。此外,彩色马铃薯营养成分更全面、营养价值更高,含有花青素和多酚等高抗氧化活性物质,花青素含量甚至达到价格昂贵的蓝莓水平,抗氧化活性物质是普通品种的5-10倍。为推广彩色马铃薯,学校建立了马铃薯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选定了一批种植大户开展示范推广,组织多学科团队开展彩色马铃薯种植技术科技服务,先后攻克了马铃薯早晚疫病防治等技术难题,实现了镇巴县兴隆镇马铃薯的更新换代,提升了产业发展效能。

  (二)延伸产业链条,产业升级促破茧

  一是建立加工生产线提升附加值。彩色马铃薯的市场售价比普通马铃薯高,但仍属于初级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学校不断探索提升彩色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2018年10月,学校派驻镇巴县兴隆镇的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孙金秋向学校反映,镇巴彩色马铃薯喜获丰收,但因为存储和运输问题出现了腐烂和滞销的情况。为及时解决土豆滞销问题,学校联系到积极创新创业的研究生杜好田,拟将彩色马铃薯制作成易保存的零食。经过多次试验,1吨马铃薯被制作成保质期长、口感好的彩色马铃薯锅巴,并在学校组织的校内试卖活动中,创下了1小时销量1万多元的记录,学校工会也购买了一批彩色马铃薯锅巴作为职工福利发放,有效缓解了彩色马铃薯滞销的问题。2020 年,受新冠肺炎影响,农产品销售面临更大的困难,合阳雨阳富硒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雷媛媛也向学校求助,希望帮助解决小米销售困难。经过慎重考虑,学校将拥有锅巴制作经验的杜好田先后作为合阳县、镇巴县研究生助力团成员,分别派往合阳县商经局和镇巴县兴隆镇,在学校积极协调下,他和研究生助力团帮助两地引进了年产5000吨的小米锅巴和彩色马铃薯锅巴生产线。将食品加工企业建到初级农产品的产地源头,减少了中转运输和储藏保鲜等环节,实现了农作物产后减损,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随着产业链条的延伸,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有效提升,金黄的小米变成了黄金米,彩色马铃薯也成了百姓的致富薯。

  二是组建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撑。为保证锅巴生产质量,学校陆续组织食品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的专家、博硕士研究生与企业技术骨干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团队,针对锅巴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成功解决了锅巴加工生产涉及的研磨粉碎、加热、分散、成型等多项技术问题。学校还从“农业农村发展与管理”专项研究生招生指标中,每年确定2-3名相关领域的博硕士研究生从事研发工作,为锅巴生产加工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三是契合市场需求更新产品配方。锅巴食品容易粘牙,不同原料、不同配比都会影响锅巴的口感。在生产线建立初期,学校将自己研发的麻辣、孜然等口味多样且香脆不粘牙的锅巴配方无偿授权企业使用,满足了企业基本生产需求。为丰富产品系列、提升产品质量,学校联合企业开展市场调查,组织专家反复试验,针对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先后研发了藤椒、蟹香蛋黄、番茄、葱香等系列口味的产品,学校还将黑芝麻、花椒以及自主研发的小麦新品种等原材料加入配方,不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三)创建特色品牌  进军市场扩影响

  品牌建设是企业的生存之道、立足之本。在企业创办之初,学校及时指导注册了贵丝贝、赶馋猫等商标,先后在校园网、官微和地方媒体推介锅巴产品。作为西农的“网红”产品,锅巴一度霸占西农人的朋友圈,并迅速成为馈赠亲友的特色美食。2021年4月,淘宝网发起“上新吧母校”高校特色美食投票活动,学校打造了“彩色马铃薯锅巴”“杜好田”“科技副镇长”等新闻热点,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助力锅巴冲上微博热搜。经统计,2021年4月17日至23日的一周内,两地锅巴的网店访客单日流量突破44.7万人次,较之前增加了41万人次,单日销售额达26.5万元,4月22日更是创下了2小时下单1.3万份、销售额突破42万元的纪录。

  为持续营造市场热点、提升品牌知名度,学校还围绕锅巴等地方农产品连年组织包装设计大赛、短视频营销大赛等活动,先后4次完成锅巴包装升级,满足了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先后帮助企业和产品获得农高会后稷奖、全国AAA诚信企业等荣誉称号,不断强化了锅巴品牌的创建。 

  (四)打造销售网络  漂洋过海终蝶变

  一是搭建网络畅通销售渠道。培育市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为了走好这关键一步,锅巴上市后,学校先后通过校内帮扶专柜、832平台等途径助力产品销售。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学校协助企业成立了销售团队,积极发动师生、校友力量参与产品销售推广。经过学校牵线搭桥,锅巴产品先后进驻沃尔玛、华润万家、大润发等大型超市,并进入了陕西高速服务区的销售网络,有力拓展了销售市场。同时,学校还组织研究生助力团协助开展电商平台建设运营和直播带货,构建起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网络,让锅巴成为“网红”产品,帮助产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二是未雨绸缪进军国际市场。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扩大,校地企协商,把产业发展的视野拓展到了海外。锅巴作为一款即食食品,准入门槛非常高。为做好产品出口,学校积极联系协调,组织了外贸、法律、外语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师生,协助查询食品出口政策法规,梳理各国在食品进口方面的标准要求,积极联系国外销售商,通过邮政、德邦等国际物流免费向国外邮寄样品,现场开展报关工作指导,辅助办理产品检验检疫和通关手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源自中国乡村的特色零食,已经走进美国、日本、韩国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成为最“洋火”的土特产。

  二、工作成效

  (一)校企融合培育了地方特色产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帮扶实践采取了“高校+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工作模式,实现了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的有机融合,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示范到田间地头和生产车间,将社会资源要素聚集到流通销售各个环节,探索实践出一个现代农业产业经营体系,有效培育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建厂3年以来,锅巴累计销售额达到7240万元,带动小米、马铃薯销售6000万元,销售总额超过1.3亿元,打造了乡村产业振兴新样板。

  (二)联农带农实现了农户增收致富

  小米和彩色马铃薯的种植统一种源、实行订单式生产、保底价回购,改变了地方传统农作物的散户种植模式,推动了特色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转变,有效提升了经济效益,建厂至今,锅巴销售总额达到7240万元,带动小米、马铃薯销售6000余万元,销售总额超过1.3亿元,带动28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

  (三)培训人才积蓄了产业发展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专家团队在种植、加工的关键环节及时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先后培训20余场,惠及1000余人次。学校还支持地方建立电商工作室,针对性开展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向农户传授电商平台使用方法和直播带货技巧,为地方培育了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同时,学校组织在校研究生积极参与地方产业发展,在生产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涵育了学生的知农爱农情怀、练就了强农兴农本领,为农业农村发展积蓄了动能。

  三、未来规划

  一是工艺配方再改良。锅巴作为一种快消即食食品,产品迭代速度快,市场周期一般在2-3年左右,同时,消费者对食品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促进锅巴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结合市场需求探索非油炸烘焙等加工工艺,持续改良产品配方,不断研发锅巴新品系。

  二是数字农业再赋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把握“数商兴农”的机遇,进一步整合种植、加工和销售的数据资源,结合大数据分析建设数字化管理系统,精准订单采购加工,最大限度集中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益。

  三是国际市场再拓展。当前锅巴外贸销量已占总销量的20%左右,学校将协助企业将更多的农业科技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融入产品生产和宣传,在保持国内市场稳定的同时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扩大在“一带一路”国家的市场推广,加快产品外销步伐,继续讲好中国乡村锅巴蝶变的生动故事。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