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打出精准组合拳,健康帮扶显成效

2021-10-11 来源:规划司收藏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建校80多年来,为党和国家特别是陕北老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作为扎根陕北革命老区的高校,推动陕北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延安大学天然使命和责任担当,在结对帮扶陕西省宜川县的“双百工程”工作中,学校确定了健康帮扶等16个帮扶项目,探索开辟了一条健康帮扶新路径,助力宜川县2019年顺利脱贫摘帽,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一、基本情况

  宜川县地处陕西省北部、延安市东南部的黄土高原上,总人口12.5万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结构单一,人民生活水平一直在低档线徘徊,且受经济状况、道路交通和医疗水平等现实因素影响,广大群众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宜川县尤为突出。在脱贫前,宜川县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71人,其中因病致贫、返贫人口1196人,占到贫困总量的12.1%,健康帮扶成为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

  结对帮扶宜川县以来,延安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依托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院士工作站、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等高端平台,精准对标宜川县健康医疗存在的看病难、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学校在陕北地区的医学专业学科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以一体化托管宜川县医院为主要抓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受到了宜川县地方政府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扬。

  二、实施进展

  (一)探索帮扶托管“新模式”

  一是开辟托管新路径。针对结对帮扶的宜川县广大群众“看病难”问题,学校与宜川县政府签订协议,将宜川县医院划归学校附属医院一体化管理,同时依托该县医院,进一步一体化管理该县云岩等五个乡镇卫生院,通过建立医疗机构联网运营模式和“病人不动、医生互动”的医疗服务模式,下沉优质资源,让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二是加强顶层设计。学校选派优秀管理干部到宜川县医院任职,累计选派院长2人,副院长3人,将先进的办院理念和丰富管理经验融入医院改革实践。同时制定宜川县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着力提高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人事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水平,扎实推进该县医院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三是完善“五大中心”建设。依托延安医疗集团医联体胸痛联盟、卒中联盟等,全面支持和帮助宜川县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就医流程,大大降低了胸痛、卒中、大创、新生儿、孕妇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四是打造“1+1+1”健康帮扶新模式。“1+1+1”即中高级职称医师团队+全科医师团队+贫困户,学校遴选了81名中高级职称医务人员,与421户因病致贫、返贫贫困户签订了健康扶贫服务协议,成立了大病专项救治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一次,实现了医患“一对一”精准帮扶服务,共救治贫困人口420人次。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全力推进智慧医疗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建立了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宜川分院、乡镇卫生院三级联动的远程会诊中心和远程心电会诊网络,实现了延安医疗集团医联体内市县乡卫生信息一体化。

  (二)构建技能培训“多平台”

  一是精准开展基层乡村医务人员临床技能培训。学校先后免费接收宜川县基层医务人员60人,通过开展临床教学、操作示范、组织查房、急症抢救等临床技能培训,对全县400余名护理人员开展了护理礼仪、护理技能等专题培训,使业务人员享受到三级医院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诊疗水平和服务理念。二是建立省内优质医疗资源普惠共享机制。学校主动对接省内知名的西京医院、唐都医院等,安排对口支援的知名专家,定期赴宜川县开展大病患者的手术指导和健康宣教等,使宜川贫困患者在家门口能享受到省内优质医疗资源。三是开展专家反哺家乡的特色医疗服务。学校组织了一支宜川籍的专家服务团,每周赴宜川县医院坐诊、查房、手术、指导,累计选派50余名专家定期帮扶指导,开展管理培训200余次,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0余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

  (三)瞄准义诊体检“真服务”

  一是扎实开展义诊进乡村活动。结对帮扶以来,学校每两个月组织专家赴宜川县基层乡镇、社区厂矿开展义诊和健康教育活动,对行动不便的残疾、贫困患者开展入户诊查。截至目前,已开展免费义诊14次,惠及群众4000余人次,开出处方500余张。二是做好免费体检工作。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下乡集中体检活动,免费体检贫困群众2200余人次,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免费年检;建立动态健康数据库,确保贫困群众在疾病防控方面实现早发现、早治疗。三是严格落实健康帮扶惠民政策。托管医院严格落实新农合和大病保险政策,专门设立了贫困患者绿色通道和低保、五保、大病保险窗口,认真落实新农合和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做到应报尽报,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完善健康帮扶建档立卡工作。托管医院完成对因病致贫260名贫困群众建档立卡工作,设立贫困户患者“一站式”服务窗口,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诊可享受减免挂号费、床位费、诊查费等,免除贫困人口县内120救护车接诊费,并全面推行“先住院后付费”制度,基本减除了贫困群众就医负担。五是支援农村示范卫生室建设。学校援建了宜川县丹州镇程落村卫生室,捐赠血细胞分析仪、制氧机、药品柜、治疗床等设备仪器以及32类药品,共计4万余元。同时向结对帮扶的王湾村卫生室捐赠了血压仪、血糖仪、电磁波治疗仪、口罩、消毒液等8000元的医疗设备和防疫用品。六是无偿捐赠紧缺医疗设备。学校无偿向宜川县医院捐赠高档彩色B超、电子肠胃镜、全自动麻醉机等先进医疗设备46件,价值1300万元,完成HIS系统升级,PASS系统和LZS系统等项目,有效提高了宜川县医院的诊疗能力和治疗水平。

  三、主要特点

  (一)健康帮扶“精准度”高

  学校托管后宜川县医院主要指标变化显著。较2015年,该医院门急诊患者123749人次,增长了41.07%;出院患者8199人次,增长了90.1%;完成手术1333例,增长了38.57%;平均住院费用3957.99元,下降了4.83%;县域内就诊率提高至91.6%。

  (二)健康帮扶“满意度”高

  学校托管宜川县医院后,患者满意度达90%、职工满意度达92%,均增长了约15%。通过邀请省内知名专家定期坐诊,开展宜川籍医疗专家反哺家乡的特色医疗服务,促使宜川贫困患者在家门口能享受到省内、市内优质医疗资源,受到广大群众高度赞誉。

  (三)健康帮扶“知名度”高

  学校健康帮扶宜川县,在全国、全省开辟了一条高校健康帮扶新路径,充分资源优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的医疗卫生新格局,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陕西省、延安市有关领导多次调研学校结对帮扶宜川县工作,得到了充分认可。陕西省电视台、延安电视台、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及平台先后多次宣传报道,2018年8月陕西日报以《把健康送给千家万户——延安大学一体化管理宜川县人民医院助力健康扶贫纪实》为题,详细报道了学校的健康帮扶情况。

  四、主要成效

  (一)县域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学校一体化托管宜川县医院以来,该医院业务收入、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分别比2015年增加了89.65%,41.07%,90.1%。县域内就诊率由2015年的65%提高到91.6%,获市级科技项目3项,指导开展二级以上手术568例,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00余项。二是延安医疗集团总医院内医务人员流动渠道初步打通、资源共享,实现了优秀管理团队和技术专家“下得去、蹲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提升了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三是通过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医疗建设,全方位方便患者就医,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了线上问诊、远程医疗、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的便捷服务。

  (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成效显现

  学校一体化托管优化组合了宜川县医疗资源,为城乡医疗服务一体化建设完善了机制和创建了平台,农村群众在家门口花费二级医院费用,就可以享受三级甲等医院服务。

  (三)医务人员专业能力有效提高

  通过对乡村医务人员开展包括基础医疗技术、常见疾病诊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识、计划生育知识以及卫生知识普及等内容的专题培训,提升了乡村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协助处理重大疫情的能力,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进而减少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五、下一步实施计划

  (一)全面推广托管模式

  针对陕北县区基层医院医疗水平普遍不高的突出问题,下一步计划在陕北地区全面推广一体化托管县区医院模式,学校将主动对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宜川县医院医疗水平低转变为附近县区高水平医院的鲜活事例,逐步实现学校附属医院全面托管各县区医院,不断拓宽高校健康帮扶新路径,充分发挥以学校附属医院为主导的延安医疗集团医联体的资源优势,推动省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面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新局面。在确保托管县医院医疗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再下延一级,做好县医院垂直托管乡镇卫生院工作,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从市到县,再由县到乡镇逐级下延。

  (二)全面建成乡村医生培训中心

  针对陕北地区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学校将充分利用医学优势资源,全面推进乡村医生培训中心建设,倾力将中心打造成为基层乡村医生务实高效的培训平台,遴选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骨干专家作为授课教师,开展系列培训项目,帮助提高基层乡村医生的专业技术水平,满足广大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推动陕北地区基层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三)全面覆盖上门义诊和免费体检惠民服务

  针对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学校将依托各托管县区医院,定期安排医疗专家服务队主动赴基层村镇开展医诊,实现义诊村镇群众全覆盖和免费体检建档立卡患病困难群众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和健康数据库建设,定期摸排,动态掌握贫困群众患者个人病情和家庭情况,避免疾病由小拖大,确保贫困群众在疾病防控方面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在结对帮扶宜川县以来,延安大学充分发挥学校智力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问需,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健康帮扶等项目落地见效,连续四年获评陕西省高校“双百工程”先进单位。下一步,学校将严格落实上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要求,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加大对宜川县健康帮扶等的帮扶力度,为助力陕西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