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
案例一:扑下身子暖民心 扎根基层解民困
为全面做好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助力西藏自治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西藏大学先后选派10批、400余名驻村工作队员,赴那曲、山南两地多次开展驻村工作,全体驻村队员克服高原缺氧、气候恶劣、身体不适等困难,为驻村点农牧民办实事、解难事,获得广大农牧民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教。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助困的治本之策。教育扶贫对西藏大学而言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存在,西藏大学在见证教育扶贫,更在践行教育扶贫。高原格桑花开的地方,就有西藏大学的教育扶贫行动。
2011年,西藏大学组建第一批强基惠民驻村工作队进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沙布夏村,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研、结对认亲,近距离深入了解了该村村民接受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我们常说:学习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未来。这也鼓励更多农牧区孩子通过努力学习走出大山,融入城市,改变贫困的命运。教育好一个孩子,可以彻底挖掉一个家庭的穷根。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让很多人有着读书无用论的说话。毕业意味着失业,这让很多农牧区孩子对教育的功能失去了原有的判断。教育扶贫不是让每个孩子都去上大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适龄的孩子读书,接受完整的、系统的、良好的教育。
扶贫要扶志,扶智即扶贫。为了不让贫困代际传播下去,驻村工作队利用派驻单位和队员自身专业优势,结合驻村点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投入10万余元在扎囊县建立了长期固定的“创先争优强基惠民基层干部培训中心”,完成了藏汉双语培训教材的编写,在2012年9月中旬实现了正式挂牌,并选派教师为第一批培训学员授课;投入8万元建设吉汝乡第二完小宽带接入工程,使第二完小在全县范围内率先实现宽带网络覆盖校园,加快了驻村点小学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步伐,拓展了基层师生知识获取的资源和平台;搭建了内地爱心人士向“西藏山区贫困儿童献爱心”的桥梁,共争取三批儿童衣物、文体用品等捐赠物资,折合现金17万余元;减免了在西藏大学就读得沙布夏村籍学生学费3万余元;建设了村级图书室,由学校图书馆牵头捐赠了多批书架和各类书籍;拉动企业赞助6万元,连续6年支持提高乡村教师待遇;还为村教学点捐助了价值5400元的餐桌、椅子和价值1200元的体育器材。现每年提供那区市班戈县佳琼镇6万元办公经费,用于促进全镇各项事业发展尤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
近十年的教育扶贫,让驻村工作队员和广大藏大人深深地意识到,扶贫不仅仅是任务,也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爱的传递。通过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通过无微不至的关爱帮助,使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家庭看到希望,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的成功。扶贫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只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能真正迎来教育扶贫工作灿烂的明天。
案例二:让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华西最优质的医疗资源
2020年6月18日-26日,由区党委政研室第九批驻村工作队沟通协调,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和西藏大学(医学院)3名医疗专家、13名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的医疗专家团队深入平均海拔5000米的那曲市班戈县新吉乡开展“精准医疗扶贫、送医送药送健康、助力脱贫攻坚”活动,让当地农牧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最优质的的华西医疗资源。
牢记殷殷嘱托。习近平总书记给在北京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17名医学生的回信精神,在全区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医学院在校生更是激情澎湃。活动期间,医疗专家团队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召开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精神座谈会。座谈会上,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万洋同志讲道,总书记回信内容虽然很短,但内涵丰富;虽然不在西藏工作,但也深受鼓舞。今后,我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践行总书记回信精神。西藏大学(医学院)研究生张玉飞同学说道,总书记回信的对象虽然是我的师兄们,但是那些语重心长的话语也是讲给我们听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知识、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要到基层工作,好好服务基层老百姓。中组部、教育部援藏专家、带队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熊海同志讲道,这次活动是我们18名医护人员和在校学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具体实践,带着孩子们到那曲海拔最高的基层看看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生活情况、医疗条件、对健康的期望,让他们更加坚定努力学习、回报基层的信心,毕业后到基层去,以仁心仁术服务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
践行为民宗旨。医疗专家团队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用自己的医疗专业知识为1000余名当地农牧民群众、干部职工开展包括风险基因样本检测、血常规、血生化、腹部彩超、心脏彩超、心电图等30多项免费体检活动,体检标准每人1000元左右,总投入达到60万元。活动期间,在200多名孩子中共筛查出23名学生身患先天性心脏病,1000余名成人中,500余名患有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400余名患有骨关节疾病、200余名患有高血压、130多名妇女患有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活动期间,医疗专家团队在给当地农牧民群众体检过程中,发现一名孕妇羊水明显减少,对胎儿正常生产有生命危险,为确保孕妇和胎儿生命安全,当时立即建议该孕妇前往班戈县人民医院进行剖腹产手术。当医疗专家团队听到孕妇顺利诞下一名女婴时,心情甚是欣慰。同时,医疗专家熊海教授带领团队还对重病重疾患者开展上门问诊送药活动,当发现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5岁儿童时,医疗专家第一时间与华西第四医院联系,邀请华西的眼科专家给予了远程会诊,提出了治疗措施;当发现一名80多岁老人由于骨折造成的半身瘫痪时,医疗专家积极开展心脏、血压等常规检查,确保在身体其他部位健康的同时,建议给予经常坐着轮椅出去晒晒太阳、家人帮助按摩等康复措施;当发现多名老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时候,医疗专家根据不同病情发放了相关药品,并祝愿他们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当地农牧民群众顿珠仁青激动地说道,今年我85岁了,从来没有医疗专家亲自上门给我们看病,华西的医疗专家到我家亲自看病,真的很感谢这些专家们,也很感谢驻村工作队,今后我一定按照专家建议好好调养身体。
提供有力保障。为了确保这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区党委政研室、班戈县委县政府、新吉乡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为医疗专家团队提供了食宿、车辆、组织人员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有力保障。区党委政研室室务会高度重视,安排专职人员全程跟踪此次活动,确保医疗专家团队成员全方位安全。班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门要求相关部门认真学习医疗专家团队先进工作经验,把这种方法融入到班戈县“医联体”改革工作进程中,并安排县委主要领导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新吉乡党委政府严格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做好医疗专家团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当地干部职工更是大力弘扬“三千精神”,主动让出自己的房间为医疗专家提供温馨干净的住所。区党委政研室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确保活动行程紧凑、取得实效。新吉乡干部赵春友说道,华西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专家能够来到我们这么偏僻、边远、艰苦的地方来开展看病义诊活动,我们干部职工真的很高兴、也很乐意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区党委政研室二级巡视员贺昌久同志讲道,这次活动举措之实、专家之多、时间之长、援助之大、覆盖之广、反响之好,开创了全区医疗脱贫之先河。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