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青海大学: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2022-11-15 来源:规划司收藏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学校高质量做好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既是办好“让人民满意”大学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让社会称道”大学的应有之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青海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乡村振兴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培育和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助力青海省乡村振兴。

  一、发挥科技带动作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学校依托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积极在青海省15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科技特派团产业帮扶工作。探索构建“政府推动,以大学+企业+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技术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青海全省范围内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团”“科技小院”等,助推农牧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青海大学在全省首批建设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达到70个,占到全省的69.6%,为全省2市6州36个县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学校践行“围绕一个特色产业,组建一个科技服务团队,设立一个攻关项目,支持一个领头企业,带动一县专业合作社,助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产业精准帮扶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由“每户增收”延伸到“整村富裕”。

  充分发挥学校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十大平台作用,通过蚕豆种业培育,青稞、油菜和马铃薯商品基地建设,以及牦牛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推介,完成推广春油菜、马铃薯、青稞、牧草等主导品种59个,推广技术41项,牦牛和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及示范推广累计1000万头(只)以上,仅藏羊一项技术推广累计为藏区农牧民新增利润超过39亿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坚持科研攻关与创新,助推藏羊产业振兴 

  学校2020年度青海省重大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羊产业平台首席专家侯生珍教授,致力于破解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瓶颈问题,紧贴农牧民需求,积极开展科技兴农实践和社会服务,被农牧民亲切地称为“羊教授”。侯生珍团队在高原藏羊产业的基础研究、试验攻关、技术创新、模式集成和示范推广方面展开大量研究,攻克了藏羊母羊繁殖性能低下、藏羊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问题,形成一系列接地气、可推广的成果,构建了一整套推动草地传统放牧藏羊向优质、高效、集约、生态化方向发展的技术生产体系和技术路径,并通过技术熟化、推广和示范应用三级平台一体贯通的推广模式,畅通了技术应用通道,使藏羊产业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侯生珍教授勤勉履职,研牧爱牧,带领团队常年奔波、蹲守于高海拔牧区的羊圈,尤其在严冬枯草季,为了掌握藏羊生产的第一手资料,冒着零下一二十度的严寒,在凛冽的寒风和高寒缺氧条件下进行试验羊群研究数据的采集,深挖藏羊生产性能。通过艰苦的科学实践和原始创新形成的以藏羊高效养殖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关键技术已成为牧区脱贫致富的“主推技术”,为加快青海省现代农牧业发展,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等作出了业界公认的重大贡献。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以解决高寒牧区藏母羊繁殖性能低下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等瓶颈问题为切入点,以转变放牧藏羊生产方式为突破口,集成了推动藏羊高效生产的一整套技术体系,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果创新。通过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第一,深化了畜牧学科对藏羊生产规律的认识。系统研究了藏羊母羊繁殖机理,实现了藏羊母羊常年均衡生产模式,母羊繁殖由“一年一产”转变为“两年三产”,繁殖率提高了50%,消弥了藏羊季节性发情的认识误区,深化了业界对藏羊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畜牧业生产规律的再认识。第二,建立了藏区藏羊高效养殖的现代技术体系。系统研究了藏羊繁育规律,确定了高寒放牧藏羊的系列精料补充料、饲喂量和放牧强度等关键生产指标,使母羊产奶量提高了32%,6月龄羔羊活体重比传统养殖相比提高了112%,并形成了推动放牧藏羊向高效发展的整套技术体系,是藏羊生产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变革。第三,用科技手段破解了草畜矛盾。羔羊早期断奶、半舍饲高效养殖,实现了6月龄出栏,当年天然草场承载数量减少了50%,有效地减轻了草场压力,利用科技手段有效破解了草地畜牧业生产和草地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固有矛盾,为牧区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第一理念,提供了可靠的现实路径。第四,打通了提高藏羊养殖效益的新渠道。研究了以“技术转化+技术推广+示范应用”一体贯通的推广模式,促进了技术应用通道的最后“一公里”畅通。

  三、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扩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和技术集成,全面深化了畜牧界对藏羊繁殖规律的认识,打破了高原牧区藏羊“季节性繁殖、一年一胎和羔羊生长发育缓慢”的认知误区,实现了藏羊母羊的常年发情、配种和受胎的均衡生产技术,缩短了藏羊生产周期。目前,成果被青海省各类涉农规划列入,在青海省大面积应用和推广,以每100只母羊为单位,高效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多增加收入3万元左右,5年来累计推广新增效益30多亿元。

  比如,采用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香加乡科学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第三年合作分红超过48万元,如今入股牲畜达5657头(只)、入股草场达5466.7公顷,成为都兰县规模最大的牛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也随之提高,社里的“元老”满怀信心地说:“我现在的年收入比入社前翻了一番,我们按照科学方法好好干,就能一直富下去。”还有牧民说:“高效养殖所消耗的草料比没用这方法前少了一半,成本低了利润就高了,按最低标准1公斤羊肉20元计算,一只羊能获利70元,我的300只羊就有21000元的利润。”近几年这样的场景不时出现,使侯生珍及其团队倍受鼓舞,深感常年的辛勤付出很是值得,牧民群众对他们信任有加,他们成为了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藏羊高效养殖技术成熟度高、复制性强、受群众欢迎,得到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青海牧区六州均开展了大面积推广示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技术在降低饲养成本基础上保持了青海藏羊肉的品质和风味,开辟了牧民养殖收入增加的新渠道。

  今后,学校将继续主动担当作为,聚焦乡村“五大振兴”目标,创新帮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学科、人才优势,形成“全校一盘棋”工作格局,助力帮扶工作做出特色和亮点,在服务乡村振兴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交出合格的“青大答卷”。

(责任编辑:俞曼悦)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