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南昌大学:红土地结绿硕果,小油茶展大能量

2023-12-11 来源:规划司收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近年来,南昌大学通过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创新、产教融合”三大战略,引进“赣鄱英才555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团队,组建成立“南昌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流域生态学研究所,推动并成功孵化出专注江西特色产业的研究团队--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团队聚焦江西山茶油这一土特产,坚持十几年如一日,持续攻关油茶产业核心技术,不断探索油茶产业发展模式,致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前,以“研究团队+合作企业+专业合作社”共建的方式运营油茶林地超1.2万亩,茶油加工厂6家,辐射推广面积超9.7万亩,带动就业逾3000人,让油茶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树”,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的“平安树”。2023年2月6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小油茶书写乡村振兴大文章》为题对团队科技助农的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案例背景

  油茶不与主粮争地,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战略的重要经济树种。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河南光山县司马光油茶园时强调,“种油茶绿色环保,一亩百斤油,这是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生态良好的一条好路子”。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指出要“支持木本油料发展,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落实油茶扩种和低产低效林改造任务”。江西作为油茶生产大省,油茶林面积、产量和产值长期位居全国第二位。省政府积极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日前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签订油茶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明确2023—2025年,江西完成油茶新增种植面积428.2万亩、低产林改造面积265.3万亩,到2025年,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超过1988万亩,茶油产能达到44.1万吨。

  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紧紧抓住油茶产业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在学校党委的推动下,整合多学科资源,充分利用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攻克“种、养、产、销”油茶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并因地制宜,在省内7县/市与当地企业共建核心示范区,全面助推江西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

  二、基本情况及进展

  (一)小油茶上做大研究,掌握精准扶贫的“核芯”技术。“乡村振兴也需要核心技术!”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培育油茶优良品种的核心,更是能否支撑起油茶产业的关键所在。为此,团队成员赴全国各地探寻具有独特性状和遗传背景的野生油茶种质资源,为选育优良油茶品种挖掘更大潜力。寒来暑往,11年间,团队每年坚持野外调研,成功收集并测定了9省23县市的油茶野生居群,发现了大量性状多变、类型丰富的油茶遗传资源。“哪里有优质种源,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团队成员一边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一边利用手头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培育高产、高抗油茶良种。2019年,团队在庐山海拔982米处寻得耐寒、高抗的油茶种群,为培育出高抗性的油茶品种带来了可能。沿着这个思路,戎俊研究员带领团队通过持续的攻关,培育以庐山油茶种群为砧木的抗逆砧木品种,相关成果已经通过发表专利和高水平论文的方式进行了报道,也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小油茶上寻大效益,下好精准扶贫的关键一招。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目的在于能长效稳定地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户个体收入。油茶产业前景虽好,但产业发展长期以来受到效益不高的制约,全国6700万亩的油茶林,平均产量不足5公斤,且病虫害频繁。农户收不到油,油茶企业亏损严重,整个行业缺乏活力。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研究团队紧紧围绕如何解决油茶产业增产、提质、增收等关键问题,发挥科研坚韧精神,开展接续攻关,一批批博士后、博士及硕士持续深耕,经过不懈努力,团队在探索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技术体系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改善了油茶-鸡林下养殖技术、提升了油茶-灵芝-赤松茸套种模式、创新了油茶专用肥技术,真正实现了“一亩林、百斤油、万元钱”的技术突破。团队在南昌石岗镇与当地合作社共建了102亩的油茶生态种养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当地3万亩的老油茶林升级改造,每亩平均增收3500元,形成石岗镇超亿元产值的重点产业。2023年1月2日,央视《朝闻天下》《东方时空》以《扎根田野 服务乡村 书写油茶助农大文章》为题报道了团队科技助农的事迹。

  (三)小油茶上拓大空间,激发精准扶贫的持续动能。油茶全身是宝,茶油的深加工利用可以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多年的积累,研究团队探明了江西油茶种子主要化学成分和风味物质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明晰了江西特色原香型茶油风味特征,助力打造江西的特色“土油茶”。团队内的科技特派员将自主研发的“低温制备高品质原香型茶油技术”用于帮扶新余市分宜县江西尚岚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升其茶油品质,2年内公司效益提升了3.2倍。团队利用研发的“茶粕和茶蒲高效利用的一体化关键技术和工艺”,创新开发出适于油茶生态种养的植物蛋白饲料与有机肥,在共青城江益镇的共建基地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此外,关于油茶茶皂素在绿色农业和日用化工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以及改善茶油的涂膜、润滑、吸收、起酥特性等领域,团队都有一系列的发明专利与高水平论文,为下一步油茶的高附加值产品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三、项目主要特点

  (一)坚持党建引领,高站位谋划振兴发展。校党委坚持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的“四不要求”,认真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从政策、技术、人员等方面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多次召开校党委常委会会议、各类专题会议,定期研究定点帮扶工作,探索建立了“党建帮扶”新模式,着重从支部建设、队伍培育、示范引领等方面发力,引导师生党员先锋争当乡村振兴的“急先锋”“排头兵”。二是学校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跨学科会聚相关领域研究人才,融合团队专业学术优势,聚焦难点热点重点,积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实验、校地合作、实地调研,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关键问题,探索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全方位战略研究。三是注重锻造一支扶贫“生力军”,发掘和培养农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农业领域卓越工程师和农业实用型人才,打造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

  (二)坚持交叉融合,打造油茶全产业链。“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团队依托南昌大学多学科优势,由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吸纳食品科学、经济管理、新闻传媒以及历史等多个专业的博士组成,凝聚成涵盖了“种、养、产、销”全产业链的人才团队,助力地方建立完整活力的全产业链条。如共青城栗坂村依托油茶团队的技术支持,从种苗种植开始,到标准化车间改造,联动加工、仓储、展示、交易和研学,已经建立起油茶产业的完整全链条。当地的村办油茶企业,可以日处理30吨山茶果的去壳,最高一天可产2吨的冷榨冷提山茶油。2022年,团队与村集体共同成立大学生助农直播间,积极推进农产品“触网”,产品实现了本地商超与网上平台的同步销售。伴随油茶产业发展链条的搭建,栗坂村油茶种植面积由之前的1500多亩扩增至现在的2600余亩,带动全村村民户均增收3000多元、脱贫户人均增收3500元,村集体经济2022年突破50万元。新华社在官网首页报道了团队在共青城的助农事迹。

  (三)坚持因地制宜,油茶产业多点开花。“精准扶贫没有统一的模式,只有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才是真正的实事求是。”多年来,团队在赣鄱大地上行走开拓,他们不变的,既有“以我所学,服务红土”的初心,还有“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化设计产业发展模式”的扶贫理念。团队坚持调研为先、特色挖掘,绝不做简单的自我仿制,除了南昌石岗镇及共青城江益镇的模式外,团队在赣州赣县区与赣州市金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大型油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茶粕与茶壳等“废料”进行深加工处理,研制成当地菌菇企业喜欢的底料和天然杀菌剂,菌菇的下脚料二次发酵后又返回成油茶树的有机肥,形成循环农业产业园。而在旅游资源丰富的庐山市,团队与本地神州通油茶产业园共同打造集“生态种养、科研、科普、旅游”的油茶研学基地。上饶三清山岭头村不仅油茶资源丰富且红色革命文化深厚,团队助力其将“油茶-红色文化-旅游”进行有机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此外,团队成员足迹遍布宜春、抚州、新余、吉安、九江,他们将技术交流会开到林地田边,为超过180个村镇开展现场指导,实现3500元/亩的增产效益,让油茶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树。

  (四)坚持立德树人,在乡村振兴中上好三门课。11年来,在校、院两级党委的支持下,打造了一支以戎俊研究员为领衔的人才团队,含括食品科学、经济管理、新闻传媒以及历史等多个专业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团队在实践中坚持上好三门课:一是上好专业技术课。团队鼓励成员在课堂上学习知识,在大地上运用知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了知识的再转化再提升。二是上好创新创业课。依托集成的核心技术及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团队引导和支持学生创业。从2019年开始,先后创办公司两家,并将团队科研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资源,获得各类省级以上奖励10项,在第六届和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团队项目两次获得国赛金奖,并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国赛铜奖。三是上好思想政治课。多年不懈的精准扶贫工作,也是一次次生动的实践走读学习,它不仅增进了师生对国情的体认,还增强了青年人知识报国的行动自觉,真正“将论文书写在祖国大地上”。目前,这支平均年龄29岁的团队,93%的成员都提交了入党申请书,70%的成员已是党员。

  四、下一步计划

  (一)推广油茶增产“南昌大学”模式。油茶是第一大木本油茶作物,全国推广面积需达到9000万亩。南昌大学油茶研究团队打造的高值化油茶生态种养模式,其致富效果得到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因此,好的模式与过硬的技术不仅需要服务江西的油茶产业,更要将“江西样本”推广到全国各个油茶主产区。

  (二)培养油茶产业专业技术人才。要实现产业振兴,重点在人才的培养。油茶产业若要高质量地蓬勃发展,行业仍缺乏大量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以及能下得了地的“田间农博”。研究团队将依托南昌大学及基地平台优势,恪守初心,坚持培养一批能扎根基地的油茶产业科研人才。同时,推动师民联开“田间育人”课,以“田间学院”的方式,培训乡土油茶技师。

  (三)推动油茶搭上“健康”快车。茶油是药食两用的山林臻品,《本草纲目》记载其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于痧胀腹痛、疥癣、烫火伤等病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茶油的药用功效在民间自古就有很好的使用基础。研究团队将与南昌大学医药团队合作,重点开发茶油的保健与药用功效,进一步提升茶油的附加值,助力融入大健康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许怡)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 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